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东莞年内启动市级国医馆建设

  东莞年内启动市级国医馆建设
 
  东莞是岭南中医文化发源地之一,但由于中医收费低廉、人才缺失等问题,一些医院发展中医动力明显不足。昨日,记者从东莞市卫计局了解到,今年东莞将会探索出台系列鼓励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根据今年中医药工作要点,东莞计划将中医医院中医门诊服务纳入首诊,并争取扩大纳入医保的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范围,合理调整中医药服务价格。同时,今年内东莞还将启动市级国医馆建设,将其打造为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药博物馆的复合体,吸引省内外名老中医定期坐诊。
 
  4医院试点中西医临床协作
 
  尽管近年来东莞中医发展不断完善,但是,由于中医药服务廉价,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中医药事业发展也面临瓶颈。日前,东莞市卫生计生局下发了今年的中医药工作要点规划布局,今年东莞会加强市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塘厦医院和大岭山医院等4家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建设工作,探索开展重大疑难疾病的中西医临床协作工作,全面带动我市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同时,东莞还将扶持虎门中医院开展特色中医药服务,强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在中医类重点特色专科发展上,东莞今年计划新增建设3-5个,并结合专科建设,探索开展中医临床路径工作试点工作及优势病种遴选工作。
 
  今年东莞还计划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分级诊疗制度。根据2016年东莞中医药工作要点,东莞将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争取将中医医院中医门诊诊疗服务纳入首诊范围,满足人民群众首诊看中医的需求。同时,探索实现三级中医医院优质资源下沉,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分工协作机制,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
 
  传统中医中,康复、推拿、药熏等中医技术也是重要疗法。东莞市卫生计生局表示,今年将争取扩大纳入医保支持的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的范围,合理调整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此外,在中医药科学研究方面,也将通过中医科研立项、经费资助等途径予以扶持。扶持市中医院开发、研制和应用确实有效的院内中药制剂,并争取实现在全市各医疗机构间流通使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中医药以其简便价廉的特色优势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其“治未病”的预防理念更是深入人心。
 
  根据东莞市今年中医药工作规划,东莞将试点开展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工作,探索开展中医医疗与养老服务结合的健康管理服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优惠服务。
 
  同时,东莞还将促进社会办医发展中医药服务,将社会办医中发展中医药服务纳入中医药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中统筹推进。鼓励社会力量优先举办妇科、儿科、骨伤、肛肠等非盈利性中医专科医院。只提供中医药传统服务中医诊所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执业年限要求由满5年放宽到满3年。
 
  东莞中医名家不多,为了求医问药,很多患者不惜长途折腾到市外。根据规划,今年,东莞将建设市级国医馆,希望借此吸引省内外国家级名老中医,定期来莞坐诊,缓解“看名中医难”的现状。
 
  东莞现有3所中医院,其中市中医院还是三甲医院,兴建市国医馆是否会造成患者分流,导致现有中医资源浪费?东莞市卫生计生局对此解释称,国医馆是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药博物馆的复合体,今后将与市中医院错位发展。“国医馆拟将定位为集中医医疗、中医养生、中医药学术交流、教育传承、科学研究、中医药知识普及和文化宣传于一体的机构。”市卫生计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计划将其打造为国内知名的中医药医疗养生基地、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中医药科普宣教基地和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让国医馆成为东莞市高层次高水平的中医药品牌,以此推动和引领东莞中医药发展。”
 
  而有业内人士也表示,市级国医馆建成后,也可以吸引并汇聚全国知名中医名家前来,解决东莞中医人才紧缺问题,同时,也可以通过“师带徒”途径,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为东莞培养新一代名中医团队。根据东莞市卫生计生局规划,今年内将统筹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启动市国医馆筹建工作。(来源:南方网)
 
上一篇:东莞将建立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下一篇:2016加博会明日开幕 展期4天免费观展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