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区

流动货柜美术馆将在长安镇体育公园展出

  流动货柜美术馆将在长安镇体育公园展出
 
  李景湖是颇为知名的当代艺术家,长安本地人,他的艺术作品频繁在香港、北京、深圳、巴黎、布拉格和伦敦密集展出。顾名思义,由他主导策划的流动货柜美术馆最大的特点是由货柜组成,将主要在长安镇体育公园展出,也极有可能以流动的形势进入长安镇的各个社区和工业区。他的这个创意和想法,得到了很多艺术家好友的支持。
 
  在李景湖看来,货柜几乎就是东莞过去几十年经济发展的见证,这座以外向型经济出名的城市,每天有大量的货柜发往世界各地,“创建货柜美术馆的灵感也来源于这座城市的文化氛围。”长安镇有关部门对李景湖的理念以及将为长安镇带来的文化氛围非常支持,不仅专门在长安镇人气最旺的体育公园给货柜美术馆开辟出地方,还将予以资金上的支持。
 
  “实际上这是一个微缩型的美术馆,虽然很小,但各种功能都有。”李景湖说,为整个建筑担任设计的是一位深圳的设计师,他做过很多大的市政建筑项目,货柜艺术馆是友情设计。整体是两层的立体风格,不做任何商业项目,货柜全部都是找生产集装箱的企业专门定做,尺寸会比正规的集装箱大一点点,设计师还加了楼梯上去。
 
  香港实验音乐创作人李劲松将为美术馆制作音乐特效,加入互动的声音装置,让整个美术馆更加具有亲和力。
 
  李景湖谈到,东莞的传统文化是比较强的,但在当代艺术方面,东莞则非常薄弱。“我在国际上参加各种展览的时候,一直想做的就是把外面的艺术家引进到长安,并让他们停留、创作,在长安镇找到创作的元素,或者在这里办展,简历里面都会提到在东莞做过什么。”他说,艺术也有输入和输出的过程,要改变外界对东莞的老看法。”
 
  在李景湖看来,没有当代艺术基础反倒为东莞带来很多机会。广州高校云集,有文化氛围的优势,深圳现在在资金上投入很大,东莞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资源匮乏,但比大城市更有意思,可以慢慢聚集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开设工作室,培养出来本土的当代艺术氛围。
 
  1.微缩美术馆有多种功能
 
  李景湖说:“我在巴塞尔跟很多艺术家一说,他们都很兴奋,很有创作的欲望。”
 
  李景湖操刀创作的大型作品流动货柜美术馆将由4个货柜组成,其中三个是3×6米的集装箱,另外一个是3×9米的集装箱,整个流动货柜在完成之后,长约15米,宽约10米,高约6米。
 
  货柜美术馆其实是一个微缩的美术馆。其中两个货柜被布置成橱窗式艺术馆,一个封闭式的货柜做成影像馆,一个货柜做成图书馆,地面上的平台是表演空间。未来,将会展出当代艺术、装置艺术、观念艺术、电影、音乐等,也将成为本土艺术家与珠三角甚至全世界艺术家交流的平台。
 
  李景湖说,东莞处于广州、深圳和香港之间的核心位置,拥有大量前店后厂式的商业,创作素材丰富,东莞的生活成本也不太高,对年轻的艺术家很有吸引力,东莞可以打造艺术家创作基地,让艺术们关注东莞、传播东莞。
 
  2.关联东莞制造使之接地气
 
  东莞是一座加工制造业城市,对当代文化有没有抵触?李景湖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说,这是一个有很多可能性的地方,东莞对外的形象就是世界工厂,中国三十年发展的缩影在这里,这里有很多素材可以创作。“艺术家们过来创作,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东莞不可能和深圳一样,投入几千万、数亿元搞一个当代美术馆。”
 
  长安镇如何发展当代艺术?李景湖说,不考虑在大城市艺术形态上的区别,长安最重要的是把氛围做起来,艺术家的灵感会自己迸发,然后发生形态上的改变是顺理成章的,如果有一些知名的艺术家愿意在长安扎根,那也是一张城市文化的名片。而不只是花几千万搞个艺术馆出来展览一下就达到目的,这对艺术的发展是不利的,因为当地居民没有分享到这种东西。“我们不需要高大上的,要做好艺术家的群落,基础的培养,慢慢守下来。把艺术的‘根’留下来,让艺术有东莞的痕迹,这也是做货柜流动艺术馆的初衷。”李景湖说。
 
  李劲松认为,艺术商业化在大城市是有经济作支撑点的,但不能因为有钱就任性,要让市民有参与度,这和地区社会的发展特性有关,政府说发展经济,但文化是经济中最重要的增值服务,“如果现在不去做,那么,做了那么多年的工厂,这个城市就只剩下工厂,一个地区的改变不是朝夕之功,”李劲松说,“不是今天做稀饭,就吃稀饭,今天想吃炒面,就做炒面。”
 
