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建言:地铁时代东莞如何在广深之间突围发展

两会建言:地铁时代东莞如何在广深之间突围发展
未来五年东莞如何优化“一中心四组团”新型城镇化格局? 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打破“蜂窝”壁垒 实现区域资源互补
2015年,东莞提出构建“一中心四组团”新型城镇化格局,结束分散式的“诸侯经济”,东莞镇街进入“抱团”发展新时代。在大组团格局下,东莞镇街如何协调发展?如何实现以经济区统筹引导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高效整合?
今年,R2线率先开通,东莞进入轨道交通时代,深莞惠一体化进程加速,在广州深圳两大城市包夹下,东莞镇街如何突围发展?在镇街经济加速与周边融合的同时,“跨镇”的城市规划、社会治理也将进入新常态,区划调整是否需要提上日程?
本期两会“聚热点”邀请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就东莞未来如何顺应轨道交通时代,优化“一中心四组团”城市格局,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探讨。有人大代表提出,东莞应当做好“减法”与“乘法”。无论镇街还是组团都要坚持错位竞争、资源整合,学会在区域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基于整个区域的产业服务体系、公共服务体系,让区域成员都能享受较低的综合成本。同时,确立自己的主攻方向,形成某一领域、某一环节经济资源的集聚,努力提升城市功能与品位。
■本期嘉宾
市人大代表、道滘镇委书记 邓涛
市政协委员、麻涌镇党委委员 杜学民
市政协委员、民进东莞市委委员 魏龙
东莞城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东莞理工学院教师 周红兵
话题1 东莞镇街进入“抱团”发展阶段,如何引导区域良性竞争、协调发展?
“小镇”做好“减法” 实现区域横向产业分工
魏龙:随着改革步伐的不断前进,东莞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镇街的经济都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但是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少问题,例如“诸侯经济”现象突出,各镇街的发展各自为政,相互间不具备协调性。
杜学民:“一中心四组团”是适合东莞未来的。过去分散式发展一度激活了镇街经济,但也造成各镇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现在,几乎每个镇都有文化馆、体育馆,但是很多场馆使用率并不高,而且档次也不高。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吸引更多人才到东莞,必须走组团式发展之路。
周红兵:各组团中,镇街的定位与功能非常明确,镇街协调与竞争首先要明确总的转型理念和功能定位。在此之前,东莞的发展有自下而上的多种途径,也取得改革开放的一定成果,而这次的规划是顶层设计,是政府、民间、学界等智慧结果,必然对东莞今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邓涛:东莞经济结构非常独特,就像一个“蜂窝”,每一个镇单独和世界市场发生经贸联系,但是镇与镇之间却不联系。蜂窝状必然带来“小而全”,每个镇街都追求小而全的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这是一种效率比较低的做法。
“一中心四组团”把32个“孔”弄成5个大“孔”,在每个大孔形成区域产业特色、优势和分工,构建基于整个区域的产业服务体系、公共服务体系,让区域每个成员都能享受较低的综合成本。同时,每个小孔都要放弃自己固有的观念,固有的利益格局。今后,镇街要有一个区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概念和理念,学会在区域格局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区域内横向的产业分工。
同时,无论镇街还是组团都要坚持错位发展。从去年起,“小镇”概念在东莞镇街兴起,包括道滘在内的几个镇都提出了小镇的概念,大家有意识往小镇这个方向走,我们在产业体系上做了一个“减法”,收缩力量、集聚资源,在有限的产业方向上产业领域里重点突破,形成比较优势。
总之,镇要往“小”里做,组团要往“大”里做。
话题2 地铁时代深莞惠一体化进程将加速,东莞如何在广深之间突围发展?
