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华:新常态下东莞经济没有出现大起大落
徐建华:新常态下东莞经济没有出现大起大落
2月27日,“经济活力看广东·转型升级”网上主题采访媒体团走进东莞,探秘世界工厂的转型升级。据悉,此次活动是由新华社、新华网、人民网、南方日报等中央及地方媒体组成的采访团,先后走访了东莞劲胜精密、大连机床、中能加速器、盈动高科等企业,了解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情况。
徐建华接受媒体团采访时表示,回顾“十二五”,在新常态的环境下,东莞的经济“稳住”了,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与此同时,东莞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呈现出“七个优化”的态势。
行之有效的措施促东莞转型升级
会上,徐建华向媒体团介绍了东莞转型升级的状况。他坦言,由于长期快速发展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东莞发展遇到“成长中的烦恼”。面对困难和挑战,东莞市着力提升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全市经济目前运行呈现出效益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动力加快转换、后劲显著增强的良好局面,转型升级发展取得阶段性的成效。
在推进东莞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徐建华介绍,近年来,东莞全市不断夯实政策支撑、狠抓增量优化、实施创新驱动、推进开放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完善体制保障等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在“狠抓增量优化”方面,东莞着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采取加快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加强招商引资、加快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针对性措施。2012年以来,东莞纳入重大建设项目且投资在1亿美元或6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产业项目共171个,总投资约3760亿元,预计新增产值约11500亿元,新增税收约480亿元。
在“注重存量提升”方面,着力抓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举办加博会、台博会、漫博会等系列展会,推动加工贸易产品档次、企业形态和产业发展“三个高级化”。以实施“机器换人”为抓手,大力开展工业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引导民营资本发展实体经济,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发展、二次创业。实施百亿元企业培育工程,认定30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予以重点扶持。2015年,253家规模以上大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74亿元,同比增长10.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7%,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7.5%。
在实施“创新驱动”方面。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每年安排20亿元的“科技东莞”资金和10亿元的“人才东莞”资金,着力打造以松山湖高新区为龙头,以大学创新城为核心的区域创新体系。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行动和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筑巢育凤”计划。大力促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财政投入机制,推动科技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经济转型呈“七个优化”的态势
此次活动中,央视记者提出,东莞在2016年及“十三五”的转型升级等方面有何战略部署?
徐建华提出,“十二五”期间,在新常态的环境下,东莞的经济“稳住”了,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东莞GDP在“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年增长7.93%,最低的一年在6%左右,最高一年可至12.8%。
徐建华指出,通过坚持不懈推进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东莞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呈现出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企业结构、市场结构、镇村经济结构、资源配置结构“七个优化”的态势。“东莞在稳经济的同时不断优化结构,并取得明显的成效,保持稳定的持有优化。以上所说的‘七个优化’也是有具体数据支撑,去年有近20项指标排在广东省地级市的第一位。”徐建华说。
展望“十三五”,徐建华指出东莞要稳中求进,强化“三个走在前列”,补齐“三大短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东莞将保持“稳中求进”的态势,将保持8%左右的增速。要实现这些,东莞要实现几大战略任务,首先,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其次,对外开放合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将把外贸的转型发展作为存量提升的重点工作;抓好“一带一路”方面的工作,办好“海博会”;建设好广东铁路国际物流基地和中俄贸易产业园等;第三,重点改革突破要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大数据看东莞转型升级
从体现转型升级的结构性要素来分析,东莞归纳为“七个优化”的成效:
一是所有制结构优化
2015年,东莞各类市场主体71.3万户,在全省地级市中排名第一,比2010年增长37.56%。其中2015年内资工业实现增加值1065.77亿元,比2014年增长14.5%,快于全市平均水平9.2个百分点,内资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9.3%,达到近年新高。
二是产业结构优化
三大产业结构从2010年的0.4:51.2:48.4优化为2015年的0.3:46.3:53.4。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3351.59亿元,比2014年增长10.0%,占GDP比重比2010年提高5.0个百分点。全市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分别比2014年增长8.5%和10.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7%、36%。
三是投资结构优化
2015年,全市R&D经费占GDP比例预计达2.3%,较2010年的1.22%增长88.5%。服务业投资942亿元,民营经济投资947.59亿元,分别占投资比重为65.1%和65.5%。实际利用外资53.2亿美元,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增长17.5%。
四是企业结构优化
在东莞7000家来料加工企业中,目前已超过5000家转为法人企业。在转型企业中,已有65%新开展内销业务,18.5%收购或创建自主品牌,10%增设研发机构。
五是市场结构优化
2015年,东莞一般贸易出口379.6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比重的36.6%,比2010年提高22.9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占比由2010年的84.8%下降到2015年的60%。外资企业内销总额3513.5亿元,占内外销总额的35.3%。对新兴市场出口167.3亿美元,比2014年增长25.2%。
六是镇村经济结构优化
2015年,32个镇街GDP都在50亿元以上,其中有2个进入400亿元俱乐部,有4个进入300亿元俱乐部。
七是资源配置结构优化
与2010年相比,东莞2015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从7.14万元/人增加到9.5万元/人,累计增长33.1%;每平方公里GDP产出从4.01亿元增加至5.39亿元,五年提升34.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23%,年均下降5.65%。(记者 叶永茵)(来源:南方日报)
下一篇:专家建议东莞探索组建外国专家管理机构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