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街角曙光”公益项目累计救助1118次
东莞“街角曙光”公益项目累计救助1118次
在东莞流浪了近6年,来自贵州的24岁小伙杨洋(化名)终于回家了。回家前,杨洋如众多流浪汉一般,时而露宿在城市的天桥底,时而蜗居在垃圾遍地的无人瓦房。
他们,虽然生活在这座城市,但又似乎是“隐形人”。直到“街角曙光”的社工们注意到他们。“街角曙光”,所指的是东莞救助站与东莞市大众社会工作中心联合开展的一个公益项目,项目首次引入专业社工实施街面救助。
据统计,自去年2014年6月正式外展救助以来,截至2016年3月前,工作人员在东莞市区累计开展街面救助1118次,帮助20人回归家庭社会。
社工帮助6年流浪小伙回家
杨洋就是“街角曙光”项目成功救助的第一名流浪人员。
杨洋父亲早逝,母亲一个人把他和哥哥带大。6年前,杨洋从偏远的老家来到东莞打工,没想到竟陷入了骗局,不仅没有拿到工资,连身份证等证件也弄丢了,这也使得他不能继续找工作。
挣不到钱,回家没面子,杨洋就此在东莞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涯,平时便捡捡垃圾,打打散工,一天赚十几二十块钱。
6年来,他没有回过家,也没与家人联系。最初,家人曾到东莞寻找,但找了几年后,仍是杳无音信,便也就此放弃了。
2014年6月5日,“街角曙光”项目开始之初,社工就在莞城创业路的天桥发现了杨洋,并走进了他的生活。
刚开始,杨洋不愿与社工谈起家庭的情况,交流的话题大多局限在流浪生活,而且多是问答的形式。
此后,社工仍然经常与杨洋联系,并向他提供一些必备的生活物资。
直到3个月后,杨洋才终于卸下了心底的防线,向社工讲起了自己的家庭和经历。
社工根据杨洋提供的信息,联系了当地的政府及公安部门,最终,杨洋的堂哥来到东莞。
欢迎为社工提供线索
目前该项目启动了“募光行动”,市民在街上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可以通过电话或网络方式“随手拍”报料。
救助站24小时值班电话:0769-22678923
手机:18046982946
网络:“街角曙光流浪乞讨外展救助项目”公众号留言
特征:不易接近不愿接受帮助
记者了解到,“街角”项目的负责人,仅有四名社工,两男两女,三名80后,还有一名90后,他们所救助的流浪者一部分来自于市民电话的“报料”,但更主要的还是社工们步行寻找。因为流浪者们通常躲在阴暗、荒弃的无人角落,一张席子,一件衣服,就是一个简单的窝。
按照以往的经验,社工们通常在莞城人民公园至运河两边,东城主山至温塘,南城中心广场至万江汽车总站这三条线路上寻找需要救助的流浪者。
社工南军花总结道,长期的流浪生活,让流浪者们对社会产生了不信任。他们大多不易接近,遇上社工主动帮助,他们大多也只是摆摆手。
据介绍,一些年轻的流浪者大多有文化,他们看报纸看书。有的流浪者由于年轻时犯过错,离家出走。有的则是跟老乡出来打工被骗,流落异地。“但他们一直不愿回家的原因,有的是没有找到工作,没有挣到钱,甚至没有交到女朋友,才成为这个城市的流浪者。”(来源:广州日报)
下一篇:“为被遗忘的人——失独者过一次生日”公益“轻松筹”活动启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