  在他看来,要培养出文化的基础,形成社区的增值服务,就需要把艺术的框架搭好,把基础搭好,但不能太急功近利,都知道文化和艺术不是今天投入明天就能产出的。
 
  李劲松说,流动艺术馆就是要做这样的事情,把艺术带入社区和厂区,让艺术家带着居民一起做。“好的作品,就可以放在流动货柜艺术馆里展览。下班以后认真准备作品,你在电子厂工作,那就有可能以此为元素做一件类似的产品。不在于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在于你参与了,这样生活质量和城市氛围也就都不一样了。流动的美术馆,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用网络可以互动反馈。”
 
  参与流动货柜美术馆的艺术家,除了李景湖和李劲松,还有国内知名纪录片导演赵亮和艺术家刘窗。他们的理念也很一致:要凸显货柜与东莞制造之间的关联,让艺术接地气,与社群结合在一起,使之有生命力,而不是做成小众或者没有意义的物品。
 
  人物
 
  在长安,李景湖的知名度被概括为这样一句话——“那个把工厂废品做成艺术品的人”。
 
  李景湖的作品和生活息息相关。“外界评论我是‘东莞本土唯一的当代艺术家’,这个称号显得很孤独,但是我很珍惜,既然我是东莞唯一的,那么在艺术世界里,整个东莞都属于我一个人。”李景湖说。
 
  东莞的一切都是创作题材
 
  李景湖说,创新观念是当代艺术的核心,艺术创作是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是信息的碰撞,然后用作品呈现出来。他的艺术创作,是对自我生命的思考,通过当代艺术找到答案。自己生活中经历的事,都是当代艺术观察社会的窗口,细致的观察力,是艺术创作的源动力。
 
  作为当代艺术家,李景湖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很名气,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李景湖说,当代艺术一定要找到表达的源点,他创作的出发点就是,东莞发生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创作的题材和资料。
 
  比如,李景湖试图通过公开征集,将生活中各种颜色的物件集合成一道美丽的“彩虹”,生产一条共同属性的“彩虹”,这些颜色让生活不如意的人心中保有希望。李景湖说,每个素材的提供者都是东莞市民,“这些物品来自我周围平凡的、底层的工人和农民,当我将这些物品集成一道“彩虹”的时候,我意识到,即使是生活最困苦的人,心中也保有希望。”
 
  《彩虹》只是李景湖的作品之一。此前,他的作品《数星星》和《星座》参加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瀑布》、《粉末》、《数星星》、《鲜花》参加德国当代艺术展,《瀑布》还参加伦敦弗利兹艺术博览会。《三无画廊》在广东美术馆展出,《瀑布》在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展出,《广场》在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展出,《彩虹》又在法国巴黎展出,《三无画廊》将在捷克布拉格展出,《我的家庭史》将在伦敦展出。
 
  用当代艺术方式寻根
 
  李景湖记得,在他上小学的时候,就被一个街头画家吸引住了。这个街头画家在工业区的饭店帮老板画迎客松。他站在旁边看得出神,甚至忘记了回家。此后,他经常画画,画自己感兴趣的物品。
 
  打开李景湖艺术眼界的,是在深圳上职业高中时的老师。那时深圳特区成立不久,从全国招聘了很多优秀教师。高考放榜时,他是全校第一名,也是这所职高唯一上重点大学本科的学生,考上的是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他的眼界更广了。
 
  李景湖发现,艺术可以带给人更多思考,也有多种表达方式。他开始关注当代艺术,并确立了以后的创作方向。
 
  大学毕业后,李景湖本来可以去深圳做公务员,但他选择了在皇岗中学当老师。
 
  2002年,李景湖回到长安,想用艺术的方式将家乡快速发展变化的过程留存下来。他回到锦厦社区的老屋,锦厦绝大部分的房屋都租给打工的新莞人居住,李景湖和新莞人为邻,每天醉心于艺术素材的收集,把所思所感转化为创作源泉。
 
  《瀑布》是李景湖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去年曾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VIP预展,随后又登陆2015年柏林当代艺术展。《瀑布》是用200部在东莞采购的山寨手机,拍摄不同人家中水龙的头流水,然后将这些山寨手机连在一起,同时连续播放,水在屏幕中像瀑布一样连绵不绝。
 
  创作来源于生活。李景湖从深圳回到长安后,住在锦厦旧村,每天早上,他都可以听到左邻右舍家水龙头流水的声音。晚上,水龙头流水的声音再次响起。这种声音反复灌进他的耳朵中,他仔细思考,这才是新莞人生活的规律,早上上班前先洗漱,晚上下班后洗澡、洗衣。
 
  东莞是中国制造的重要之城,长安又是东莞的制造名镇,山寨手机在工业区的夜市中随处可见。把水流和手机结合起来,就成为当代艺术作品《瀑布》。
 
  李景湖说,长安是自己的血脉,切割不掉,他能随时感受到这片土地的温度。长安的发展速度太快了,经济腾飞的同时,儿时记忆的场景也消失殆尽。他不断地在这片土地上寻根。脱离了根,就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他总是想办法寻根,再记录下来,用他擅长的当代艺术方式。对未来,他有清晰而又模糊的创作计划。清晰的是,他要一直往前走,成为中国甚至世界上最好的当代艺术家之一;模糊的是,他要获取更多信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他的当代艺术作品要与时代紧密联系。(来源:南方网)
上一篇:长安已安装5000个安全防坠网
下一篇:一季度镇港新增市场主体316户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