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再励教授来莞奏响“国乐莞响音乐会”

田再励教授来莞奏响“国乐莞响音乐会”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由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二胡演奏家、拉弦教研室主任田再励和他的学生——青年二胡演奏家康雅妮等带来的“国乐莞响音乐会”在玉兰小剧场上演。
“东莞民乐的普及应尽量低龄化,从娃娃抓起。”演出结束后,田再励在后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盛赞了“绽放的玉兰”艺术普及系列公益演出对艺术的普及功能,并对东莞的民乐氛围和普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东莞有很好的艺术氛围
田再励自幼酷爱音乐,六岁开始学习笛子、二胡,从教30年来,一直坚持在做二胡等音乐门类的艺术普及。
国乐莞响音乐会是玉兰大剧院第101期“绽放的玉兰”艺术普及系列公益活动,在莞颇受欢迎,当田再励得知这场演出开票还不到两天,票就被一抢而空,感到非常惊讶,“一直以来,民乐演出都颇为冷门,这正说明了东莞有很好的艺术氛围,非常难得。”
他分析,民族音乐演出票房不火,和大环境也有关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接受和学习西洋乐器的人越来越多,这就导致了中西方音乐的发展不平衡。
“就拿现在的二胡来说,已经完全不再是传统印象中《二泉映月》式的悲悯情怀,而是经过了不少的改良和进化,变得更加时尚,赋予了流行的色彩。”
民乐遇冷和家长的引导有关
现在的青少年更偏爱于学习西洋乐器,学习民乐的越来越少,在田教授看来,这和家长的引导非常重要,“很多家长对二胡有着固有的偏见,认为学二胡和民乐会比较古板难学,在他们看来钢琴更容易入门。”
对于音乐,田教授保持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认为学习钢琴也好,民乐也罢,都是艺术门类,最重要的还是坚持,“现在的艺术教育不仅仅是技能的教育,更注重人的培养,无论是西洋乐器还是民乐,都要学到本质上。”田再励还从两种乐器的着力点,指出两个艺术门类的区别,“对比起来,西洋乐器需要从技巧上下苦功,民乐的要求更高,除了演奏技巧,还需要把传统文化融合进来。”
田教授还说,自己热爱二胡,哪怕全世界只有一个人在听,他都会坚持演奏下去。
民乐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田教授此前曾多次来莞讲学,他眼中的东莞是一个新型的城市,朝气蓬勃。
“学音乐对一个人真的很重要,能够全方位地提升一个人,是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对于玉兰大剧院的“绽放的玉兰”艺术普及系列公益活动,市民只需花30元就能进入玉兰大剧院看高端演出,田再励指出,自己几年前就从学生口中得知玉兰大剧院这一举措,“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做这些并不是为了培养全东莞人都来大剧院表演,而是对艺术门类和知识的普及,光有表演者不行,还得培养听众。这个受众尽量提倡低龄化,毕竟民乐的普及还需要从娃娃抓起。”(记者 廖杏子)(来源:东莞时报)
下一篇:音乐剧《啊!鼓岭》将展开第二轮全国保利院线巡演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