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2016年东莞可支配财力为820.7亿元

  2016年东莞可支配财力为820.7亿元
 
  2016年,东莞征收收入预期实现727.4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转结余等,2016年东莞可支配财力为820.7亿元。在财政支出上,市本级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301.1亿元,比2015年的288.2亿元增加12.9亿元,进一步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市财政给予大力支持,其中安排10亿元,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放大财政资金。
 
  昨日下午,在东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关于东莞市201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财政报告》)正式出炉。市财政局局长罗军文向本报记者详解了报告内容。
 
  关键词:财政预算 今年市一般公共预算预期增长9%
 
  报告摘要: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8亿元,同比增长10.2%;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实现568亿元,同比增长9%。汇总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2016年,我市征收收入预期实现727.4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转结余等,2016年我市可支配财力为820.7亿元。
 
  报告解读:昨日,罗军文在解读《财政报告》时表示,2015年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稳居全省第四,收入增速排名全省第七、珠三角第四,快于广州、佛山和惠州。
 
  罗军文表示,2015年,市本级共盘活存量资金91.68亿元,经市人大常委会批准,盘活的存量资金统筹用于设立政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基金、偿还政府债务以及从莞高速、水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工程投入。
 
  2016年我市可支配财力为820.7亿元,罗军文介绍,2016年共安排支出808.9亿元,主要包括拨镇街及园区分成支出326.3亿元,市直部门基本支出65.1亿元、一般项目支出176.4亿元、基本建设支出62亿元。收支相抵,2016年底结余11.8亿元。
 
  关键词:民生事业
 
  市本级财政民生支出301.1亿元
 
  报告摘要:安排19.3亿元,加大市属学校教育经费保障力度;安排14亿元,补助镇街教育经费;安排13.3亿元,加大城乡一体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缴费力度、生育保险缴费补助力度。
 
  报告解读:罗军文介绍,“2016年,市本级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301.1亿元,比2015年的288.2亿元增加12.9亿元,进一步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在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十三五”期间省市财政5年安排35亿元支持理工学院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市镇财政5年投入12.75亿元,其中市财政安排11.25亿元,通过购买优质民办学位、实施公办学校帮扶托管民办学校、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民办学校硬件提升等项目,提高我市随迁子女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
 
  在支持就业创业方面,“十三五”期间每年安排4.16亿元促进就业创业。
 
  关键词:创新驱动
 
  创新财政投入方式 发挥基金杠杆作用
 
  报告摘要:安排10亿元,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通过构建“引导基金→母基金→子基金”三个层级的顶层设计,放大财政资金,聚拢创投机构、基金和人才在我市扎根发展;安排2.6亿元,深入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行动。
 
  报告解读:罗军文介绍,我市成立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基金”及“产业投资基金”,目的是立足于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既有效盘活存量财政资金,又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的投融资机制创新,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
 
  罗军文说:“按照预设的放大倍数,引导基金到母基金要放大到2倍,母基金到子基金要放大到2.5倍,通过这样两次放大,财政资金可实现5倍的杠杆效应。按照2016年安排10亿元的引导基金来计算,母基金的规模将达到20亿元,最终将形成总规模达到50亿元的投资子基金群,进一步壮大我市VC、PE(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的资金供给,大力支持双创和实体产业转型升级。”
 
  罗军文表示:“2016年,市财政继续安排科技东莞专项资金20亿元,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前列。”
 
  关键词:区域协调
 
  调整市镇税收分成体制 补齐区域发展短板
 
  报告摘要:调整现行市镇税收分成体制,提高对经济发展滞后的镇街税收增量的分成比例;将2016年市对镇街的财力性转移支付规模提高至20亿元,“十三五”期间每年递增10%。
 
  报告解读:调整市镇税收分成体制,是为了全力补齐“十三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的短板,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平衡性。
 
  罗军文表示,结合上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我市在“十三五”期间调整完善市镇财政体制,从激励和扶持两方面加大市对镇街的财力转移。一是提高对经济发展滞后的镇街税收增量的分成比例;二是将2016年市对镇街的转移支付规模提高至20亿元(此前是10亿元左右),“十三五”期间每年递增10%;三是完善基建投资分担补助政策,提高市镇共同建设项目市财政的分担比例等。
 
  以市镇共同建设项目为例,一类镇街的市镇财政分担比例是5(市):5(镇),二类镇街是6(市):4(镇),三类镇街是7(市):3(镇),四类镇街是8(市):2(镇)。
 
  ■报告亮点
 
  纳入市PPP项目储备库已有35个
 
  2015年,东莞制订出台了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目前纳入市PPP项目储备库的项目有35个,涉及投资总额212亿元。其中长安新河项目有望作为东莞首个PPP试点项目签约落地。
 
  2016年,东莞制订“十三五”政府投融资规划,全面梳理未来五年市财政投资基建工程建设内容和资金需求,明确政府支出责任,并结合财政预算收支预测,有序推进项目实施。
 
  罗军文说:“将加强市镇联动,加大对镇街PPP工作的培训指导,增强推广应用PPP工作的主动性,做到全市上下一盘棋。同时加快推进PPP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PPP项目的协调推进机制。”
 
  去年东莞偿还政府债务52.6亿元
 
  我市2015年政府债务限额619.9亿元,其中:一般债务545.9亿元,专项债务74亿元。以上限额包含了2014年我市清理甄别的存量政府债务和2015年省下达的新增政府债券资金。
 
  罗军文介绍,“2014年,我市对存量债务进行了清理甄别,将清理甄别结果615.4亿元上报并得到上级部门确认。2015年,省财政厅又下达我市新增债券4.5亿元。因此,经省政府批准,省财政厅下达我市2015年政府债务限额619.9亿元。”
 
  罗军文解释:“总的来说,我市政府债务处于良性、可控范围。按照财政部的债务风险评估指标,我市2014年综合债务率为64%,远低于110%的风险预警线。”
 
  罗军文说:“2015年市、镇街及园区运用预算资金共偿还政府债务52.6亿元。截至2015年底,全市政府债务余额下降至567.3亿元;同时向上级争取置换债券,将下达的70.8亿元的置换债券额度全部转贷至镇街用于置换存量债务,并将期限较长的债券优先分配给欠发达镇街,债券置换后,镇街大大减轻了还本压力和利息负担,优化了期限结构。”(来源:东莞日报)
 
上一篇:到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200亿元以上
下一篇:2016年是东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关键年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