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全面谋划部署“四大提升工程”和“十大行动”
东莞全面谋划部署“四大提升工程”和“十大行动”
6月1日至2日,广东省委宣传部巡视员、省文明办主任顾作义率省文明创建工作组来莞调研文明创建工作。东莞市委决定,以贯彻落实为契机,立足在更高起点上谋划更高水平发展,针对当前东莞在基层文明创建、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社会民生建设、市民素质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全面谋划部署“四大提升工程”和“十大行动”,力争3个月内取得阶段性成效,在2到3年时间内实现大提升。
“四大提升工程”:即精神文明创建水平提升工程、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升工程、社会民生建设及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工程、市民文明素养提升工程;“十大行动”:即户外广告整治行动、城市“牛皮癣”整治行动、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涉黄”整治巩固行动、交通秩序整治行动、公益广告氛围提升行动、核心价值观渗透提升行动、城乡规划建设提升行动、基层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市民素质提升行动。
东莞在“创文”工作中,能够主动反思城镇规划管理、民生建设、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的短板,系统地全盘谋划,这也便利这项听上去有点“务虚”的工作,转变为找准市民利益诉求,能让市民看得见、摸得着、切身感受得到的城市行动,可以说较之以往是很大的进步。
以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为例,这与交通秩序整治行动的效果息息相关。此前一直被各方诟病的“中国式过马路”——行人闯红灯、不走人行横道、乱拐乱穿、翻越护栏等交通违法行为,究其原因,固然有市民遵守交通法律意识淡薄,但东莞城市慢行系统发展欠缺规划,自行车专用道和人行过街通道没能满足实际需求,而城市道路管理又存在粗放、不人性化等问题,这些更加需要解决。
“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吉;若不安,即门族衰微。”一个城市的发展同样如此,必须把人的生存和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民生建设应该是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的问题,使市民充分享有权利,真正做到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因此,完善社会民生建设是提升市民素质的前提和基础。
社会民生建设还是对市民利益诉求的回应,将提升市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指数,从而促进市民对城市生活的参与度,让他们理解、支持、推动“创文”工作,使得“创文”成为市民们为自己利益而奋斗的自觉行动。反过来说,市民素质的发展又将带动城市经济、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的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将“创文”不仅理解为一个阶段性的行动和过程,而是将之作为一个常态化的城市系统工程,其产生的效果将深远悠长。城市的市容市貌得以改善,市民的行为更加文明,城市的人文气质和城市品格得以提升,这些将共同造就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又将为东莞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提供“硬支撑”,使得这座“制造名城”焕发出别样风采。(记者 郭文君)(来源:南方日报)
下一篇:拿到东莞居住证最少要等半年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