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试点双向转诊将患者吸引到基层

  试点双向转诊将患者吸引到基层
 
  根据“卫生强市”的设想,全市65%以上诊疗服务将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解决,这是否意味着大医院将取消门诊,市民看病主要在社区解决?对此,东莞市卫生计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单病种为突破口,试点先行临床路径和双向转诊的标准,逐步将患者吸引到基层。
 
  多数患者青睐大医院
 
  23日一大早,万江的张小姐就带着孩子来到市人民医院排队等候。虽然小区隔壁就有社卫中心和二级医院,但她依然“舍近求远”,带感冒的孩子到三甲医院就诊。
 
  然而,对于张小姐来说,她很担心以后孩子看不上大医生。因为最近《广东省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出台,其中明确提出逐步降低大型医院门诊比例,鼓励大型医院逐步取消门诊。而在东莞,卫生计生部门也提出要相应这一政策,将医疗资源下沉。
 
  而对于各级医院的定位,卫生计生部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今后城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二级医院主要承担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同时提供所在区域内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以及危重、疑难复杂疾病向三级医院转诊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慢性病的随访追踪及健康宣教等服务。
 
  大医院将失去门诊收益
 
  不仅患者热衷去大医院看病,医院对“取消门诊”也存在疑虑。
 
  2014年东莞市非营利性医院医疗服务综合信息显示,40家公立医院接诊超3000万人次,5家三级医院的就医人数占了全市的26%,住院病人手术人次数更是占了35%。从费用上来说,每次诊疗人均154.85元,住院患者人均医疗费用7820.19元。
 
  一名镇街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市内几家三级医院门诊量均年超百万,如果按照人均154.85元的费用来算,取消门诊后,这些大医院将失去一个重要的收益来源。
 
  该负责人认为,从制度设计上来说,降低门诊比重对大医院的一线医生来说没什么不好,医生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疑难杂症和临床医学科学研究上。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取消门诊建立在二级、三级医院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对患者来说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拟在单病种上突破推行
 
  对于新政策,如何才能做到“社区接得住、医院舍得放、群众愿意去”?对此,东莞市卫生计生局副局长张亚林明确表示,不可能简单将大医院门诊砍掉:“我们不敢做,也不能做。”张亚林表示,实施分级诊疗的核心还是靠基层来吸引患者,逐渐进行分流,并利用互联网+等新手段来满足群众需求。
 
  “不可能一下子将门诊取消。”医政科科长袁伟芬举例说,例如医院的急诊和专家门诊肯定不能取消,只可能在一些领域试点。
 
  袁伟芬说,目前全市已经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98所,基本建成市、镇、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为了引导居民在社区首诊,除了强化医保指向性之外,还推进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行医师多点执业区域性注册。目前,东莞共成立全科医生团队858支,签约群众26.8万人,截至2016年4月,东莞共有161人申请医师多点执业备案。
 
  而从改革方向上来看,袁伟芬透露说,“大医院取消门诊”有可能在一些单病种上试点突破。例如急性阑尾炎、割疝气等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可以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制定双向转诊的标准,将诊断的过程和治疗全部规范化,不受医生个人因素影响。此外,在家庭医生服务上,东莞的二级、三级医院资源将优先向家庭医生团队开放。(记者/欧雅琴)
 
  让不同的病
 
  在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解决
 
  大病小病都会去挤大医院,这是目前患者普遍的就医看病习惯。东莞市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东华医院等多家大医院就因为人满为患,而出现了停车难题,有医院甚至会面临院内交通一度瘫痪的问题。
 
  不过,以后这种问题或因为分级诊疗而改观。最近,《广东省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台,其中明确提出要逐步降低大型医院门诊比例,并鼓励大型医院逐步取消门诊。
 
  就在两天前,东莞市卫生计生局提出的“卫生强市”建设规划上也已明确表示,东莞接下来将全面推行分级诊疗制度,未来全市65%以上诊疗服务要在基层医疗机构解决。
 
  这是否意味着,接下来,东莞将大动作取消大医院门诊服务?对此,东莞市卫生计生局副局长张亚林则明确表示,东莞不可能简单将大医院门诊砍掉,“我们不敢做,也不能做。”张亚林说,实施分级诊疗的核心还是强基层来吸引患者,实现逐渐进行分流,“让不同的病在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解决,比如常见病、多发病会在基层,而危重、疑难杂症则在大医院,同时,再利用互联网+等新手段来满足群众需求。”
 
  “现在,我们也在对此事进行调研。”东莞市卫生计生局医政科科长袁伟芬表示,大医院要取消门诊也会是逐步试点推进,不可能一下子取消,“而且,要取消也只是医院的普通门诊,急诊和专家门诊肯定不会取消。”
 
  大医院不乐意丢掉门诊“蛋糕”?
 
