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控茅洲河流域沿岸项目环评审批累计拒批65个项目
严控茅洲河流域沿岸项目环评审批累计拒批65个项目
作为省人大挂牌重点督办、深莞两市联手治理的茅洲河流域,自去年底全面启动整治以来一直备受关注。6月6日,记者从东莞市环保局获悉,在内河涌整治仍处于攻坚阶段之际,东莞市镇两级环保部门严把污染源头准入关,严控茅洲河流域沿岸项目环评审批,仅过去三年便累计拒批65个环评项目,为茅洲河流域的整治成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茅洲河综合整治仍面临资金投入大等压力。
据东莞市环保局介绍,从2013年11月开始,东莞市便制定印发了《东莞市茅洲河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东府办函〔2013〕566号),要求严把新建项目审批关,提高准入门槛,从满足茅洲河水质功能目标出发,对涉水重污染类项目实施严格的总量前置审查制度,凡不纳入市政截污管网系统并最终通过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外排,而是直接排入茅洲河的,其排放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和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中较严的指标要求。
此后,东莞市环保局进一步出台政策法规,要求严格控制水污染项目的建设,在茅洲河等流域水质达不到环境功能区划或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总量控制指标要求的区域,暂停审批流域内新增超标或超总量污染物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在如此高压严控下,2013年以来,东莞市镇两级环保部门累计在茅洲河流域审批不同意的项目有65个,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可减少排入茅洲河废水量达32万吨,从源头上预防和减轻排放重金属、有机类等污染物废水的项目对茅洲河的污染。
尽管环评管控避免了新增项目带来的污染源,但参与茅洲河流域治理的环保工作者透露,在日常污染源排放监管及环保专项行动中所面临的各种环境执法难题依然困难重重。
市环保局一名相关负责人表示,具体来说,环保部门之前主要面临三大难题:一是流域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不足;二是流域内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分区;三是流域内存在一些无证无照污染企业。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市镇两级环保部门一方面通过挂牌督办的手段督促长安镇政府采取强化流域污水厂和配套管网建设、同步开展干支流整治、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开展非法畜禽养殖业清理等措施,进一步从面源上解决河涌水质污染问题。另一方面按照“提升一批、整治一批、淘汰一批”的工作思路,环保部门对重污染企业进行了分类处理,同时督促电镀等重点污染企业搬迁进入环保专业基地整治提升,实行集中建设、集中治污、集中管理,实现统一规划,合理分区的目标。
上述负责人表示,与往年开展的茅洲河流域专项检查相比较,2015年开展的茅洲河流域专项行动不论是在排查范围、排查对象还是排查规模上,均比前期的专项检查更广、更大、更深入,但发现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数量有所下降,从侧面上反映目前茅洲河流域的环境违法行为得到了一定程度遏制,环境执法成效是比较显著的。
“经过近年来积极开展茅洲河整治,严厉查处流域内环境违法行为,茅洲河污染情况已经得到了一些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东莞市环保委一名负责人透露,“一是水质污染仍然严重;二是重点整治工程进展缓慢;三是整治资金投入巨大。”
根据综合测算,茅洲河综合整治各项工程总投入高达40亿元,市镇两级财政均面临较大压力。
该负责人透露,目前全市各级部门及单位正在全力加强统筹安排,按照此前制定的水体达标方案,科学推进茅洲河水污染防治工作。市环保委坚持截污优先,全力推进综合整治工程,已督促协调包括长安镇政府在内的各责任单位加快人民涌、三八河、塘下涌等7项截污支次管网建设工程建设,加快人民涌、塘下涌等8条内河涌整治工程及界河段综合整治工程建设,争取各项整治任务能够按照计划时间节点开工建设。(记者 黄少宏)(来源:南方日报)
下一篇:东莞市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办法听证会将选出9名参加人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