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已超额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东莞已超额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日前,东莞市对外透露了“十二五”期间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的初步完成情况。据初步测算,“十二五”期间,东莞市各项污染物减排指标均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污染减排量约占全省过去五年减排量的20%。
自我加压增加减排任务
根据《东莞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责任书》的要求,到2015年年底,全市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含工业、生活、农业)分别控制在12.45万吨、1.81万吨以内,比2010年的15.73万吨、2.32万吨分别减少20.9%(其中工业和生活排放量减少21.5%)、22.0%(其中工业和生活排放量减少22.3%);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9.51万吨、14.38万吨以内,比2010年的13.71万吨、20.32万吨分别减少30.6%、29.2%。
据东莞市环保局介绍,2013年,东莞还自加压力申报成为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根据示范城市要求,在原有省下达“十二五”减排指标任务基础上,还要超额完成20%以上。
以此推算,东莞在“十二五”期间承担的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减排任务,分别占到了全省削减量的14.1%、16.3%、33.9%和26.5%,减排任务尤为艰巨。
环境质量正在全面改善
为顺利完成上述目标,“十二五”期间,东莞把推动污染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来实施,想方设法提高减排成效。2015年,东莞市大胆创新、积极挖潜、精准发力,采取了多项超常规手段,大力推动污染减排工作。
比如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东莞将造纸行业关闭退出范围扩大到年产能20万吨以下企业,财政共投入17.1亿元补偿资金,关闭退出53家造纸企业,年总设计产能523.7万吨。同时大力推动落后产能淘汰和重污染企业整治,全市重点污染企业总数由2010年的845家减少至427家,全市共建成7个环保专业基地,入园企业总数达到153家。
与此同时,东莞还在全市建成37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总设计处理能力258.5万吨/日)的基础上,投资60亿元,启动11座总处理能力81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和约550公里的截污次支管网工程建设;全面完成了沙角C电厂脱硝设施宽工况投入运行技术改造任务。
市政府层面还专门安排财政资金2.16亿元,推动全市65蒸吨以上燃煤工业锅炉进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提标改造工作。
在严控机动车污染减排方面,2015年4月1日起,东莞在全市推广使用国V车用柴油;2015年12月31日起,新车执行国V排放标准,在全市范围实行环保限行。通过实施“以限促淘”、“以补促淘”、排查清理等多项措施,全市全年共淘汰黄标车51790辆,2005年以前注册的营运黄标车已全面淘汰,圆满完成省下达任务。
“经初步测算,东莞已经超额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目前正在等待上级主管部门的最终考核结果。”市环保局一名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深化污染减排,东莞市环境质量正在得到全面改善提高。以2015年为例,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22,比2014年下降了0.83,空气质量达标率为84.6%,较2014年同期上升14.4个百分点。(记者 黄少宏)(来源:南方日报)
下一篇:大朗力争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100亿元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