万象

天福便利店宣称开启最佳中国合伙人模式

  天福便利店宣称开启最佳中国合伙人模式
 
  永辉超市“创业合伙人”模式受到广泛关注,事实上,这一模式也悄然在东莞零售业界蔓延。继此前广东嘉荣SPAR推出合伙人计划后,天福便利店日前也宣称开启最佳中国合伙人模式。
 
  业内人士认为,在零售行业正经历大变革的当下,合伙人方式无疑是一条突围路径。不过,新模式的推出必然会面临各种问题,例如退出机制如何建立等一系列挑战。 ●南方日报记者 刘慕华
 
  A.便利店开拓市场添新模式
 
  便利店系统开拓市场的方式无外乎直营和加盟这些模式,而就在日前,东莞便利店系统又冒出了一种新模式。
 
  “投资新玩法、天福便利店强力开启合资统管模式。”日前,天福招募合伙人的消息在东莞零售业界被广泛热议。天福所指的合资统管模式,是指意向创业合作人,与天福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一家天福连锁便利店,统一选址、盈利共享、风险共担。由天福公司提供店长进行一线门店经营管理,合作前两年如果门店年度盈利未达到总投资额的10%,年度核算时公司将按照乙方投资的10%予以扶持并奖励给乙方。
 
  广东天福相关负责人杨先生告诉南方日报记者,之所以推出这一模式,是因为包括便利店在内的零售业正面临大变革,此时又刚好是创业的好时机,可以与更多想要创业但又担心风险的人一起创业。“比如这次先试点的是广州,便利店发展市场潜力巨大。”他举例称,在广州投资一家80平方米的天福3.0版本便利店,大约花20万—25万元,对于广州的工薪阶层来说,这个金额是不少人可以接受的,因此,工薪阶层也可以投资当老板,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东莞有着便利店摇篮的美誉,尽管各便利店连锁甚是低调,但在业内影响力不小。除了全国最大的便利店连锁美宜佳是业内学习典范外,广东天福的发展速度也一直是业界学习的样本。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天福便利店系统成为全国十大连锁便利店系统之一,在2014年中国连锁便利店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四。目前在深圳、广州、江门等广东地区及湖南发展了2800余家门店,天福创造了便利店史上最快的开店纪录。因此,零售业内人士认为,该便利店系统的模式变革,必将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B,合伙人模式悄然“浸入”零售业
 
  事实上,类似模式在零售界已有先例。
 
  几个月前,嘉荣SPAR在其总部举行了一场“喜伴生活超市合伙人签约启动仪式”,嘉荣SPAR董事长胡近泰作为公司代表与4名合伙人进行签约,4名合伙人均为嘉荣SPAR内部资深员工,这一模式被其称为“生活超市合伙人计划”。
 
  生活超市合伙人计划是嘉荣SPAR去年下半年新推出的经营合作模式。在不同的合伙模式下,该公司提供品牌、店铺、资产、商品等资源,为员工个人保留职业生涯的前提下提供学习做生意的机会,帮助员工实现做老板的梦想,也为有能力的人提供投资机会。
 
  “目前我们已有9家门店实行的是合伙人模式。”广东嘉荣SPAR相关负责人吕先生称,零售业用工难是时下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收入较低的一线员工上,也会出现在中高层的管理人才上。面对实体零售增速放缓的局面,对员工的培养、并且留住传统零售业现有的人才,对零售企业而言尤为重要。而这一模式的推出,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对于零售企业而言,生超合伙人计划也给小型生超这一项目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追溯至更早前,国内不少零售连锁开始尝试合伙人制度,最早被广泛关注的莫过于永辉的合伙人制度。至今为止,永辉的合伙人模式已实施超过3年时间。去年大润发旗下电商网站飞牛网也称将招募千乡万馆计划的合伙人与分销商,范围较广,包括体验馆、校园合伙人、社区合伙人、内部员工合伙人等一系列实现方式,而华润万家内部早已开始尝试推广“生鲜合伙人制度”。
 
  C.制度先行 机遇与挑战并存
 
  分析一些已推行合伙人模式的零售商家不难发现,其核心就是通过把核心员工的利益(或是合伙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紧密捆绑结合,实现公司盈利即自身盈利、公司亏损即自身亏损,前期效果初显。
 
  嘉荣SPAR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推进几个月的情况来看,这一合伙模式推进顺利,合伙人在个人价值得到体现的同时,门店业绩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合伙人模式除了覆盖生活超市门店之外,接下来还会在公司其他业务项目中陆续推开。”
 
  天福方面也称,天福招募的合伙人可以是员工,而在合伙人的投资协议中,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合伙人可以参加经营,也可以不参加经营。一般来说,有零售经验的合伙人,其本人可能会乐意参与经营,对于没有零售经验的合伙人,则会委派店长、店员经营,合伙人可以查阅财务报表及按季度分红。
 
  这一创新模式的确给市场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给未来门店扩张带来强大的人力和资金支撑。但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有零售业人士认为,目前实体零售门店数量并不少,选址难是这类商家面临的普遍问题,前期的开店布局需要经过长时间调研。这就考验实际操作过程中拓展部门的执行程度,如果为了开店而盲目招募合伙人,带来的结果必然并不理想。
 
  此外,有投资就有风险。如果碰到亏损这一市场风险,是否已经提前设立好合伙人退出机制等,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永辉超市推出这一模式时,最多的时候就有七八个版本,目前也有两三个方案,零售人士认为,一项新制度的推出,必然要不断验证并不停完善才能得以推行,这一模式也不例外。
 
  ■背景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信息网络新科技正在加速与制造业融合,催生出新的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深刻改变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格局。美国德国等工业强国相继提出“再工业化”、“工业4.0”等战略,其核心就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制造业生产新模式。
 
  很多传统的智能装备企业进入了“二次创业”时期,然而面对更多意想不到的跨界对手,面对新的商业环境,他们如何重构商业模式来持续发展、立于行业巅峰?
 
