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东莞健全风险投资体系 让创新项目搭上资本快车


  东莞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创新驱动成为这座制造业名城转型的重要抓手。在资本市场正在经历冰火两重天之际,东莞不断涌现出来的创新项目,在发展融资、资本对接方面有机遇也有挑战。
 
  即使在资本相对谨慎的现在,优质项目也并不缺资本的青睐,而且我们常常能在一些东莞创新项目的融资中,看到外地风投公司的影子。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如今与其说市场上缺钱,还不如说是缺优质项目。东莞的优质项目,可谓墙内开花墙外香。
 
  缺钱的项目和不缺钱的市场
 
  今年4月,东莞本土企业广东唯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宣布获得战略融资,融资金额5000万元,投资方为东莞证券和宏商创投。
 
  不过,像唯一网络这样获得本土高额风投的公司并不算太多。近年来,东莞的科技孵化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已达35家之多,创新创业项目有着强烈的融资需求。
 
  东莞素有金融绿洲之称,存款余额早已过万亿元,社会资本也十分丰厚,如何让其中的高风险偏好资金进入创新项目是个问题。
 
  “东莞的钱是很多,但民间借贷极其发达,很多有资本的人都想赚快钱,但小额贷款利息高、周期短,企业只能救急用,而创新项目则需要长周期的投资来助其发展。”在东莞众创金融街执行董事毛成林看来,东莞的创投氛围比较弱,仍需政府进一步引导。
 
  而且,随着去年“资本寒冬”的到来,创新创业项目在这波浪潮之下融资艰难,以往轻松拉到风投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
 
  风投系股权投资平台智金汇CEO杨溢认为,“资本寒冬”只是相对市场高位的一种状态,市场长期过于乐观,产生了泡沫,需要在“寒冬”中挤一挤,这未尝不可。
 
  “现在看来,目前资本市场更多的是回归理性,而非‘寒冬’。”创业工场合伙人张玮认为,有很长一段时间创业者并不关心自己的公司,只是天天往投资者的机构跑,想要混个脸熟。
 
  林柏伟是东莞台商二代,他的O2O创业项目太极虎推出市场已经有大半年的时间了,最初有一些投资人找过他,但他并没有急于去融资,只想稳步前进。“我与很多商界的精英以及资深投资者聊过,他们给了我很多建议。如今我的项目正在进行业务扩张,涉足健身行业,希望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来获取更多资源。”林柏伟说,在梳理清楚自己的商业模式后,已经和投资人达成3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的意向。
 
  杨溢告诉记者,“寒冬”的到来,对投资人而言,正是进场的好机会,也是难得可以静下心来思考的好机会;对创业者而言,也是检验项目质量好坏的时机,考验的是项目自我造血的能力以及商业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事实上,虽然是在资本相对谨慎的现在,东莞的那些优质项目也并不缺资本的青睐,而且我们常常能够在一些东莞创新项目的融资中,看到外地风投公司的影子。
 
  此前,位于松山湖的机器人公司李群自动化宣布完成数千万美元规模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赛富基金领投,华兴资本担任本次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创立于2011年的李群自动化已经成功推出包括Apollo系列并联机器人、Artemis系列和Athena系列SCARA机器人在内的多款产品,专注小轻量型工业机器人领域。据了解,此次融资前,李群自动化于2015年初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红杉资本及明势资本。
 
  智金汇此前也为东莞的视窗防护玻璃制造商瑞必达完成了一笔1000万元的融资。智金汇投资团队到瑞必达考察了很多次,确实看好公司的发展前景,平台上线后也得到了投资人的一致认可。“先进制造、智能硬件一直是智金汇的主要投资领域,东莞有很多此类优秀的企业,我们也一直在持续关注。”杨溢说。
 
  此外,去年盟大完成的5000万元B轮融资,就是由国内专注新材料和“互联网+”领域的深圳启赋资本领投、泽贤投资跟投,敲定整个项目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事实上,在早期需要引入融资的时候,盟大集团总裁李实和本地的一些投资者接触过,但双方谈不到一块去。“他们问我今年赚多少钱,三年后赚多少钱,多少有点急功近利吧。就像做贸易的,要赚取利差,大家的理念不一样。”李实说。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如今与其说市场上缺钱,还不如说是缺优质项目。东莞的优质项目,可谓墙内开花墙外香。
 
  目前,东莞的科技孵化器众多,有部分还是有高校技术背景的产学研项目。这些项目的孵化模式主要是依托学校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和那些可以短期内看到商业模式的互联网创业项目所不同,科技项目由于具有专业化和产业周期性长等特点,要获得资本的青睐并非易事。
 
  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电研院”)目前共有入园企业70多家,其中持股孵化的企业约有一半。电研院企业发展部部长林华娟告诉记者,依托电子科技大学的优势,对于入园项目本身的评估和把控的能力,能比别人更懂,经常在项目初设的时候就能够把握到发展的趋势。
 
  为了让一些初创期的种子项目能够得到资金支持,电研院投入超过2000万元成立全资子公司东莞成电创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担任种子基金的角色。林华娟同时兼任成电创新的总经理一职,她告诉记者,要为园区内的这些高技术、轻资产的创业企业对接资本并非易事。“从间接融资方面来看,这些项目由于没有资产可供抵押,所以没办法在银行获得贷款;而在直接融资方面,一些还在研发阶段的项目,也很难获得风投的钱。”
 
  “比如我们园区内的一个元器件项目,做的是革命性的创新,但可能要过五六年才会迎来爆发。从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即使投资机构把钱投下去,未来两年达到什么规模,他们也不清楚。我们打算再拿一笔钱出来,和一些投资机构合作,设立自己的基金。合作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发言权。这样我们自己可以投资,可以推荐项目,也可以客观地对项目进行判断。”林华娟说。
 
  ■专家看法
 
  东莞应更重视 风险投资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认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无论是“互联网+”、生物医药还是装备制造业,新项目都是属于初创期,这个时候的资金投入,可以让项目从初级阶段变成相对比较成熟的阶段。“如果没有50万、100万的资金,项目连发芽的机会都没有,这些在初创的阶段、最需要帮忙时的雪中送炭,让他们从无到有、无中生有,是非常重要的。”他说。
 
  林江认为东莞有钱,但是没有风险投融资家,没有人愿意去冒险。“有的希望今天投入,明天就IPO了,和风险投资的意思相去甚远。大家都想做短平快的,不愿意去冒险。久而久之变成思维的定势,没有人愿意做风险投资了。”这直接和间接影响到东莞的产业升级。“加工贸易在做减法,但是必须要有加法平衡。作为加法的创新创业,是要靠完善风险投资体系作为保障的,东莞应该更重视这点。”(来源:南方日报)
 
 
上一篇:主动对接深圳优势产业 吸引重点项目落子黄江
下一篇:寮步提升管理服务效能打造“智慧寮步”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