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城多个文创产业平台渐成规模
莞城多个文创产业平台渐成规模
日前,位于莞城街道的工农8号创意园、V—WORK创意谷、运河创意公社众创中心等创意园正在对外招商,将成为莞城发展文创产业的重要平台。近年来,莞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积极寻求突破与转型,打造多个文创产业平台,渐成规模,不过引进主力项目、形成集聚发展等领域仍然乏力,文创产业发展之路依然漫长。
1.现状
莞城探索文创产业发展
莞城曾是东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过,近年来,东城、南城、万江迅速崛起,莞城逐渐褪去曾为三大中心的光环。
莞城发展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包括居住人口减少、传统商业衰退、交通环境受困、拓展空间受限等,有关莞城被“边缘化”、“空心化”的说法甚嚣尘上。在2014年东莞两会莞城分组讨论上,曾有市领导寄语莞城:“老树发新枝,改革再出发,如果不努力,老树就会枯死”,希望莞城不断寻找转型发展新路径。
莞城该如何破解困局,如何寻找发展出路?发展文创产业是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莞城较早涉足文创领域的尝试与探索,比如,打造“文化周末”系列工程,为发展文创产业营造氛围;打造汇峰中心高端平台,为发展文创产业提供支撑力;推进“三旧”改造,为发展文创产业拓展空间等。发展文创产业,关乎到莞城能否闯出转型发展新路径。
运河创意公社是莞城文创产业的重要平台之一,创办人李坚明见证了莞城文创产业的发展历程。李坚明表示,莞城非常支持文创发展,搭建了不错的文创平台,产生积极的孵化作用,助力一批企业发展壮大。
近年来,莞城发展文创产业渐成规模。2007年底,莞城将原联丰工业区升级打造为东莞市创意产业中心园区,力图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集高端文化产业的创意、办公、展示、交易及配套服务等于一体的多元化新型文化产业园区,树立莞城创意产业在东莞的标杆。该园区后来交由广东中天创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运营管理,成为了中天联丰创意谷。
紧跟其后,运河创意公社、中天天宝创意谷、工农8号创意园、V—WORK创意谷的出现,使得莞城文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备受关注的是,工农8号创意园拟打造成为东莞首个水岸Loft文化创意园;V—WORK创意谷宣称要打造一个包含一站式公共服务中心、众创空间、国际青年公寓等元素的东莞首个全生态科技企业孵化器。
莞城发展文创产业,立足于资源禀赋,同时先于其他镇街的探索步伐,为莞城转型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信号。文创产业让莞城回到公众关注的视野,对莞城发展出路的思考与文创产业联系得更为紧密。
2.弊端
商业味太浓创意集聚效应不够
“园区进驻企业不多,尤其带创意的企业更少,未能营造起创意氛围。”东莞市聚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何杰表示,该公司在去年底进驻天宝创意谷,希望园区运营方多想点子,引进更多文化公司,形成集聚的效应,为文创企业创造更多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同样进驻该园区的东莞市比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东莞最具专业力的品牌设计公司之一,缔造了墨象序知名品牌。该公司策划总监黄雄辉表示,进驻创意园办公,是希望园区有氛围环境以及创意集聚效应。园区的管理是很不错的,不过这里作为创意园,概念性东西不多,视觉、导识、氛围也不足,比如缺乏像雕塑、装饰等氛围营造。
天宝创意谷进驻的公司参差不齐,包括有水产贸易、音响工程、文化传播、工程咨询、装饰设计、宽带网络、教育培训、安防科技等公司。
而联丰创意谷进驻企业同样很繁杂。进驻联丰创意谷的蚁巢创业孵化基地负责人黄德玉表示,东莞园区以资金流为主,除非运营者有充裕的资金,真正想打造纯正的创意园,否则还是容易流于形式,难以保证创意园区的招商质量。
在业界看来,作为一个创意园区,适当的商业配套是无可厚非的,如果商业比重过高,商业味过重,会导致主次比重失衡,影响核心定位。不少园区打着创意旗帜,引进很多无关联的公司,这是值得反思的。
从运河路进入工农8号创意园,映入眼帘的是“东馆和天下”特色餐饮的大幅广告。工农8号创意园原是70年代初东莞市运输农业生产资料及土特产的重要码头及中转仓库,是莞城近年来受关注度很高的创意园区。
