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邓尔雅、黄般若纪念馆揭牌仪式举行

  邓尔雅、黄般若纪念馆揭牌仪式举行
 
  邓尔雅、黄般若是20世纪广东画坛卓有成就的东莞籍艺术大家,翁婿二人之间有着密切的艺术关联。邓尔雅、黄般若纪念馆揭牌仪式17日在东莞莞城图书馆举行。在纪念馆揭牌的同时,邓尔雅、黄般若艺术作品展在东莞市博物馆开幕,“邓尔雅、黄般若文献展”也在莞城图书馆开展,大量关于二人的罕见文献资料及实物首次公开亮相。
 
  东莞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春扬说,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实施文化名城战略的大背景下,目前东莞正全力冲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方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以更好地延续东莞历史文脉、提升东莞文化软实力。
 
  莞邑大家“魂归故里”
 
  邓尔雅、黄般若是20世纪中国艺坛具有影响力的两位莞籍艺术家。邓尔雅之篆刻书法,黄般若之国画都在海内外享誉盛名,邓、黄两人还是翁婿关系,他们的作品被香港多个艺术机构广泛收藏,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在他们的家乡东莞反而很少有两人的作品和文献资料。
 
  为让人们更加了解邓、黄两人的艺术成就,邓尔雅、黄般若纪念馆17日在东莞揭牌。该纪念馆选址于东莞人民公园的东莞博物图书馆内,计划今年年底落成。届时,该纪念馆将依托东莞莞城图书馆的优势,逐步发展为研究清末以来广东美术史的基地。
 
  当天,“邓尔雅、黄般若文献展”以“图文+实物”的形式立体呈现,其中,有大量邓尔雅、黄般若的罕见文献资料及实物首次公开亮相。如邓尔雅留学日本的学籍记录,早期教育思想的论著,邓尔雅所绘与其妻同夕同梦游栖霞洞而烧制的瓷枕实物;黄般若的信札、照片、漫画、月份牌画、鉴赏笔记原稿等。
 
  据悉,这些珍贵的资料和作品全部由邓尔雅的外孙、黄般若之子黄大德耗时30余年整理搜集而来,具有较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在离开家乡一个多世纪后,我父亲终于和外公邓尔雅魂归故里,我深深感受东莞人热爱家乡文化,挖掘、弘扬、书写、传承家乡历史的热情和魄力。”黄大德说。
 
  黄大德表示,东莞能为他外公和父亲建纪念馆,让他感受到了家乡对这两位先人的感情,所以他非常愿意将自己珍藏的文献资料拿出来,让更多家乡民众了解先辈的故事,他也希望能借纪念馆这个平台,研究和挖掘更多广东美术的发展历程。
 
  当天,由东莞市政协、东莞市文广新局主办的《心闲神旺·书为心画——邓尔雅、黄般若艺术作品展》暨《尔雅书画》、《般若丹青》新书开启仪式在东莞市博物馆拉开帷幕。
 
  该展览展出邓、黄书画及篆刻精品二百余件,全面展示了翁婿二人卓越的艺术成就。展览分为两大部分:“尔雅书画”通过展示邓氏书法、绘画、印章以及幼年文献资料等还原邓尔雅成才经历与艺术成就;“般若丹青”通过山水、人物、花鸟、写生画稿等板块,展现黄般若各个时期的画风。展览图录《尔雅书画》、《般若丹青》分别从翁婿二人的书法、绘画、印章、篆刻作品来展示文化世家的传承、交融与影响,弘扬岭南文化艺术。
 
  主办方负责人表示,值此东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际,展览的成功举办,不但全面展示了莞邑名人名家卓越的艺术成就,也为呈现莞邑乡邦名家丰富的文化遗产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对于促进莞籍名人名家作品的研究、增强粤港文化交流与合作,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据主办方介绍,目前,邓尔雅、黄般若纪念馆已选址于人民公园的东莞博物图书馆内,计划今年年底落成。届时,该纪念馆将依托莞城图书馆的优势,逐步发展为研究清末以来广东美术史的基地。
 
  挖掘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品位
 
  东莞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其中历史文化名人堪称广东榜首。
 
  近年来,东莞采取大力措施,挖掘、宣传东莞历史名人,例如:《影响中国的东莞人》一书的出版,梳理了明清以来在中国发展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产生重大影响的东莞人,为我们系统展现了东莞人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的辉煌事迹;由莞城图书馆发起并组织出版的大型东莞地方文献汇总《东莞历代著作丛书》,在保护本土历史文化中濒临流失的宝贵财富的同时,让人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东莞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莞城美术馆举办的邓白、余本、卢柏森等东莞籍艺术家作品展览,更直观、形象地展现了东莞艺术家的风采。
 
  张春扬表示,莞城举办邓尔雅、黄般若的文献展,建设二位先生的纪念馆,正是大力宣传东莞历史名人的大力举措,对于东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的保护、乡邦文化的传承、城市形象的提升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人物简介
 
  邓尔雅(1884—1954),东莞莞城人,集印、书、诗、画多方成就于一身的通才艺术家,尤以篆刻、书法扬名海内,驰誉至今。此次展览,将分“书香世家”、“忧时爱国”、“艺术之光”、“桃李芬芳”、“家乡情怀”、“家族传承”六个部分,多方位展示邓尔雅的艺术成就及家族艺术渊源。
 
  黄般若(1901-1968),东莞茶山人,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杰出的画家、鉴藏家,毕生致力于在传统基础上发展中国画和整理研究广东文物,贡献卓越。本次展览将分“造化为师,造物由我”、“方黄之争,影响深远”、“保存文化,情系乡土”、“悉心收藏,艺坛法眼”四个部分展示。(来源:南方日报)
 
上一篇:市民大岭山森林公园爬山遇见了竹叶青等毒蛇
下一篇:东莞将推进现代渔业示范市建设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