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维东同志提名市长候选人

梁维东同志提名市长候选人
4月1日下午,东莞市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刘毅到会宣布省委关于东莞市政府主要领导职务调整的决定。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主持会议并讲话。会上,刘毅宣读广东省委关于东莞市政府主要领导职务调整的决定:梁维东同志任东莞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提名为市长候选人;免去袁宝成同志的东莞市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不再担任东莞市市长职务。
翻开梁维东的简历,你会发现,这是一位长期扎根佛山,从基层、企业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官员。他推动了顺德从“工业立市”到城市化的升级,提升了南海发展的新空间和新动能。
近年来,东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复杂形势,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持续增强发展动力,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切实加强民生保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从严加强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梁维东此次转战东莞,他的佛山经验将如何与东莞实际发生化学反应,进一步推动东莞创新发展,人们充满期待。
期待1.能否以“追靓女”的韧性谋求东莞开放
“南海的经济发展要走得更高更远,要善于借势借力。”此前梁维东一到南海任职就释放出强烈的开放信号,他履新后区委全会的第一份施政报告便重点提出“以区域合作为重点方向,促进各类优质资源集聚南海”。正如他所说,南海要有外向思维,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
在梁维东的大力推动下,南海推进广佛同城进入空前火热的新阶段:广佛跨界河成功“摘帽”;南海与广州对接的12条公路和市政路陆续铺开;荔湾与南海签定广佛同城合作示范区共建协议,在规划共绘、产业协作、环境共治、民生领域、交通互联、文旅合作、区域人才、共建示范片区八大重点领域共谋发展。今年3月,国务院批复广州城市规划,广佛同城化获国家层面认可。3月16日,荔湾、南海提出全方位进行人才培养和互动,共建人才合作区。
建设粤港合作高端服务区则是在更大的战略上放大区域合作的效应。服务区背靠佛山庞大的制造业基础,依托广东金融高新区在金融、科技和产业创新融合的配套优势,引导香港金融、科技等高端资源与佛山产业进行无缝对接。梁维东任内,服务区还将全国首个“互联网+”众创金融示范区等国字号招牌收入囊中。
区位优势一直也是东莞的重要优势之一,如何将此转变为新一轮的发展动能,无疑也将是梁维东执政东莞的一个焦点问题。梁维东提出南海要以“追靓女”的耐性和韧劲谋求广佛同城,在区域协作对接上,东莞能否拿出同样的精气神?
在东莞市“十三五”规划中,东莞确定了“一中心四组团”的新型空间格局,并提出了以大组团实施“对接湾区、融入深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还提出以市区、松山湖、生态园“三位”一体的中心组团对接广州、深圳的创新资源,以水乡片区的西北组团依托穗莞深城际轨道,积极承接广州的产业辐射,加快融入广州同城生活圈;虎门、长安、厚街的西南组团加强与深圳大空港地区、前海和南沙新区的战略合作;山区片的东南组团如何与深圳光明、龙华、龙岗尝试对接,建成莞深同城发展先行区。
在市委书记徐建华看来,联手港澳打造城市群是国家对广东的期望,也是珠三角城市发展的方向。在推进深莞惠一体化中,东莞更多考虑的是实现“圈内”的资源共享,着力于推动深莞惠三市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一体化,积极与前海、横琴、南沙这三个的平台对接。而在珠三角全域一体化中,东莞也把自身的发展放在城市群中来定位,希望在更高起点上谋划东莞的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规划、环境生态保护,最大限度地分享城市群发展带来的好处。
特别是随着R2线率先开通,东莞进入轨道交通时代,深莞惠一体化进程加速,真正进入同城化阶段。但需要正视的是,目前东莞与广州、深圳在经济上的交互中还处于弱势。轨道时代带来交通便利发展契机的同时,东莞将面临着与深圳、广州、惠州等周边城市直接比拼管理水平、服务效率的问题,这也会形成东莞新一轮开放的倒逼机制。
省委、东莞市委已经有了清晰的谋划。接下来,在具体执行中,东莞能否找准自己的特色和定位,集中资源在主攻方向和优势领域做大做强,将公共服务、产业服务和城市功能提升到更高层次,助推产业、科技、人才等优势资源的流入,在世界级城市群当中形成飞跃发展,无疑是梁维东肩负的重要使命。
期待2.能否打好东莞高铁经济牌
2014年12月26日,泛珠新干线贵广、南广高铁正式开通,推动粤桂黔三省区合作进入“高铁时代”。位于南海制造业重镇狮山佛山西站的动工兴建,为南海沿高铁网络成为珠三角打通粤港澳、粤桂黔两个大市场的“桥头堡”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媒体评价,这为佛山南海乃至广东优势企业走向“一带一路”拓展了发展空间,更吸引了西南地区的总部研发、高端制造、销售服务、文化旅游等优质资源。
2015年9月22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投资洽谈会在南海举行,一个装载有沿线13城市71个在谈在建项目的千亿“盘子”亮相。同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建设启动。南海作为合作试验区所在地,提出要做高铁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路者。香港与大西南连接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南海三山新城,也由此成为都市产业集聚区,迎来了城市经济新时代,被寄望将来与广州珠江新城比肩。
