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助残日市民参加残疾人体验

全国助残日市民参加残疾人体验
5月15日是全国第二十六次助残日,东莞市残联在南城元美广场举办了大型互动活动。今年的活动除了业务咨询、残疾人招聘和义卖活动,现场还特别增设了体验区,不少市民戴上眼罩体验“盲人”行走的困难。活动吸引了全市近千名残疾人、残疾人家属及残疾人工作者参加。
市民体验“盲人”行走
今年助残日的主题为“关爱孤残儿童,让爱洒满人间”。在活动现场,市残联开展了系列业务咨询、残疾人招聘和义卖等活动供市民和残疾人体验。除了民办康复机构咨询区、残疾人红茶义卖、手工作品展示区和辅助器具展示区,不少社会组织、企业还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咨询,现场为残疾人解难答疑。
在辅助器具展示区,市民纷纷围上去排队体验残疾人辅助器具,让自己当一回“盲人”。当市民戴上眼罩后,由工作人员带市民体验学习盲人行走。
记者看到,从不敢走出第一步,到慢慢适应了盲人状态,不少市民顺利完成了体验项目。
体验之后,不少市民也向记者表示,盲人出行真的不容易,“眼睛看不见心里真的很害怕,盲人克服了很多我们不能想象的困难。”
每个展区都围满了残疾人和市民,他们笑声不绝,为活动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18家企业提供102个岗位
根据市残联的统计,15日上午参加助残日活动招聘企业共18家,提供岗位102个,达成初步就业意向39个。
“从目前来看,残疾人的就业需求与企业之间还有一些差距。”残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全市情况来看,残疾人就业的比例并不高,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他举例说,在现场一家企业需要招聘操作工,但一名残疾人要求3000元的月薪。从就业市场情况来看,企业普遍要求文化技能比较高的,但残疾人多数在这一块有所欠缺。
居众装饰的招聘负责人李淑娴是一名视障人士,4年前,她通过残联搭建的平台找到了这份工作,当日上午,她又回到这个熟悉的地方为公司招人。她说,以前她凭自己的能力考上大学,毕业后本来以为可以找到心仪的工作,四处碰壁之后发现不太容易。不过,她也用自身经历鼓励前来面试的残疾人朋友,“例如这个刚毕业的男孩是计算机专业的,跟我们的需求可能有点不符合,但是多个机会也好”。
特殊儿童与普通孩子同上课
近年来,全国各类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的孤儿、弃婴数量逐年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儿童在就学和融入社会生活等方面也将面临更大困难,需要全社会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在活动中,东莞玉兰实验幼儿园设置的摊位前有不少家长前来咨询。作为东莞首家融合教育幼儿园,玉兰幼儿园有近一成的孩子是特殊孩子。
“现在是试运营阶段,已经招收了部分孩子。”现场的工作人员说,玉兰幼儿园于今年5月全面招生,9月份正式开学,招生规模为180名幼儿,包括162名普通孩子和18名特殊孩子,特殊孩子中将有听障儿、自闭症儿、脑瘫儿等。
让普通孩子跟特殊孩子一起受教育,是否有家长会有排斥心理?对此,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每个班上的特殊孩子只占十分之一左右,且都是要经过评估才能入园。对于融合教育,他表示,这不仅可以让特殊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也能促进普通孩子的发展,引导其多角度思考问题,实现他们的共同进步。
为此,幼儿园正式开学后,也会举办开放日、家长讲座等,普及认知,让社会更加充分地认识特殊孩子,理解他们。(来源:南方日报)
下一篇:东莞年内完成“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推广工作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