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人民日报》关注大朗商改经验

  

  商改后大朗第一张营业执照出炉 本报资料图

  1月3日,《人民日报》在第5版刊登了大朗镇委书记胡浩举撰写的评论文章《企业“宽进”之后如何“管好”》。胡浩举表示,商事登记改革能不能持续下去,取决于市场监管和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记者获悉,商改后的大朗打出了一套“宽进、严管”的组合拳,突破了本位观念和利益藩篱,也激发了市场活力。一年多来,大朗全镇新增市场主体9209户,同比增长20%,去年大朗还吸引了十多宗投资额超亿元的项目落户。

  创新管理技术管好企业

  2012年4月,作为全市试点,大朗启动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一年多来,大朗坚持宽进严管、简政放权、服务至上,实行了全面取消前置审批许可、放宽住所产权证明条件、推行全程电子化网上登记年检等一系列措施,在完善窗口设置、缩减办事时限、推进合并审批、优化办事流程等方面均实现了突破。

  大朗商改激发了市场活力,优化了营商环境,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高度评价。汪洋认为,大朗商事登记改革开了一个好头。

  “企业‘宽进’后能否‘管好’,事关改革成败。”胡浩举认为,商事登记改革能不能持续下去,取决于市场监管和行政审批体制改革。为了做好改革的衔接,大朗进行了管理技术的创新,以商事登记数据为基础,将各部门的许可信息、监管信息集中到一个服务平台,实时录入、实时共享、实时监管、实时反馈,并为公众提供企业信用查询服务。

  大朗强力推进并联审批和一站式服务,并明确一条规则:各部门独立完成本部门的审批许可,不得以其他部门的审批许可作为前提条件。同时大朗还提出“一处守信、处处方便,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监管新理念,形成“企业自律、部门监管、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后续监管体系。

  突破本位观念激活市场

  从“以我为主”转变为“以服务对象为主”,使得商事登记改革后,大朗政府服务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如今群众到政府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为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大朗不仅全面取消前置审批许可,还提出了“零首付”注册、放宽住所产权证明条件等创新举措,效果立竿见影。大朗商改后的第一张营业执照,在一个小时之内发出。

  据介绍,商改以后,群众办事排队不超过5分钟,等候不超过1小时,执照一般在1个工作日内发出,最长不超过5个工作日。大朗商事登记改革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和认可。

  宽松的市场准入条件,极大地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大朗镇核发营业执照数和市场主体数呈现直线飙升态势,深圳、广州等地的企业纷纷前来该镇咨询登记业务,同时大朗发展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据统计,2013年大朗共吸引十多宗投资额过亿元项目落户。一年多来,全镇新增市场主体9209户,同比增长20%,增幅在全市名列前茅。

  如今,商改已在东莞全面铺开,成为我市推动“六个东莞”战略构想,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一大举措。胡浩举表示,希望通过营造宽松的准入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使东莞成为企业登记注册便捷、市场监管高效、公共服务优质的先行地区。


上一篇:谢卫东任寮步党委副书记 提名为镇长候选人
下一篇:委员指三旧改造审批难:三旧改造申请了三年 至今没下文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