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东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决心空前强大

  东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决心空前强大
 
  上个月,东莞市民艺术中心正式建成对外开放。历经八年的周折,市民艺术中心终于落成,这不仅体现了官方与民间合力促成的文化红利落到惠民实处,更意味着随着东莞市去年出台《东莞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施方案》后,东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决心空前强大,进度亦加上了助推器。
 
  为市民建新场馆争取八年
 
  作为全东莞市民的文化艺术活动场所,东莞市民艺术中心从立项到建设,足足耗费八年之久。
 
  “市民艺术中心的前身,实际上就是位于东莞市文化馆旧馆的群众艺术馆。”东莞市文化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南都,原来的群众艺术馆坐落于东莞市图书馆一街之隔的东莞市艺术馆办公楼内的其中三层,与东莞市文广新局合用一栋写字楼,当初楼房基于标准办公楼设计,随着市民参与各种文化艺术活动的需求越来越热烈,所以重新选址建设就变得越来越迫切。
 
  早在2006年,市文化主管部门就开始多次打报告和提建议给市委市政府,希望支持选址新建群众艺术馆,以适应群众文化活动的新形势。
 
  南都获得的原始资料显示,市文化主管部门在上呈书面建议上称,群众艺术馆作为东莞市政府设立的组织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领头单位,至今仍没有一座集文化培训、文化展演、文化创作与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一体的室内文化活动场所,这与东莞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极不相称,也与东莞市委提出的“经济社会双转型”的要求极不相符。
 
  官民合力撑群众文艺
 
  除了主管单位的鼓与呼之外,在2007年,市人大代表何环珠就致信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层,提交《关于新建东莞群众艺术馆(市民文化艺术中心)的建议》,其中说到“对照近几年围绕市中心广场一带按规划蓬勃兴建的东莞图书馆、展览馆……唯独群众艺术馆的规划成了我市规划的‘盲点’。”
 
  民间的建言亦同步兴起。在何环珠提交《建议》的半个月后,有着“东莞谏言专业户”之称的东莞理工学院退休教工利增威就写了一封建议信,直接寄达市委市政府决策层。
 
  在利增威老人这封题为《我转了个弯,反映了这个民意,你看行吗?》的书信中,直言当年6月群众艺术馆官方申请选址新建场馆的申报失败,“主要原因还在于他们(群艺馆)的工作没做好,理由没申述好,方法也不对头,使领导无法了解真相”。基于其收集的民意反映,东莞十分需要有一个单独立项建设的新市民文化艺术中心,建议市委市政府能够接受民意,了解民情,“要坚定地相信只要我们的工作做足了,做好了,市委市政府和各领导最终一定能准确体察这个民情的,支持这份建议的。”
 
  利增威向南都透露,他手书的陈情书信寄达市委市政府高层手里后,很快便在常委会上提上了议程,后来又与文化主管部门的汇报建议等形成合力,最终市委市政府高层在联席会议上一致拍板通过选址新建东莞市市民艺术中心。
 
  日吸三千名文艺范市民
 
  在立项后,由于选址等各种原因,新场馆建设又遭搁置延误,但是在徐建华书记的过问关怀之下,东莞市民艺术中心在2016年3月终于建成,历时8年,期间人工、材料等成本上涨,建造总价超支不少。
 
  东莞市民艺术中心建筑面积28384平方米,含综艺楼、群星剧场及非遗展示厅。3月20日,中心首次面向东莞市民免费开放,其中心文化馆便已人头攒动,超过三千市民齐聚,希望成为“走进艺术”东莞市文化馆市民公益文艺培训新学员。
 
  据悉,文化馆新馆共有培训教室37间,建筑面积合计约3000平方米,今年“走进艺术”东莞市文化馆市民公益文艺培训共开设课程27类合计82个课程班,其中,新招初级班学员1300余人,选拔提高班学员800余人,全年共有近2200个学位向市民免费开放,为历年之最。
 
  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陈杭在参观完这座新场馆后“点赞”称:一座设计独特、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东莞市民艺术中心落成,市文化馆新馆开放,标志着东莞的群众文化事业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数读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底气
 
  东莞文明史:5000多年
 
  东莞建现史:1680多年
 
  东莞建城史:1250多年
 
  文物保护单位:135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全省第三)
 
  申报区域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5处
 
  国家级名录:8项
 
  省级名录:33项
 
  市级名录:86项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名
 
  省级以上非遗传承人:25名
 
  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46名
 
  历史文化街区备选:6处
 
  日均图书馆进馆人数:25000人
 
  图书馆分馆:51个
 
  图书服务站:102个
 
  网购图书消费排名:全国第10名
 
  付费电子书阅读率:全国第2名
 
  东莞电影票房:全省地级市第1名
 
  人均电影消费:64.5元
 
  文化产业增加值:283 .5亿元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 .82%
 
  人均体育场地设施面积:2.23平方
 
  文化产业园区:13个
 
  民办博物馆:25家
 
  莞产原创音乐剧:12部(来源:南方都市报)
 
上一篇:东莞治安从“打击”转向“防范”
下一篇:跨界创新 东莞名家具展打通全产业链闪耀华南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