梁维东显然非常重视南海区迈向粤桂黔的区域开放新红利。南海的官员透露,梁维东曾亲自去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每个沿线城市调研。
粤桂黔高铁之于南海的意义,正如人们所说的“一条高铁带动一座城”。反观东莞,开通4年多的虎门高铁站对经济驱动力并未显现。要求提升虎门高铁站形象、发挥其经济作用的呼声不断。广东省社科院教授丁力认为,虎门高铁站与周边的配套设施和交通接驳存在较大问题,其未能成为东莞产业升级的助推器,滞后的公共交通也影响了广深人才大规模流入东莞。
徐建华曾对虎门高铁站存在问题作出批示,并亲自督办。目前高铁站“脏乱差”的问题已经得到初步解决,周边路网也基本整治完毕。对于即将在建设的赣深高铁塘厦站,徐建华也要求对选址和建设把好关,使之成为代表东莞形象的高铁站。
东莞市主要领导如此重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高铁背后的经济拉动空间。改革开放前30年,东莞以“世界工厂”闻名,但如今土地开发强度全省第二,超过45%,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空间。不少本地企业已然开始自发寻找出路,通过主动走出去,找到新的发展空间。在这种背景下,高铁作为“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载体,承担着为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谋取更大空间的任务。
今年开工的赣深高铁将在塘厦设站格外引发关注,赣深高铁是京九高铁的内地最南段部分,被认为对加强华南、华中、华东地区经济联系,推动珠三角和长三角往来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再加上深茂高铁沿线虎门南站,东莞将成为坐拥三座高铁站的城市,在全省、全国的交通区位版图中占据的分量加重。
东莞要在开放的版图中向西向东寻找经济新腹地,为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拓宽道路,要将区位优势转化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区域外各种优质资源汇聚。梁维东在南海的探索,能否复制到东莞来,助力东莞在未来打出高铁经济的好牌?
期待3.能否增强创新资源的吸引力
梁维东在南海的另一个关注焦点,被他形象地称为“傍大学”,这也是他解决创新驱动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任职后首次区委全会报告中,梁维东提到要善于“傍大学”:“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我们要深化‘人才立区’战略,善于‘傍大学’,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深化产学研合作,全面增强智力支撑。”
主政南海的第三周,梁维东就带领多个部门负责人在北京走访了重量级的机构,包括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并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知识产权局、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等,洽谈合作事宜,谋划转型发展。
此后,与高校有关的对接和合作活动频频出现,南海频繁邀约北上广高校已是常态。以清华大学为例,目前就有建设力合科技园、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等项目。2015年9月,南海铝企也掀起了一轮“傍大学热”。
早在2014年任顺德区委书记时,梁维东就曾说过,“以前有一句话叫傍大款,现在我们要傍人才、傍大学、傍机构”。
在东莞,与“傍大学”类似的战略也被形象地叫作“傍科技大款”。东莞每年安排20亿元的“科技东莞”资金和10亿元的“人才东莞”资金,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不断引入创新动力,涌现出27家新型研发机构,并以企业为主体引进26个省级创新团队,使科技人才总量5年增加了2万人。
但东莞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仍然还有很多工作值得期待,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对于人才、技术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十三五”期间,东莞产业如何发力,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抓好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提升全市创新发展水平。
作为“创新驱动”的具体抓手,在东莞“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建设“创新中轴线”,强化松山湖(生态园)的创新中心地位。在“创新中轴线”范围内,有总面积103平方公里的松山湖(生态园)国家高新区,有世界级水平的国家重大科学装置——散裂中子源,有高新技术企业比如华为、酷派等,还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集聚了东莞市区域内最丰富的创新生产因素,是目前东莞市内最具创新发展潜力的区域。
东莞目前正在进行从“要素驱动”走向“创新驱动”的动力换挡。如何对现有创新资源统筹协调、开发利用,同时增加对创新资源的吸引力,梁维东在佛山的思考能否在东莞开花结果?