政府服务做好“乘法” 确定主攻方向优势领域
周红兵:地铁给人们带来的是快捷、便利、有序的交通和良好的乘车环境,使人们更多地感受到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享受,成为一个城市实力的象征。东莞地铁的开通,给这座现代都市带来的变化涉及各个领域,包括观念更新、文化多元、生活丰富、经济繁荣等。直观来看,东莞堵车较为严重,地铁可以缩短输送时间,增加交通舒适程度,减少交通事故,增加地面空间。深入来看,地铁将引导东莞城市轴向发展;保护城市环境、利于东莞建设生态城市;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岗位;促进观光旅游业的发展。
魏龙:一提到地铁,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交通更加快捷,出行更加方便,但实际上地铁线路的开通,对东莞的经济、生活等各方面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首先,地铁线路的开通能有效缓解东莞的交通压力;其次,地铁线路的开通可以极大地方便市民出行,节约时间成本,提高民众生活质量,提升城市生活的幸福感;再次,地铁线路的开通可以带动地产开发,助推东莞经济发展;最后,地铁线路的开通可以突出东莞在珠三角地区的优势,随着后续几条线路的开通,东莞与周边城市之间的联系将会更加紧密。
杜学民:未来几年麻涌有三个轻轨、城轨站点,将来在麻涌香飘四季农业园入口坐上佛山惠州城轨,只需要几分钟就能抵达番禺广州南站换乘高铁。到时候,来自珠三角乃至全国各省的游客就会坐着高铁、轻轨来到麻涌,这将极大促进麻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麻涌计划在辖区范围内设置200个公共自行车站点,投放5000辆公共自行车,让游客下了轻轨就可以骑自行车游玩麻涌。
邓涛:大家只看到交通便利了,轨道交通给东莞带来的冲击还远远没有意识到。交通便利了下一步是什么?下一步是真正进入“同城化”阶段,东莞将面临着与深圳、广州、惠州等周边城市直接比拼管理水平、服务效率。
轨道交通时代的来临,是东莞新一轮对内对外开放的一个“倒逼机制”,我市将面临飞跃的契机,也面临很大的挑战。我们如果把握得好,切入得好,就能在世界级城市群当中有一个飞跃的发展。反之,资源流动成本大大降低,东莞找不准自己的特色和定位,不能把政府服务、城市功能提升到更高层次的话,就会形成资源的外流。
东莞必须在政府服务上做好“乘法”。必须审时度势,确定自身主攻方向、优势领域,集中资源把这些功能和优势做大做强,特色做大做强,公共服务、产业服务也要通过区域内共享资源降低成本,同时又能以较高的效率深化对内开放。目前我市与广州、深圳在经济上的交互中还处于弱势。
话题3 进入经济区经济的东莞,是否仍有“区划调整”的必要性?如何提升镇区管理服务水平?
区域规划加大统筹力度 公共服务选择就近响应
周红兵:“十三五”规划再次提到了东莞行政区划调整。东莞是一个不辖县的地级市,资源分配不均,区划布局不调整会影响东莞的未来发展。区划调整屡遭夭折,最大的难点就是会涉及到很大部分人的利益。
杜学民:这些年东莞一直在酝酿资源整合,我认为,经济组团发展是一个信号,接下来区划调整也许会加速。事实上,分散式发展不利于东莞实现大的飞跃,过去的模式也到了需要转变的时候了,将资源相对集中才能更好地发挥组团的优势。
魏龙:东莞旧有的行政架构对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很有好处,适合工业化的初步阶段。但是随着东莞的发展,这种行政架构的弊端逐渐显现。现行架构影响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比较困难,土地占满了,各镇街各自为政,难以从全局的角度统筹发展。同时,现有模式也影响行政效率。
要解决这一难题,突破行政架构的改革关键还是要并镇设区,东莞32个片区零碎化的发展,已经受到诸多限制,弊端也已日益凸显,需要去改变,否则不利于东莞的长远发展,而“并镇设区”是一个方向,有利于土地的综合利用和规划,利于引进大企业和大项目,同时也避免镇街重复建设带来的浪费。
邓涛:有两个问题要分清楚:区域发展需要更宽的视野,需要更有力的协调,这是一回事;另一回事是,整个区域的管制服务是不是需要更少的主体。我认为应该分三个层次来细化:一是产业布局应该由市场决定,政府不要拦着,要充分尊重市场的智慧,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区域规划、环境治理、市场监管,这种跟经济直接相关的权利,可以适当上收。三是跟公共服务直接相关的一些权力、事项,我觉得按照就近响应的原则,降低重心还是有必要的。
我觉得水乡管委会挺好的,一支笔画了所有的图,这个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接下来组织各镇去做河流治理、道路衔接、产业招商,我觉得这个是对的。但是有一些公共服务、项目服务、居民服务,我觉得放在一个就近原则也不是坏事情。比如说,市民报警5分钟就有警车过去了,看到哪条路上有个坑可能第二天就能修了,尽管看起来成本好像高了,但是综合下来成本是低的,因为市民可以更快得到服务。反过来,一层层打报告上去,整个经济运行、社会运行效率就降低了。
关键是要分清楚哪些事应该政府管,哪些事应该交给市场。边界要划清楚,哪些是应该归位的,不要越位,哪些是应该到位的,不要缺位。(来源:东莞日报)
下一篇:以色列秋时医疗器械项目落户东莞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