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开启中捷合作新时代

  应捷克共和国总统米洛什·泽曼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6年3月28日至30日对捷克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两国建交67年以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捷克共和国,对双边关系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3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捷克总统泽曼陪同下在布拉格参观斯特拉霍夫图书馆。 记者 兰红光/摄

  战略伙伴关系确立

  在捷克访问期间,双方就中捷关系、中欧关系、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3月29日,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捷克共和国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双边关系的提升,为未来两国的合作带来更多机会。

  早在1999年,双方就发表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捷克共和国政府联合公报》、2005年发表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捷克共和国政府联合声明》,2014年又有《中捷外交部新闻公报》。在这些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双方一致认为,当前中捷关系深入发展,政治互信不断增进,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着眼于未来发展,在尊重两国共同参与的国际条约所规定义务的基础上,双方决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在新的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中捷关系将进入发展快车道。双方将致力于保持高层密切往来势头,还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捷克共和国政府间合作委员会(外交部长或副部长级),委员会会议会轮流在中国和捷克召开。双方将以两国政府签署的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为基础,加强“一带一路”与各自发展战略和政策协同,开展和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双方和平、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双方将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捷克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同编制中捷合作规划纲要的谅解备忘录》,并尽快编制完成规划纲要,筹备其项下的重大项目。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也有望取得突破。

  在新的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中国和中东欧及欧盟的合作也将得到有力的推动。中方将捷克共和国视为欧洲地区,特别是中东欧地区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宣布将加强互联互通合作,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直航、物流、交通运输等,双方注意到该领域合作的巨大潜力。双方致力于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和落实“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为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建设作贡献。中欧开展各领域对话、交流与合作,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投资计划的领域对接也将继续推进。双方均倡导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贸易争端。双方支持尽早完成一份雄心勃勃的、全面的“中欧投资协定”。双方一致认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与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相辅相成,是对中欧关系的有益补充。在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同时,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也将走向更高水平。

  一带一路前景广阔

  习近平此次出访捷克恰逢中国政府《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出台一周年。访问捷克期间,两国就加强“一带一路”与各自发展战略和政策协同达成共识,还签署了有关合作文件。分析人士认为,中捷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将为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起到示范作用,也有利于中国-中东欧关系和中欧关系的发展。

  从地理位置看,捷克是“一带一路”的战略通道。21世纪丝绸之路,起于中国,向西延伸,将穿越茫茫沙漠,经过中亚到中欧、东欧、西欧。在这条路上,捷克是“欧洲心脏”,目前多条欧亚铁路经过或直达捷克。

  捷克对中国的“一带一路”也表示了深深认同。泽曼表示,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是全球梦想,将把欧洲和亚洲连接起来。捷克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个终端,希望成为中国走向欧洲的安全港口。捷方赞赏中方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所作贡献,愿同中方一道,推动捷中关系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取得新的发展。可以想象,“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倡导的政策、贸易、交通、民心等“五通”可以在中捷未来的关系发展中得到诠释。

  据报道,此次习近平访问捷克期间,中国和捷克签署了总计60亿欧元的大单,涉及能源、金融、核电、电子商务、旅游等领域,如中国广核集团已在30日与捷克能源集团在布拉格签署了《关于在核能及可再生能源领域全面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更重要的是,双方找到了更多的共同利益和经贸合作的契合点。在传统领域,双方提出将致力于汽车、航空、机械等制造业领域的产能合作,还将鼓励两国有意愿的企业在捷克工业园区内开展经营,合作重点包括汽车、机械、化工和制药等领域。在高科技领域,双方交流将包括纳米、医药、生物技术等范围。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直航、物流、交通运输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合作潜力。双方还宣布进一步加强农业合作的意愿,包括农业科技、生态农业、食品加工和农业贸易等领域。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俊杰说,“捷克地处欧洲‘心脏’,工业发展体系较为完备,也希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双方合作正当其时,将产生示范效应。”“捷克虽然是小国,但可以发挥小马拉大车的作用。”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说,“‘一带一路’将联通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和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地处欧亚大陆结合部的中东欧,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衔接地区,加强互联互通区位优势明显。”

  据分析,“一带一路”将使进入欧洲的中国资本迅速增加,“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也势必为中捷两国金融合作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正值习近平主席出访捷克之际,中国银监会与捷克央行3月29日在布拉格联合举行“一带一路”金融合作论坛,中方欢迎捷克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来华设立分支机构,愿与捷克央行等相关国家监管当局不断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和信息交流。

  捷克是最先与中国银监会签署谅解备忘录的欧盟成员国之一,近来,中捷金融界签署了多项协议。捷克PPF集团下属的捷信公司在中国的消费信贷业务已覆盖多个省市。中国银行布拉格分行于去年8月正式成立。中资金融机构在捷成功设立,为中捷经贸合作搭建了更加便利的金融平台。

  中方还表示出欢迎捷方希望成为中东欧地区金融中心的意愿。双方愿进一步加强两国金融合作,视情推动在双边贸易和投资中使用本币结算,探讨在捷克设立人民币业务清算机制的可行性。双方鼓励和支持两国银行在已有法律和监管标准基础上并遵循平等相待和互惠原则互设子行、分支机构和开展业务,双方鼓励两国金融机构为贸易和投资合作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

上一篇:[微话题]文明祭扫治乱象 清明更需重环保
下一篇:国内首单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落地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