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莞打工爱心人士致力为流浪者寻找家人

在莞打工爱心人士致力为流浪者寻找家人
“弟弟啊,我们终于找到你了!”昨天上午,在塘厦镇花园街街头,来自安徽省岳西县的余芳易看着蓬头垢面的弟弟余芳龙喜极而泣。失散11年,终得团聚,这一大幸事,归功于一个人,这个人不是志愿者,也不是寻亲组织成员,而是一个致力于为流浪者寻找家人的爱心人士。他叫张世伟,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者,近年来已有20名流浪者在他的帮助下找到了家人。
寻亲故事
历时近一年流浪男子终与家人相见
昨日,余芳易告诉记者,弟弟2005年出来打工后,再没回过家,也没和家里联系过。“那时候没有手机,通讯不方便,最开始就是通过老乡提供的信息去找,但是始终没有找到,后来时间长了,我们也就没抱什么希望了。”余芳易说,老家地处山区,家庭贫困,家里还有残疾的父亲要照顾,实在没有太多的精力和财力出来找他。
转机来自于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在塘厦打工的张世伟。去年7月的一天,张世伟下班去沃尔玛商场购物时,在街上遇到了余芳龙。“我平时就比较爱关注这些流浪人员,遇到他们就会买些东西给他们吃。”张世伟说,他当时并不知道这个流浪汉叫什么名字,给他买的水被扔到一边,“刚开始他很排斥,我就跟他套近乎,讲笑话逗他,慢慢地他就接受我了。”张世伟向街坊了解到,余芳龙一直就在花园街一带活动。
从此以后,张世伟在工作之余,几乎每周都要过来看看余芳龙,耐着性子跟他交流。“很长一段时间,他几乎不开口说话,头也很少抬起来,只是偶尔冲我笑笑,很自卑。”随着时间的推移,交流的增多,余芳龙变得对张世伟很依赖,对他逐渐信任和亲近起来,两个人现在像亲人似的。
从开始让余芳龙写出自己的名字,到逐渐打听到他的老家地址,联系到他家乡村支书,张世伟说,自己费了不少周折。“我通过查询到的电话找到村支书,对方一听就以为我是骗子,再打电话就不接了。”无奈之下,张世伟就不停地发信息说明情况,还把余芳龙的照片发了过去。
终于在这个月的14日晚上,余芳龙的家人经过初步辨认后跟张世伟联系上了,并于16日早上赶到了塘厦来认人。
从帅小伙到流浪汉离家11年
今年31岁的安徽人余芳龙,2005年从老家到深圳龙岗一家工艺品厂打工,当时刚刚20岁。据他的叔叔余锡义讲,那时候的余芳龙是个帅小伙,昨天家人再见到他时,他却变成了一个蓬头垢面的流浪汉。整整11年,他的家人未见过他,而他在大街上已流浪了10年。
尽管如此,余芳龙的大姐看到他时一眼就认定是他,“他也认出我们是他的家人,只是比以前更不爱说话了。”余芳易回忆说,从小时候到离家之前,余芳龙和平常人没什么两样,就是脾气有些犟,一根筋。
昨日一见到弟弟,余芳易就流下了热泪。刚开始,她试着去拉他的手,他身子一缩拒绝了。余芳易没有放弃,掏出纸巾擦拭弟弟脸上的汗水和污垢,不停地递水给他喝,递东西给他吃,并尝试着用家乡话跟他交流。一同赶来的叔叔等亲人还到附近的商店给他买来了新衣服。慢慢地,姐姐再问他还认识自己不?余芳龙终于抬起头,透过长长的已经粘成团的头发看了姐姐一眼,重重地点了一下头。再跟他说话时,他也开始轻轻地应声了,还在纸上写出了自己的名字和工艺品厂之类的字眼,字写得很好。一旁帮忙寻亲的文雪萍看了,也忍不住对余芳易连连夸道:“你的弟弟真聪明!”余芳易说,家中的父母这些年已是念儿成病,他们打算将弟弟的头发修剪一下,换上新衣服,尽快接回老家与亲人团聚。
爱心人士
打算发动更多人参与救助行动
张世伟是安徽临泉人,这个38岁的汉子,到东莞打工快20年了。2001年,他在东莞石碣镇救助了一个躺在地上的老大娘,从此,他开始关注街头流浪人员。
