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东莞分院将为金融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东莞分院将为金融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东莞制造正在向“东莞智造”加速迈进,今年一季度的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中,东莞手机品牌OPPO、vivo进入全球前五,则是东莞制造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的加速转型,有赖于近年来东莞对科技创新的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已成为东莞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基础,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正加速形成。而这背后则有金融业的助推和催化。
目前,东莞的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在全面加速,加快构建科技金融、民间金融和政策金融“三位一体”的金融服务模式,为创新驱动战略提供金融支持。与此同时,东莞正在强化人才战略,将人才集聚在东莞,为创新驱动提供支撑。其中在金融业中,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东莞分院日前获批成立,将为东莞金融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东莞制造蜕变
4月底,IDC(国际数据公司)公布了《全球手机季度跟踪报告》称,今年一季度的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中,前五名分别是:三星、苹果、华为、OPPO、vivo。其中,华为终端总部设在松山湖,而OPPO和vivo都是长安镇步步高集团旗下品牌。
随着东莞手机品牌的一鸣惊人,“东莞智造”一词也霸占了朋友圈。
不知不觉,东莞俨然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产业基地之一。这一次,靠的不是代工,而是自主品牌。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终端总部位于东莞的华为手机,早已成为国内手机厂商的龙头,一季度全球市场出货量达27.5百万台,市场份额达8.2%;中国市场出货量16.6百万台,市场份额为16.6%。
OPPO一季度全球出货量18.5百万台,市场份额达到了5.5%;中国市场出货量15.8百万台,市场份额达到了15.4%。vivo一季度全球出货量14.3百万台,市场份额达4.3%;中国市场出货量13.6百万台,市场份额达13.3%。即步步高系全球市场份额达9.8%,国内市场份额达28.7%,均远远超过了苹果、小米、三星。
东莞手机的迅速崛起,依托的是东莞发达的智能手机产业。
目前,东莞有华为终端、vivo、OPPO、宇龙酷派、金立这样的整机生产企业,同时还有大型的整机代工企业和配套加工的生产企业。据统计,2015年,东莞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2.6亿部,占全球出货总量的1/6,即全世界平均每6部智能手机,就有一部是东莞生产。
东莞手机品牌的崛起可以说是东莞制造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随着创新主体队伍的不断壮大,东莞市的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并不动声色地吸引了一批互联网巨头入驻。
阿里巴巴集团牵头,联合银泰集团、复星集团、富春集团、快递业龙头“三通一达”(即申通、圆通、中通、韵达快递公司)、顺丰等多家企业及产业资本共同出资成立的科技企业菜鸟网络在东莞布局,计划投资建设以大数据、网络金融、信息服务、云计算等为技术平台的新型物流仓储基地,配套电子商务、创意设计及相关产业集群办公设施和生活社区。
与阿里巴巴和奇虎360计划加快在东莞的合作相比,另一个电商巨头——京东商城,早在2013年已在东莞麻涌镇建起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物流仓储中心,计划投资20亿元建设现代服务产业园。
互联网巨头频频联姻东莞背后,释放的恰恰是东莞制造业转型蜕变的信号。
创新驱动筑牢发展动力
5月31日,市委常委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抓好重点领域改革突破,推进经济领域改革创新。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东莞市原有的一些优势在弱化,长期高速增长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日益凸显,突破局限和约束,出路在改革、关键在改革,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深化改革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继续向改革创新要红利,努力开创东莞发展新局面。
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的加速转型,有赖于近年来东莞对科技创新的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已成为东莞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基础,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正加速形成。
今年1月,东莞提出向科技创新要驱动力,加快构建“创新核-创新轴-创新网”的创新体系,强化产业引领,筑牢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基础。随后召开的全市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也明确,东莞接下来将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和总抓手,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确保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前列。
在全市上下凝心聚力谋创新的局面中,今年初以来我市创新驱动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见新成效、全市新型研发机构达3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986家,数量居全省地级市第一位、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达到29.31%,首次突破全省平均水平……