工农8号创意园设置了大型的餐饮区,四周分布约15个集装箱风格的餐饮店,这里配有大型停车场,并建有小型摩天轮,消费环境惬意。经过餐饮区,便是“东馆和天下”特色餐饮、“蒸蒸日上”蒸汽火锅,很上规模的,还有一家葡萄酒音乐餐吧。水岸仓食坊经营面积最大,共有两层,面积约2000平方米,项目依江而立。除此之外,园区8号仓进驻了名为“妈咪烘”的烘焙项目。有公司负责人感叹:“像水岸仓食坊这样的优势位置,很适合用来打造创意项目,可惜还是用作商业项目。”
纵观这些餐饮门店,往往是靠近水岸线,占据了很好的视野空间以及观景位置。园区招商部张主管表示,项目定位为水岸Loft创意园,设立特色餐饮区、创意办公区、文化艺术区等多个区域。目前,只剩下9号仓、10号仓两栋物业未出租。
园区已成型,不过人气冷清。工农8号创意园与远近驰名的下坝坊酒吧街相邻,下坝坊曾规划为文化创意项目,可惜后来成了酒吧街,工农8号创意园拥有不少商业项目,其未来走向备受关注。一业界人士认为,工农8号创意园定位兼顾商业业态,颇为尴尬。园区要保持文化创意,商业便无法遍地开花,如今商业味充溢,又使得创意项目往往望而却步。
位于莞城的一楼创意有限公司负责人游先生注意到这一现象。他说,园区要生存,运营者要讲究绩效,项目难免会有浓厚的商业气息。以现有的经营业态,该项目比较像是创意生活园区,而非是创意园。
黄雄辉说,运营者要有所取舍,如果舍得花钱,把好进驻门槛,可以形成集聚效应,否则过于注重成本,会造成园区繁杂。东莞不缺文化创意公司,如果打造好园区,是可以聚集创意企业的。
在外界看来,莞城发展文创产业渐成规模,但是制约文创发展的弊端不可忽视,且亟待破除。莞城的文创项目,尚未跳出商业地产运营的影子,不仅在经营业态、环境氛围上有待提升,而且离真正有创意,出成果,仍有较大差距。
3.方向
加大投入力度聚集主力项目
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氛围与环境,是外界对莞城现有创意园区的期望。黄雄辉认为,既然定位是一个创意园,那么环境要与定位相对等。运营者对项目重不重视尤为关键,将其作为普通项目或精品项目来打造,就是完全不一样的。
莞城发展文创产业逐渐有了起色,接下来如何推动文创产业出成果、上台阶,是值得深思的。去年8月,蚁巢创业孵化基地正式开业,受到热捧。蚁巢是东莞市首个两岸创业创意基地,携手台湾901两岸青创联盟共同打造的。该基地目前有35个项目,运营以路演为主,对接资金与人才。负责人黄德玉说:“路演项目很多是公益性的,耗费了不少资源,虽然园区给予很大支持,不过资金压力比较大,要考虑生存发展的问题。”
蚁巢获评了东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并申报广东省“众创空间”试点单位。黄德玉说,孵化器属于新型经济体,承接了部分社会职能,同企业家、金融机构、创业者打交道,企业要投入,希望政府能够给予资助。
由于缺乏环境的营造,扶持政策的支撑,无法吸聚到主力项目的进驻,使得集聚发展受阻。像天宝创意谷占据了靠近市中心、轨道交通出入口等优势,可惜发展多年,除了早期引进好合苑、莞少时、比高文化等文创公司之外,文创项目数量不多。像好合苑设计隶属于总部设在台湾的好合苑国际有限公司,作为博物馆文创品牌授权合作商,是莞城文创队伍的代表之一,可惜园区未能借力发挥其集聚效应。究其原因,该园区本来有良好的基础,但是经营业态繁杂,难以形成产业集聚。像联丰创意谷至今仍然处于“大杂烩”状态,掺杂了很多像贸易、宽带、技能培训等与文创无关联的行业。
反而是位于莞城圳头村的运河创意公社,无论是所处位置或者周边环境都很普通,不过园区聚合了装饰设计、文化传播、广告策划等文创项目,使得这里成为文创者的汇集地,产业集聚效应凸显。正如业界所认为的,衡量创意园运营成功与否,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看园区里进驻什么类型的企业,文创企业所占比例,以及是否拥有主力文创项目等要素。
■他山之石
广州红砖厂: 与艺术、创意共生
进了红砖厂创意园区,浓厚的艺术气息随处可触及,路边高大的雕塑和旧时罐头厂的机器,静静地述说着它们曾经的辉煌,那个又红又专的年代,仿佛浮现在眼前。
红砖厂占地16万平方米,原身为广州鹰金钱食品厂(广东罐头厂)。罐头厂以苏式建筑为主,建筑群平面规整,主楼高耸,这一切透露着昔日辉煌的痕迹。如今,随着创意文化的注入,让这里的旧厂房、林荫道、大货仓、旧机器焕发了生命力。
红砖厂成为广州第一家非企业非房地产包装的真正意义创意区。这里将废弃生产车间改造成LOFT既时尚又能给予无限灵感的创意空间,使得城市的记忆得以保留,并成为艺术文化、创意潮流的ICON,一个以国际标准定义的集设计、艺术、文化及生活的创意区,形成文化产业的综合体。
开园之初,红砖厂就探寻广州这座城市从传统产业向创意产业跨越的途径。因对于艺术创作的追求与渴望,以及对历史的珍惜与保护,一群有抱负有社会责任感的创意人士毅然开始在保护原建筑群整体风格、色调和构造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保持了原来风貌,同时令其焕发出新鲜的创意活力,将罐头厂包装建设为一个国际化的创意产业基地。
