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器被视为推动东莞产业转型升级重要内生力量
孵化器被视为推动东莞产业转型升级重要内生力量
2016年春节刚过,“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驱动发展”等词汇便迅速成为东莞街谈巷议的热词。伴随着近两年的快速发展,东莞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经达到36家,在孵企业数量也达到约1000家。对于东莞而言,众多的孵化器不仅仅是一种业态,更被视为推动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生力量。
在2月举行的东莞市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上,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表示,未来东莞将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筑巢育凤”计划,围绕“前孵化器——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的孵化链条,大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孵化器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多形式多层次的科技企业孵化器。
事实上,早在2015年8月,东莞市便出台了《东莞市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实施办法》以及《东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产权分割管理暂行办法》,大力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目前,东莞市每年投入超过3000万元,用作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补贴、奖励等,用真金白银推动东莞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成长。
现状
孵化器多服务某一特定产业
天马创业营是东莞颇具代表性的孵化器。东莞市影朝三维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师兼经营助理邓友祥对这里的工作环境非常满意。
邓友祥说,入驻孵化器,不但租金不贵,而且饮用水、咖啡机、会议室、洽谈室都可以免费使用。孵化器中还配套有大型露台、台球桌等休闲设施。除此之外,天马创业营不但提供工商登记、企业报税等服务,还建立起创业导师制度,帮助孵化中的企业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帮助这些企业与金融、风投等资源进行对接。
像天马创业营这样的孵化器东莞还有不少。截至2015年底,东莞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36家,已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有8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即原省级孵化器)有11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有33家。其中民营孵化器28家,数量占比77%。孵化器使用总面积约11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约1000家,累计毕业企业约340家。在孵企业从业人员约15000人,大专以上学历约12000人。
东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式发展具有区域化、专业化和链条化的特点,孵化器相对集中在具有产业优势、市场优势、环境优势和交通优势的区域,例如松山湖高科技产业园区、南城、大朗、虎门等。同时,东莞市大部分孵化器的定位是针对某一特定产业的专业孵化器,并通过专业化技术平台和管理团队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孵化服务。
案例
孵化器带动效应显著
孵化器在东莞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各界的好评。2015年12月,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在东莞考察天马创业营、蚁巢等孵化器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此外,徐建华在东莞市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上还强调,东莞要进一步推动孵化器孵化服务模式创新,通过引进专业运营、投融资机构等方式,完善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功能,提升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
事实上,东莞各镇街孵化体系的建设氛围日益浓厚。首先是各镇街政府高度重视,主动通过“三旧”改造或国营资本注资兴建孵化园区,如常平科技园、高盛科技园;其次是民间投资踊跃,如虎门电商产业园、清溪中信宝产业园等都是民营性质的孵化器;最后是企业积极响应,如东莞澳星科技、广东阿尔派等企业均通过改造已有厂房场地新建孵化器。
A.元创动力:推动制造企业应用电子商务
在东莞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中,东莞元创动力互联网+创新产业园颇具代表性。
早在2015年,该产业园负责人丁贤林便拿下了位于常平镇桥梓村的周氏电业旧厂房,将其“变身”为创客加速产业化平台。当年11月6日,东莞元创动力互联网+创新产业园正式投用。
丁贤林说,“希望通过创新园区,进一步推动制造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开拓国内外市场,助推东莞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按照发展计划,东莞元创动力互联网+创新产业园(广东工业创新联盟基地)作为创客加速产业化孵化平台,由申义集团携手元创动力公司共同打造。创新联盟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创客孵化空间1万平方米,产业化空间6.5万平方米,免租金提供给清华大学等创客团队。计划引入互联网、电子信息、低碳节能的高新技术型品牌和研发制造型企业、创新创客型项目100家以上。
丁贤林说,目前,该产业园正积极搭建中国创客教育基地、广东工业创新联盟、工程师创业服务的新平台,是集创客实训、孵化、产业加速、投融资、上市培育为一体的互联网+服务综合体。产业园内不仅提供包括工商注册、税务登记、跨境电商资助、孵化器租金补贴、科技研发资助等政策辅助、专利申请等专业机构服务,而且还提供项目可行性诊断、投融资、产品设计、工业包装、样品入市调研等自有服务,让发展中的企业进一步壮大。
B.松湖华科:搭建起六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功能远不止这些。位于松山湖的松湖华科产业孵化园也是孵化器中的佼佼者。作为先进制造领域专业孵化器,松湖华科重点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新型电子制造业、制造服务业三大产业方向。
据松湖华科相关负责人透露,截至目前,园区在孵企业100余家,2014年在孵企业销售收入8.6亿元,产值近10亿元,平均每亩产值近3000万元。
松湖华科搭建起强大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在孵企业提供集中式高端技术服务。目前,松湖华科已经建成设计服务中心、激光技术中心、精密测量技术中心、检测技术中心、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服务中心和广东省制造装备数字化重点实验室等六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这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在孵企业提供了创新创业过程中所需的各类技术服务支持,让在此创新创业者省下更多精力专注于技术攻坚和经营管理。
在孵企业多数有融资需求但却面临融资难,在投融资方面,松湖华科此前发起设立了东莞第一支专门面向高端制造业的基金——松湖华科基金,首期规模3亿元,规划募集20亿元,对在孵企业开展股权投资,并与风投机构、证券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在孵企业拓展融资渠道,累计帮助在孵企业获得融资总金额超过1亿元。
