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与轨道交通衔接规划听证会举行 引舆论热议
公交与轨道交通衔接规划听证会举行 引舆论热议
东莞地铁2号线开通以来,市民们一方面点赞地铁带来的方便快捷,另一方面又对常规公交和地铁衔接不足而形成开车坐地铁、公交不通地铁等现象的吐槽。关于这一话题,东莞近日举措频频,上周相继举行东莞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衔接规划听证会和东莞市公共交通规划修编听证会,提出诸多完善条件,引来舆论热议。
走路去地铁站太远,坐公交去又没班线,开车去又找不到停车位……这是在地铁开通之后相继反映出来的问题。舆论热议的焦点,主要在于公交车衔接地铁的问题。有市民表示,地铁开通,提出了地面公交资源重新配置、线网优化布局的客观要求。需要根据城市发展和市民实际出行的需求,构建一个科学、灵活、多样化的公共交通网络。也有网友直接指出,常规公交的衔接是打通去往地铁站的“最后一公里”,开着轿车坐地铁没有充分发挥东莞地铁运量大、准点到达、快捷安全的优势。
事实上,市民们表达的诉求,也是对享受地铁带来便利的期待。目前,东莞只开通了一条地铁线路,必定需要通过完善周边配套方引导市民选择这一方便、快捷、环保的出行方式。而东莞交通部门也通过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将“同路”较长的公交线取消;新增公交线和地铁线“交集”;要求公交线首末站要向就近的轨道交通线终点“靠拢”。这一系列举措很好地回应了民意,得到了网友们的点赞。
但还需要引起思考的是,开着轿车坐地铁并非东莞特有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不全是地铁口偏僻、公交站台远的原因,一部分路远的私家车主如果换乘公交可能同样需要来回折腾。还有网友说,部分跨镇公交车候车时间很长,经常误点,也是不考虑通过公交换乘地铁的原因。
笔者注意到,在以往开通地铁的城市中,就有很多城市有意引导私家车主在进入市区等拥堵地段时换乘地铁。例如欧美很多国家实施的“P+R”模式,是指私家车主自驾车上班,车停在城郊接合部的交通枢纽附近,转乘轨道交通到市中心,它是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如果要学习这一模式,停车位需要成为地铁配套设施进行同步建设。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吸引私家车换乘地铁出行。
关于地铁的讨论不止于此,更引起了关于东莞公交服务的整体讨论。有人说,如果公交服务好,就会有越来越多乘客选择去坐公交,带来的经济利益可以促进公交进一步优化的良性循环。但是如果公交服务水平差,那就反过来可能导致恶性循环。还有网友表示,如今东莞地铁服务不错,但如果公交车、停车场等配套系统跟不上,会很遗憾。网友们期待,能通过地铁线路的带动,更加优化东莞公交的线网、服务、运力,整体升级城市的公交系统,让城市更宜居、具吸引力。(记者 靳延明)(来源:南方日报 )
下一篇:打造“质量东莞”开创更高水平发展崭新局面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