  日前,国际智能制造产业联盟执行主席、广东省机器人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明受邀来莞与企业家探讨“互联网+”时代的智能装备企业的发展方向。 ●南方日报记者 王宁
 
  谈产业发展 装备产业不在于有多少工厂,而在于有多大创造力
 
  李明认为,“智能制造”不是横空出世的,而是先进制造发展的最新形态。随着人工成本、工艺以及产能要求的提升,国内企业对智能装备技术的潜在需求不断增加,加快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走智能化发展道路已成为社会共识。
 
  调查数据显示,77%的企业认为开发智能制造能力对其发展非常重要。然而,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纵向发展不均衡,企业间差距较大,制约了产业向高端发展。中国已有三家企业进入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前十,但配套仍旧靠数以千计的中小企业提供,总体水平不高。
 
  他说,随着3D打印、外包、定制化、小批量生产乃至精益生产、虚拟制造成为常态,互联网及新硬件时代的内外夹击,中国传统积累的成本优势、人口红利优势已在不断消失。“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智能装备产业要发展,并不在于有多少工厂,而在于创造力有多大。”
 
  谈“互联网+” “未来的智能装备企业都将是互联网公司”
 
  同时,他提到了智能装备企业二次创业的跟风趋势,那就是纷纷高调宣布迈入互联网时代。
 
  然而到底什么是“互联网+智能装备企业”?他说,目前还很难有一个精准的定义。互联网极大地改变着大众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面对日新月异的商业环境特质,仅从战略、营销、技术创新、组织行为等方面调整改善,越来越难以奏效。
 
  李明认为,在二次创业过程中,智能装备企业组织形式、生产流程和能力要求都将被改变,如果不做好准备,必将被时代无情地淘汰。那么智能装备企业将面临怎样的跨界颠覆?
 
  “未来的智能装备企业都将是互联网公司。”李明说,制造业的竞争和装备制造业的竞争不再仅仅是产品、营销、技术的竞争,更是产业形式及商业模式的竞争。智能装备企业对手不再仅仅来源于其所处的行业,更来源于其意想不到的跨界行业。面对新的商业环境,以优秀互联网企业为参考范例,重构商业模式成为智能装备企业持续发展、打造竞争优势、立于行业巅峰的最佳选择。
 
  谈商业模式 “跟交易伙伴一起成长、合作共赢”
 
  “十年前,商业模式仅是一个相对封闭于企业内部的课题。”李明说,在封闭的情况下,企业只强调个体创新资源,然后创造价值。而今天,商业模式的内涵和外延,不再限于企业内部,任何一个企业在进行商业模式设计的时候,都必须打破企业边界,将目光投注于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
 
  他说,智能装备企业商业模式的重构,实质上就是智能装备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的再优化。在“互联网+”不断深化的今天,从传统意义上的智能装备产业链供应商、渠道、顾客到企业各部门的角色、地位都在转变,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来智能装备企业的发展。对智能装备企业自身而言,企业的业务系统、定位、盈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现金流结构都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优化调整创新。
 
  他认为,在中国智能装备制造业高端生产零部件与产品大部分依赖进口、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和低水平竞争的大背景下,智能装备企业要去除行业顽疾,就必须突破“小而散”的困局,告别“单打独斗”,进行抱团发展,资源整合,充分运用自身及周边无形而庞大的资源能力,跟交易伙伴一起成长、合作共赢,这也是装备制造企业商业模式的核心。只有上游资源和下游市场不断集中,才能进一步推动智能装备企业自身及行业整体的不断成长。
 
  “企业是资源能力掌控者的聚合体,要鼓励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在二次创业时告别旧思维,形成智能装备企业的资源合体,构建完善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形成稳固的产业竞争力。”他说。
 
  谈产业融合 应以“四新经济”来规划智能装备制造业
 
  在宏观层面上,李明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第四次产业革命来临,“互联网”时代的新产业革命不再只是单一的技术革命或新产业诞生,而将更多地表现为新业态与新模式的创新,并带来传统产业生产与消费模式的变化,进而影响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譬如以新一代信息网络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支撑的新业态,以国际智能制造产业联盟为代表的新时代智能装备业创新发展一站式服务平台等,这些“互联网+智能装备业”的未来发展新业态和新模式,其共同特征就是集聚平台效应,通过技术整合和模式创新,为众多的中小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大平台服务,并在提供服务中培育出快速成长的新经济领域。
 
  从产业规划上来讲,李明说,政府应将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视为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为代表的“四新经济”的发展,实现跨界、协同发展和自主创新,形成渗透性、融合性、轻资产、高成长、动态变化、依赖科技创新,以全新的业态、全新的模式获取消费者信息,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从而打破产业之间的固有边界,最终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来源:南方日报)
 
上一篇:600多名企业主及专家齐聚东莞探讨转型经验
下一篇:东莞去年利用外资量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