广东思派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松湖华科内的一家高新科技企业,主要业务为研发和销售智能可穿戴设备。思派康于去年进驻松湖华科,目前已经组建了一支80人的研发团队。在松湖华科,思派康实现了高速发展。2015年,在松湖华科的对接下,思派康成功融资到500万元。
成功开发出国内首款能够稳定达到防水ipx7级的广东易能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年前拿下了松山湖(生态园)首届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企业组亚军。在松湖华科的牵线下,易能纳米也顺利拿到了一家全球知名风投机构的新一轮融资注入。
扶持
每年超3000万补贴奖励孵化器
丁贤林认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需要转型的不仅仅是产业和城市,还有相应的产业园区。
在丁贤林眼里,随着东莞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传统产业园也需要及时进行转型,而孵化园区等平台,依托“东莞制造”的强大优势,寻找具备自主研发和科技的制造企业,联手打造更多的衍生品牌,通过对这些品牌的孵化和落地式创新,不断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的创新需求。
丁贤林希望,有更多的企业进来,大家合作成为元创产业园的合伙人,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共同推动东莞原创智造产业的未来发展。
事实上,早在2015年8月,东莞市便出台了《东莞市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实施办法》以及《东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产权分割管理暂行办法》,大力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目前,东莞市每年投入超过3000万元,用作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补贴、奖励等,用真金白银推动东莞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成长。
东莞还制订了孵化器“筑巢育凤”计划。在这一计划之中,东莞将大力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并为孵化器设立了发展目标。到2017年,计划东莞孵化器数量超过60家,孵化场地面积超过15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数量超过1500家,毕业企业超过400家。
此外,伴随着《东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产权分割管理暂行办法》出台,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便能够逐步推动产权分割的工作。
据东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孵化器产权分割主要有两方面的好处,从入孵企业层面来看,当他们发展到一定程度并积累了相当的资金资本后,就会衍生出固定资产投资的需求。通过购买土地、房屋等资产,在孵企业可以更好地向银行进行融资或登上资本市场,从而进行扩大再生产。
从孵化器层面来看,允许房产进行适度的分割销售,孵化器投资人可以快速获取资金收益,加快了回报周期,让孵化器运营者有更多的精力和资金用于孵化服务的提升;同时,孵化器产权分割也有助于促进更多不同种类的主体进入孵化器建设领域,提升孵化器事业的整体质量和活跃度。
■延伸阅读
市科技局
东莞孵化器未出现“过剩”局面
前不久,一个名为“地库”的孵化器在创立4个月内烧掉100多万元后倒闭,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不少业内人士也提出质疑,担心当前东莞的孵化器发展过快,是否也可能出现过剩和重复建设的问题。
在刚刚结束的2016东莞两会上,孵化器话题也引发各界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的关注。
东莞孵化器数量较为合理
市政协委员吴飞在提案《加大孵化器与创客空间建设扶持力度,打造东莞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新引擎》中指出,目前国内孵化器种类繁多已呈“泛滥”之势,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随着市场日益饱和,甚至可能出现孵化器过剩趋势,招商择项目的竞争压力也日益增大。
吴飞认为,东莞科技企业孵化特别是高技术企业孵化方面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同北京、深圳、广州等先进城市相比,东莞存在着孵化机构服务同质化、专业服务能力不强、创业创新氛围不足、专业服务人才稀缺等问题。
那么,到底东莞的孵化器是否过剩呢?从统计数据上看,东莞2015年底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同比增加13家,总数达到36家,使用面积同比增加32.21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增加402家。
东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坦言,东莞确实有部分孵化器存在特色服务不突出、专业服务不深入等情况,但大部分孵化器还是依托新型研发机构、大型龙头企业或有相关经验的专业运营团队建设起来的,在建设、运营和盈利模式上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如天安数码城、松湖华科孵化器、中科云智孵化器等。其次,东莞的市场主体数量也是逐年攀升,2015年突破70万户,同比增长13.3%;而创新创业大赛的报名参赛企业从2013年的150家左右,增加到2015年的330多家。
该负责人说,以上数据表明,东莞的创新创业主体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活跃度上,每年都有较大的攀升,因此孵化器数量增加是顺应市场需求的行为。
他还指出,对比广州和深圳,东莞的孵化器数量比例还是偏少的。广州和深圳2015年底分别有各类市场主体130多万和200多万,分别是东莞的2倍和3倍,但孵化器的数量则是东莞的3倍以上。因此,从数量上来看东莞市的孵化器还不存在过多的问题。
孵化器模式仍被广泛看好
对此,在两会上的分组讨论中,松湖华科董事长张国军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建设孵化器跟农民种地的思维不一样。比如往往是撒了一片种子可能没有一个发芽,但有可能很长时间后出来的是一棵大树。”
在他看来,各镇街政府负责人如何看待短期花钱与长期收益平衡,决定了孵化器建设的成败。比如横沥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经过几年时间的孵化,最后才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厚街镇委书记万卓培对此颇为赞同。他称,现在模沥模具影响力大,事实上就是孵化科技创新带来的效果。“但不是一天两天就带来的效果,而是通过长时间培育孵化带来的效果。一个企业的转型都需要几年时间,何况一个孵化平台,从引进到孵化到出成果,肯定需要长时间。”
尽管有不少声音认为,孵化器有过剩之嫌,但万卓培认为,孵化器的作用不可小觑。有园区有平台,才能把创新的基本要素借外力引进东莞。
“孵化器经过一段时间培育后,发挥作用会很明显,跟单个项目不一样,就算其中一个项目不行,可能别的项目就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他认为,除了搭建平台,团队的建设也要高度重视,包括团队引进后如何留住人才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应该要考虑的问题。2016年,在参考现有的孵化平台成功经验基础上,厚街将打造几大科技孵化园区,并将与一到两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
对于孵化器市场布局方面,张国军认为,东莞市场化程度很高,政府服务意识很强,虽然政府不能强硬干预市场发展,但也应该很好地引导科技企业孵化器市场的健康发展。(来源:南方日报)
下一篇:青年试戴朋友钛合金戒指结果脱不下来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