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说,在此前召开的全市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进优势传统产业高新化,以创新引领现代服务业发展。为推动我市高企加速发展,我市研究制定了《东莞市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行动计划(2015-2017)》,对通过高企认定和入库培育的企业给予奖励;对高企在用地指标、“三旧”改造、贷款融资、子女入学等方面进行倾斜扶持。同时,修订了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支持办法,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并出台了促进企业研发投入的实施办法,以研发投入补贴的方式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投入准备金,通过发放和兑现“创新券”的形式资助企业向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科技服务机构购买技术服务,进一步强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
一系列振奋人心的数字,标志着我市创新驱动发展已跨上新台阶。而在此基础上,今年我市将力争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54%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4%以上,全市高企和入库企业数量分别达1200家和700家以上,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增长10%以上,创新创业种子基金扶持初创期高成长性企业5个以上,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的支撑力和引领力。
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
东莞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离不开金融、科技、产业的深度融合。
今年4月底,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东莞运营中心揭牌成立,标志着东莞深入推动科技金融服务工作中又迈开了坚实一步。该运营中心将依托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中小企业路演展示平台、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等五大平台,为东莞中小企业提供相关金融和辅导服务,加速企业成长。
东莞作为全省建设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综合试验区,近年来,坚持推动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金融科技产业融合更加巩固。在东莞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进程中,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金融资本的融合发展,并逐步实现对高新技术产业由“拨”改“投”的转变。
目前,东莞正在加快构建科技金融、民间金融和政策金融“三位一体”的金融服务模式,并将“拨投联动、拨贷联动、投补联动、贷贴联动、贷奖联动”试点工作向全市推广。
东莞已引进深圳证券交易所在松山湖(生态园)高新区设立“东莞科技金融路演中心”,为创投基金与东莞本土科技型企业进行项目对接搭建良好平台。同时开展科技保险试点工作,分散企业创新风险,并将东莞民间金融街升级改造为众创金融街,促进民间资本与创新链的“无缝”对接。
据了解,东莞众创金融街谋划打造一个金融创新中心,计划引进20家专业第三方机构驻点办公,提供100多项金融对接服务。
去年下半年,首家以财政资金为背景的新型金融机构东科金融集团组建。据了解,东科金融集团目标是推动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以科技创新型企业为服务对象,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生态体系,带动、引导、聚集民间资本更多地投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产业链完整、产业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
随着“互联网+”时代兴起,中小微企业融资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互联网金融就像一个杠杆,可借用平台和有限的资本撬动社会上无限的资本,扩大投资空间的同时,也提升了产业发展空间。
人行东莞中心支行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东莞银行业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502.9亿元。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将让东莞庞大的民间资本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也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融资支持。
东莞已根据民间资本的转型需求,积极探索创新金融产品、组织和平台,通过股权、债权、信托等方式促进民间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市金融工作局表示:“东莞鼓励发展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等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培育股权投资行业,稳步推动股权众筹融资,发挥股权投资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
P2P网贷平台、股权众筹、天使投资等新型金融业态兴起,更大限度地激活东莞民间资本,也为中小微企业带来资金支持。目前,东莞众创金融街已经吸引了30多家金融机构签约入驻,一个民间资本集聚平台开始显现。
为金融业提供智力支持