期待4.能否继续为民营经济带来活力
无论在顺德还是南海,梁维东都把实体经济摆到最重要的位置,为民营企业家们加油鼓劲。
3月16日,佛山南海召开南商大会暨区工商联60周年回顾大会,这是南海开春以来召开的首个大型会议。会上发布了《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1条。梁维东说,民企是南海经济支柱,希望能把这21条政策用好,和其他方面形成合力推动企业从冬天走向春天。
早在梁维东到任南海4个月后,便召开千名企业家参与的“草根春天大会”。作为首位演讲嘉宾,梁维东介绍了新常态下南海民营经济的发展思路,指出“民营经济是南海的根”。
2015年12月,第十五届中国经济论坛在北京举行,南海区凭借“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准确把握,探索出了一条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基层样本”入选“中国创新榜样”,梁维东代表南海区领取了奖杯。
他在参与论坛讨论时说,南海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过去几年南海努力构建一个系统、生态圈式的城市环境,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政府的这些举措,给实体经济一颗定心丸,注入方向性的动力”。
近年来,东莞非公经济迅猛发展,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特别是在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东莞的民营企业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幅度,民营资本也已成为推动东莞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5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043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8.5%,同比增长10.6%,高于全市GDP增速2.6个百分点。
但近年来,由于劳动力、土地、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加上外部经济环境的严峻,导致民营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的意愿有所减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莞市经济的转型升级。为了帮扶民营经济,2015年东莞市政府发布《关于引导民营资本发展实体经济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7年底,实施“投资兴企、创新强企、培育壮企、融资助企、服务惠企”五大行动。此外,从2013年开始,东莞市政府每年的“一号文”都聚焦实体经济发展——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力求给市场主体提供更宽松的环境、激发其发展活力。
今年东莞“两会”期间,徐建华在参加人大分组讨论时强调,民营企业根植性强,要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创新驱动做大做强。对于梁维东重视民营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能否在东莞的土壤里继续发醇,培植民营经济这棵大树,将根扎得更深,使枝叶更加繁茂?
各方声音
梁维东同志事业心和责任感强,作风务实深入,工作有魄力敢担当,注重打基础谋长远,深受干部群众的认同,工作勤勉,干劲十足,经常利用周末到企业和基层调研,认真了解情况,听取意见,解决问题,他做事沉稳,但对于地方发展的事情不畏手畏脚,敢于拍板决策;他待人真诚,为人谦虚,作风民主,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在干部群众中有比较高的威信。
佛山和东莞同属我省经济发展第二梯队,发展的阶段相当,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相似,梁维东同志长期在佛山工作,在产业发展、创新驱动,城市建设、基层治理等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这次到东莞任职,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东莞的改革发展稳定。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刘毅
梁维东同志政治坚定,思想解放,阅历丰富,视野开阔,曾在佛山市禅城区、顺德区、南海区等经济发达地区和改革前沿阵地担任过多年的主要领导,熟悉企业和党政机关运作,领导经验非常丰富,驾驭全局能力很强,工作成绩有目共睹。尤其是在推动改革创新、产业转型、城市升级和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梁维东同志具有很深的理论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希望梁维东同志尽早进入角色,尽快熟悉东莞情况,充分发挥市政府班子的集体智慧和集体力量,大胆、放手工作,努力推动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
——东莞市委书记 徐建华
梁维东是个少说话、多做事的人,我们对他的评价都是很务实、很实在。他经常召集相关部门与企业家座谈、倾听企业家的心声。比如,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贵的问题,他亲自去与银行沟通,建立中小企业融资贷款基金,让企业家们对未来有信心。
梁维东把实体经济摆到最重要的位置,非常关心制造业的发展,鼓励制造业企业积极转型创新。3月16日,南海召开南商大会,他勉励南海企业家们,一定要坚守实业、坚持创新、提升品质、深耕南海,企业家们都很受鼓舞。
——全国人大代表、昭信企业集团董事长 梁凤仪(记者 郭文君 靳延明)(来源:南方日报)
下一篇:东莞市核准登记有医疗美容科医疗机构仅37家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