自成立以来,红砖厂吸引了国内外知名的画廊、设计工作室、艺术展示空间、艺术家工作室、媒体、学术基地、艺术机构、时尚店铺、特色咖啡店等创意产业机构的进驻,成为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区。
有别于其他创意园区,红砖厂是艺术展示和创意产业的平台,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自创立以来,红砖厂通过这个平台扩大民众与现代设计、艺术的接触机会,让现代设计和艺术成为大众生活一部分,扮演“中国创造”灵感发源地的角色,展示中国创造的力量。
■建言
发展文创产业要彰显本土特色
东莞市政协委员梁聚峰:纵观现时的文创园区,总觉得有种浮躁的心态,都想立杆见影。文创园要立足于文化与创意两个层次,不仅要遵循规律,而且要尊重过去的传统与沉淀,挖掘传统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凭空创造、闭门造车。
我们理解政府及运营商希望尽快见到项目成效的心情,可是一个区域的发展要尊重客观规律。宁可让园区发展得慢一些,也不要让与文化创意无关的项目进驻,否则会破坏大家对项目的信心。创意园未能引进龙头项目,出成效,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将莞城的传统文化挖掘出来,没有将传统的东西当作根,等同于我们自身是空的,即使外来的东西嫁接过来,无法与本土相结合,没有根就没有生命力。可以考虑将莞城的传统文化,以及老字号、教育等优势领域,与文创园区进行联动,推动发展有本土特色的项目。
《东莞经济》主编李智勇:大家以为发展文创产业,一定要学国外或者台湾、香港的,其实是进入了误区。发展文创产业,打造文创园区,关键是用心去做,而现在赶时髦的多,干实事的少,喜欢到国外走一圈,把别人的东西照搬回来。其实,有些东西是学不到的,我们很少根据自身的特点,去推动文创产业的发展,更习惯于用东莞工业化快速引进、快速推进的方法来推动文创发展,这样会导致引进的项目团队或者学外面的做法,在遭遇东莞水土不服。
下坝坊的成功,关键是将具有本土特色的旧民宅发挥作用,形成特色,从而聚集人气,如果下坝坊换成是现代的商业项目,将变得没多少竞争力了。打造具有本土特色是极其重要的,与其挖空心思去模仿,不如扶持本土的文创团队,彰显本土特色,创造本土的需求,打造有内在生命力的文创项目与文创产业。
■记者观察
文创产业发展需要转型与融合
近段时间,运河创意公社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新项目。该园区将一栋旧宿舍楼升级改造为“众创中心”。该园区之前是传统的办公模式,如今拓展发展空间,迎合市场需求,打造众创空间,进行更新发展。按照运河创意公社创始人李坚明的说法,这里不仅要打造创意办公空间,同时搭建资源共享、项目合作的平台,以项目切入到孵化环节。
联丰创意谷经过近十年的摸索,正在尝试着开启新的运营模式。该园区引进了东莞市外贸转型升级支援服务中心项目,进行资源整合,被寄予推动园区转型发展的厚望。蚁巢创业孵化基地的到来,也为该园区增加了创意的分量。该项目融入台湾企业及团队,借力社会资源,在金融服务、智能硬件、创意生活、科技技术、工业4.0、“互联网+”、O2O等行业进行融入合作。
经过半年的发展与探索,黄德玉计划将项目进一步拓展。他说,开始定位综合性,接下来需要往产业方向发展,朝着专业性转变。我们将联合其他公司打造O2O产业链孵化器,构成以互联网为主的运营模式。他认为孵化器是一个重要角色,需要结合时势进行融合发展。政府有些功能可以下放到孵化器,借力孵化器培养人才。
近年来,创意园区及孵化器项目逐渐增多,激烈竞争不可避免。对于后来的创意园,转型与融合为大势所趋。像工农8号试图弱化传统创意园的痕迹,探索新型的运营模式,而像V—WORK创意谷正在打造一个一站式的全生态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容囊括了创意办公室、众创空间以及国际青年公寓等配套,与时势与时尚接轨趋势明显。
短短几年时间,莞城涌现了联丰创意谷、天宝创意谷、运河创意公社、工农8号创意园、V—WORK创意谷等一批文创平台,这些平台在功能设置、招商门槛上难免存在重叠,如果一味毫无区别地发展,只会造成资源浪费。如何将平台资源进行整合,如何融合发展,已摆在项目运营者以及莞城政府的面前。不止在莞城,文创产业近年来在东莞其他镇街同样发展迅速,尤其集中在市区范畴,如何进行长远规划,融合发展,同样关乎到文创产业的发展出路。(来源:南方网)
下一篇:麻涌重塑岭南水乡美景受各界关注和推崇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