东莞在享受广、深创新资源的“外溢效应”时,人才的“虹吸效应”也让其经常面临被动的尴尬局面,中高层人才难找,成本偏高,也成为很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心病。
强化人才战略,是东莞实现新一轮更高水平发展的需要。当前,东莞发展面临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追求更多的高端产业集聚、谋求最新前沿技术的推动,需要更多高层次人才发挥作用,除了企业要努力外,党委政府要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只有将人才集聚在东莞,东莞的创新驱动才有支撑,转型升级才有前提和基础。
近年来,东莞不断加强人才经费投入保障,通过加大人才平台的建设创新力度,在较短时间内迅速集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数据显示,东莞拥有中央“千人计划”专家22名、高层次人才7.5万人、省市创新科研团队44个,高层次人才总量和人才载体建设情况位居全省前列……
金融作为经济运行“血液”,引进金融人才对东莞转型颇为重要,包括团贷网等金融企业也在发力东莞金融业提供智力支持。
5月9日,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批复成立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东莞分院(以下简称“东莞分院”),任命团贷网创始人兼董事长唐军任东莞分院院长,团贷网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张林、团贷网新闻中心总监李先全为副院长,全面负责东莞分院相关工作。
据了解,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院是在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等国家部委的指导下,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大学机构等十余家单位联合发起的学术研究机构,是培养互联网高层次人才、开展互联网金融研究和政策咨询的实体性机构。研究院已先后在江苏、上海、湖南、广东等地设立分院,旨在以点带面,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新格局。
今年2月份,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龚文曾到团贷网考察。当天,龚文详细了解了团贷网的规模、产品、利率、风控措施、坏账率及利润率,对团贷网的稳健与安全表示肯定。
上线不久,团贷网就聘请了专业的法律顾问团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和完善,及时改善经营方式及细节,主动拥抱监管,保证合规合法守信经营。
今年初,团贷网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2015-2016年度广东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创新类企业资质认定;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首批会员单位,是东莞唯一一家国家级互联网金融协会会员单位,当时团贷网受邀出席了挂牌仪式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
团贷网建立了规模超百人的专业风控团队,团队主要成员均来自各大金融机构,从风控体系建立到执行,从贷前审查到贷后管理等专业领域都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同时,坚持通过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加强风控实力,已与同盾科技、鹏元征信、蜜蜂数据等十多家大型数据机构达成合作。此外所有项目借款除由担保机构提供保障外,更有借款人提供足额抵押物进行担保。
目前,团贷网集团职工已经超过6000人,平均年龄28岁左右。此外,去年团贷网纳税超过1000万元,荣获“2015年度东莞南城街道纳税大企业”称号。团贷网有关高管表示,今年纳税总额有望超过5000万元。
研究院执行院长龚文认为团贷网作为东莞市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单位,具有帮助研究院推动行业发展的能力和实力。
东莞分院副院长、团贷网新闻中心总监李先全说:“东莞分院将在总院的监督和管理下,对东莞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研究,为其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也将秉承东莞包容、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进一步协助政府部门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实际行动帮扶东莞实体经济的发展。”
延伸阅读
团贷网为1.8万余家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目前,团贷网已通过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第三级认证,相当于国有四大银行的信息系统安全评级。并且获得了由商务部和国资委认可的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颁发的《企业信用评价等级证书》(信用级别为AAA)和由iTrust互联网信用评价中心颁发的《企业信用评价证书》。
团贷网努力从全方位保障投资人的资金安全,于今年初接入了由央行支付清算协会主导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信息共享系统,进一步提升平台风控水平,增加违约成本,降低违约率,保护平台和投资者利益。并与第三方担保方拨付设立“保贝计划”,委托广东南粤银行开设第三方独立存管账户,在借款项目出现逾期或坏账的情况下,系统自动执行垫付,保证资金及时拨付,专款专用。风险拨备金余额会根据待收额度增长而新增,保证风险全覆盖,目前该账户总额已超7000万元。
据介绍,团贷网专注于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在全国拥有近150家网点,全部服务于普惠金融和小微企业。所有网点专业提供融资贷款服务,不做线下理财。此外,团贷网在全国三四线城市也已布局了几十个网点,布局农村金融服务。目前累计为超过1.8万家的小微企业和超过18万个人提供了金融服务。(来源:东莞日报)
下一篇:东莞专业镇创新平台建设扶持资金提升至最高5000万元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