“我在街上遇到这些人,就会买来水给他们喝,送饭给他们吃,跟他们交朋友,试着问一些情况,尽量帮他们找到家人。”张世伟说,自己的工作时间相对比较宽松自由,有时间到街上去,看见那些流浪人员就想去帮帮他们,他不图什么名和利,做一件事情就要把它一直做下去。
“社会上帮助走丢或被拐卖儿童寻亲的人和机构比较多,但帮流浪人员找家的还很有限。”张世伟说,跟流浪人员沟通交流十分困难,需要有耐心,而且有时候还会受到人身攻击。再就是他们常年在外流浪,身上都很脏,即使有的人有爱心想帮忙,也不一定愿意去接近他们。另外,由于智力、精神及语言表达方面的障碍,帮他们寻亲更是难上加难。
张世伟说,他相信只要有爱心、耐心和恒心,坚持“不抛弃,不放弃”,就一定有奇迹发生。上周,他成功帮助一位名叫吴用芳的湖南长沙籍老人找到了家人。昨天,他又帮余芳龙找到了亲人。至今,他已成功帮助20位流浪人员找到家人。
不过,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接下来,张世伟打算发动身边更多的人加入到帮助流浪人员寻亲的队伍中来。来自深圳观澜的文雪萍就是其中之一。她的弟弟与家人失去联系近10年,至今仍杳无音信。
心声:人性的善念让我走上这条路
既不是社工、义工和志愿者,也不是什么公益组织成员,张世伟为什么会走上帮助流浪人员寻亲这条路,而且一直坚持下去?其实,他的想法非常简单:“这就是出于人性的善念,真不是刻意而为。”
张世伟打比方说,像我们走在大街上,看到流浪者了,下意识地会给他们一些食物吃,或拿几件衣服给他们,最开始他就是这么做的。但自从2004年他通过自己的方法成功帮一位流浪者找到亲人后,他的想法就有些改变了。“我们给他吃的穿的,只能帮到他一时,其实他也想回家,他的家人更想早点找到他,所以我就有了帮这一类人寻亲的想法。”照张世伟的话,这只是帮助他们的方式不同而已。
虽然说张世伟的工作时间比较自由,但他的行为还是遭到了妻子的埋怨和反对。“她说我不务正业,爱管闲事,还糟蹋钱。”张世伟说,昨天下午送走余芳龙回到家,刚跟妻子提起这事,妻子就黑着脸数落了他一通。
不过,张世伟对此并不介意,也不争辩。他偷偷告诉记者,这些年为了帮助流浪者,自己确实花掉了一点钱,但是不多,无非就是买些东西,送点路费,搭点电话费之类的。“女人家有她自己的想法,我会慢慢跟她沟通,我是以做好工作和照顾家庭为前提的。”他还希望将来在他的影响下,妻子也会跟他一起帮助流浪人员。
其实,对于张世伟来说,妻子不怎么理解和支持还不算什么,社会上有些人不理解,甚至排斥,对他才是最大的困扰,“我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想把帮流浪者寻亲的一些信息发到一些寻亲群,群主一看是流浪者,立即就把我踢了。”
张世伟说,早些年在街上流浪的人以年老痴呆的居多,近年来青壮年人多了。有些人认为他们身强力壮却不干活,不务正业,就不应该帮他们。但张世伟却不这么看,“一个人在外面流浪,毕竟有他无奈的原因,他回不了家,家人又找不到他,在外面万一出了什么意外,亲人都不知他的死活。”
另外,精神状态异常或不好的流浪者不肯配合,甚至有敌意的也有。张世伟说,有一次他看到一个流浪者在街边,聊了两句对方不回应,眼露凶光,似有想袭击他的意思,他赶紧放弃了进一步沟通的想法。不过,张世伟表示,一般的流浪者是不会有攻击性的,“他们也是弱者,我们用亲人般的心和正确的方法对待他们就可以了。”(记者 董哲)(来源:广州日报)
下一篇:东莞市慈善会成立10年募集慈善资金16亿元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