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政府工作报告新名词——东莞创新中轴线

 
  政府工作报告新名词——东莞创新中轴线
 
  2月24日下午,东莞市十五届人大七次会议在会议大厦开幕。大会由执行主席、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主持。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亮点纷呈,提出不少改革发展目标,“创新”、“服务”、“增长”“改革”等成为报告热词。在1.5万字的报告中,上述四个词出现次数分别为46次、43次、40次、30次。
 
  其中,一个新名词被提出—— “东莞创新中轴线”。
 
  报告中指出:“围绕东莞创新中轴线,统筹松山湖(生态园)核心园区,散裂中子源、大学创新城以及寮步、大岭山、大朗、横沥、东坑、企石、石排、茶山、石龙等9个镇,规划建设东莞自主创新示范区。”
 
  何谓“东莞创新中轴线”?
 
  政府工作报告解释,即位于东莞中部、沿松山湖新城路和生态园大道一线,贯穿东莞所形成的26公里创新走廊,涵盖松山湖高新区、散裂中子源项目等创新区域。
 
  如何规划“创新轴”?“十三五”规划
 
  在东莞“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详细阐述了创新轴在东莞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作用。纲要提出,强化松山湖(生态园)的创新中心地位,以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努力实现超常规发展,打造成为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集聚区、生力军、加速器和创新核。完善创新布局,以松山湖地区为核心和主要节点,沿松山湖新城路、生态园大道延伸,集聚国内外各类创新资源,打造东莞市的“创新轴”,形成南连深圳大沙河创新区、光明新区、南山区,北接广州科学城,横贯珠三角东岸的“创新走廊”。
 
  纲要还提出,依托广深高速、西部干线等重大交通通道,建设横向贯穿东部片区、松山湖(生态园)地区、中心城区、水乡经济区的“创业之路”;依托东莞市珠江口东岸现代产业集聚区,主动承接广州地区的创新资源,加快产业创新,建设“临港现代产业创新带”;东南组团、西南组团发挥毗邻深圳优势,积极承接深圳创新资源辐射,加强与深圳创新资源的融合、吸收和再创新,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建设“环深创新资源融合发展带”。
 
  东莞将依托“创新核”、“创新轴”和“创新带”,加快中心城区科技服务创新区、水乡经济区、常平科技园和银瓶合作创新区等多个重点创新支点集聚发展,与各专业镇创新资源形成“创新网”。加快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支援服务公共平台,推动企业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华南工业设计院等公共科技平台对接,增强产品研发、工业设计、品牌创建能力。
 
 
  该如何建设?东莞创新中轴线
 
  松山湖(生态园)管委会透露,围绕创新中轴线沿线规划顶层设计,园区接下来将积极打造多个主题园区,目前已经在完善产业规划,编制“4+1”产业发展规划,开展主题园区的划分和空间布局研究,未来将围绕高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器人、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加快台湾高科技园、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基地、中以产业园、机器人产业基地、航空航天科技城等特色主题园区建设,打造园区的产业亮点。
 
  目前园区已设立创新中轴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资金,统筹用于创新中轴线开发建设。接下来,在创新中轴线开发建设过程中将开展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模式试点,鼓励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参与公共配套设施、科技创新载体等建设。
 
  松山湖(生态园)已提请市直有关部门对创新中轴线予以优先配置资源,优先研究创新中轴线决策,优先协调创新中轴线事项,优先保障创新中轴线要素,全力支持创新中轴线建设发展;同时也已提出将加强与中轴线沿线镇的合作,制定利益分成机制和利益平衡机制,在引领带动周边方面进一步突破,实现共享发展。
 
  园区已筹划建立松山湖高新区“1+N”的总分园体系,依托园区科技创新优势,结合周边镇街的产业特点,合作共建松山湖分园,共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红利,形成共同创新的联动格局。
 
  松山湖(生态园)将延伸园区产业优势,针对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有优势的产业,加大向周边镇街的输出力度。比如,与大朗镇合作,依托散裂中子源建设东莞科学城。大力输出服务品牌,依托松湖华科、中科云智、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研究院等国家级孵化器成熟的运营经验,联合周边镇街的科技载体,共建科技企业孵化器,比如推动松湖华科与大岭山镇合作建设“美猴王”孵化器(华科城·博士创业园)、上海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心与横沥镇合作建设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来源:东莞广播电视台)
 
 
上一篇:市长袁宝成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篇:徐建华:东莞镇街要通过改革创新赢得发展机遇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