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发展看 “一号文”成为新的“东莞现象”
东莞发展看 “一号文”成为新的“东莞现象”
2月27日,为期五天的东莞“两会”拉上帷幕。会议召开期间,东莞的“莞版”改革经验和转型升级顶层设计内容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就在本月初,东莞出台了2016年市政府“一号文”,在全国率先提出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系列改革政策,相关政策一经推出就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东莞再次登上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的“头条”。
值得提及的是,从2013年起,东莞市委、市政府每年对外发布“一号文”成为开年的“例牌菜”,内容都紧扣东莞产业发展。东莞发展看 “一号文”,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东莞现象”。
“一号文”“个性”鲜明
记者梳理了解到,四年来,东莞市委和市政府共出台了8个“一号文”,都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其中,东莞市委“一号文”着重突出优化东莞开放布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创新发展特色道路等主题,东莞市政府“一号文”则聚焦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上,着力于探索东莞从一般制造业到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
据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东莞在全国率先以市委“一号文”形式,制定全局性、高水平、创新性改革发展指导意见,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力争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与此同时,东莞市政府则连续出台减轻企业负担、扶持实体经济等“一号文”,持续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努力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
多个重点领域有突破
据介绍,东莞“一号文”注重从制度设计上深化改革,用政策红利去推动发展。其中,2011~2015年,330多项莞版改革陆续铺开,东莞在多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东莞生产总值相继突破5000亿元、6000亿元大关,进入“千亿美元俱乐部”。同时,全市引进培育一大批关系城市未来发展的重大项目,500亿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100亿元、50亿元企业分别增至12和34个。
值得关注的是,东莞全市创新要素加快集聚,新型研发机构、省创新科研团队、全社会研发投入加快增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比2010年增长了3倍,发明专利授权量跃居全省第三。此外,东莞的智能手机、机器人、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创新产业也得到了发展。
盘点四年8个“一号文”特点
特点1 契合中央和省相关精神
据了解,2013年市委“一号文”中的“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直接摘引自党的十八大报告。2014年市委“一号文”中,“改革”一词共出现了144次,与中央、省委的改革精神一脉相承,同时继续将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放在首位。2015年市委“一号文”,出台背景则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刚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特点2 多个“率先”领跑全国
记者梳理发现,2014年市委“一号文”出台后,东莞成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全国最先发布改革路线图的地级市之一,同时也是广东省第一个推出改革意见的地级市。
2015年1月,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在全国率先提出“制造2025”战略,当时,国家也正在抓紧制定《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
特点3 持续关注为企业减负
为企业减负一直是东莞“一号文”持续关注的内容。据了解, 2013年市府“一号文”各项减负措施每年可为企业减轻负担约35.5亿元,为企业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当年的市委“一号文”也提出,通过实施货物贸易改革后,每年还可以为东莞企业减负约5亿元,两个文件相当于直接能为莞企减负40.5亿元。
特点4 政策相互呼应关注制造业发展
据介绍, 2013年东莞两个“一号文”相互呼应,同时都关注了东莞从“发展开放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升级”的转变。2016年市政府“一号文”发展机器人产业,是对上一年“一号文”提出的“东莞制造2025”战略中,加速开启“机器换人”时代的进一步深化。
2016年的市委“一号文”,落脚点在“三个走在前列”上,既囊括了之前三年“一号文”的精神内核,又站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总揽了今后五年发展思路。(记者 唐红杰)(来源:广州日报)
下一篇:通过依法依规退出等方式推动钢铁行业转型升级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