  或探讨弥补缺口
 
  不过,若取消门诊实施,大医院可能就坐不住了,这意味,他们将失去很大一块市场蛋糕。
 
  2014年东莞市非营利性医院医疗服务综合信息显示,当年5家三级医院的就医人数占了全市的26%,住院病人手术次数更是占了35%。从费用上来说,每诊疗人次人均154 .85元,住院患者人均医疗费用7820 .19元。
 
  “市内几家三级医院门诊量均年超百万,如果按照人均154 .85元的费用来算,取消门诊后,这些大医院将失去一个重要的收益来源。”一名镇街医院负责人以自己所在的医院为例,目前,门诊量每年约70万人次,但住院的病人很少,门诊收入比重很高,“虽然说取消门诊这个措施可能到不了我们这一层级,但相信短时间内很多大医院还是难以割舍这块蛋糕。”
 
  该负责人认为,从制度设计上来说,降低门诊比重对大医院的一线医生来说没什么不好,医生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疑难杂症和临床医学科学研究上,“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取消门诊建立在二级、三级医院各司其职的基础上。”
 
  对于医院的顾虑,袁伟芬则表示,大医院因为取消门诊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会探讨在其他方面进行弥补。
 
  基层能否接得住?
 
  医院资源优先向家庭医生开放
 
  大医院取消门诊,患者下沉到社区,患者就医习惯可能是最难攻克的一关。南城许女士就提出了大堆质疑,“这是否意味着以后看个小病,很难找到大医院的医生了,而且,一下子,东莞基层的医疗机构有能力接得住这么多患者吗?他们的医疗质量到底能不能过硬?”
 
  “其实,很多患者看病,是出于对医生的信赖去的,所以不管是否有门诊,患者找准的还是医生。”东莞一家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就表示,这其中确实会有个适应的过程。
 
  对于市民的质疑,袁伟芬则表示,“其实,东莞自2008年已开始建设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层医疗已有了一定的基础。”
 
  根据东莞市卫生计生局统计,全市现已经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98所,基本建成市、镇、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网络。目前,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承担了全市27%的诊疗服务,比例也在逐年上升。为了引导居民在社区首诊,东莞除了强化医保指向性之外,还推进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行医师多点执业区域性注册。目前,东莞共成立全科医生团队858支,签约群众26 .8万人,截至2016年4月,东莞共有161人申请医师多点执业备案。
 
  “分级诊疗推进中,我们也会进一步加强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袁伟芬还透露,从改革方向上来看,“大医院取消门诊”还有可能在一些单病种上试点突破。例如急性阑尾炎、割疝气等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可以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制定双向转诊的标准,将诊断的过程和治疗全部规范化,不受医生个人因素影响。此外,在家庭医生服务上,东莞的二级、三级医院资源将优先向家庭医生团队开放。
 
  围观
 
  大医院要取消门诊也会是逐步试点推进,不可能一下子取消,而且,要取消也只是医院的普通门诊,急诊和专家门诊肯定不会取消。
 
  ———东莞市卫生计生局医政科科长袁伟芬
 
  市内几家三级医院门诊量均年超百万,如果按照人均154.85元的费用来算,取消门诊后,这些大医院将失去一个重要的收益来源。
 
  ———一名镇街医院负责人透露
 
  这是否意味着以后看个小病,很难找到大医院的医生了,而且,一下子东莞基层的医疗机构有能力接得住这么多患者吗?他们的医疗质量到底能不能过硬?
 
  ———南城许女士就提出质疑(来源:东莞阳光网综合)
 
上一篇:东莞成立氢能产业联盟筹备会召开
下一篇:科技廉政风险防控将向东莞全市推广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