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到年底东莞将为企业减负约189亿元

  到年底东莞将为企业减负约189亿元
 
  到今年年底,为全市企业减负大约189亿元;一季度经济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快1.1和0.5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增长了17%,其中 70%为现有企业的增资。
 
  简简单单的这一组数据背后,勾勒出的是东莞近年来大力推进企业“减负”,实现经济增长与营商环境齐升的动人图画。
 
  一减、一增、一优。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东莞人,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的情况下,以坚定的决心、连续推出重磅“减负”政策,让企业真切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对企业发展的关心,增强了企业扎根东莞发展的信心,推动了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的双提升,也换来了城市营商环境的优化,对资本吸引力的持续增强。
 
  关键词 减
 
  重拳减负,到年底为企业减负189亿元
 
  6月24日,34℃的高温产生的热浪,在东莞的大街小巷游窜。东城周屋工业区的东莞徐记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福记”)厂区,车间丝毫没有受到高温的影响,每条流水线上的工人都忙得如火如荼。
 
  “每年可为公司减少成本100万左右”,作为一家扎根东莞多年的国内糖果点心领域龙头企业,徐福记对东莞近年以来,特别是2013年大力推动企业减负的措施深有感触。
 
  东莞徐记食品有限公司政府事务经理卢莹向记者介绍,从2013年以后,东莞取消了多项市、镇、村三级涉企收费项目,包括堤围费、街道(社区)土地使用补偿款、人口调配费、来料加工工缴费、服务协作费(原综合管理费)、垃圾费等。这些名目繁杂的收费项目的取消,一年下来就可为徐福记减少成本100万元左右。
 
  享受到东莞减负政策实惠的不仅仅是徐福记一家。近年,特别是2013年以来,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东莞连续多年出重拳,出台含金量十足的减负措施,让东莞企业“轻装上阵”,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步入发展快车道。
 
  梳理这些年来东莞的“减负”历程,可谓一年比一年力度大,一年比一年含金量足。
 
  2013年,东莞以市政府“一号文”的形式出台《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引起各界强烈关注;2014年,东莞再次以市政府“一号文”形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重拳推出“50条措施”扶持实体经济,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继续大力为企业减负。连续两年市政府“一号文”均聚焦企业“减负”,在企业中引起强烈反响,极大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
 
  但东莞的“减负”步伐还未停止。2016年4月,东莞再次以敢为人先的气魄,率先出台《东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2016-2018年)》(以下简称《方案》)及五个行动计划,其中的降成本行动计划打出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组合拳。
 
  《方案》宣布,到2016年底,将为全市企业减负约189亿元,通过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人工成本、降低企业税务成本、降低社会保险费成本、降低企业财务成本、降低电力等生产要素成本、降低物流成本等7个方面发力,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使企业综合成本下降约5%到8%。
 
  通过系列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提出到2018年底,要实现全市企业负担持续减轻,企业活力进一步激发,企业竞争力明显提升。
 
  “这些给力的减负政策,不仅鼓舞了企业扎根东莞发展的信心,更是给到了实打实的实惠,”东莞理工学院珠三角企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莫安达教授评价说,东莞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出台了一系列为企业降成本举措,做法和力度都在全国罕见。
 
  数字是枯燥的,却又是最直观的。综合政府部门提供的数据,2012年到2015年,我市通过减、免、取消、停征各项费用等措施,切实为企业减负80多亿元,全市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已基本实现“零”收费。
 
  关键词 增
 
  减负不减速,东莞经济速度质量齐升
 
  如果说“减负”考验的是决策者的决心与勇气,那么在“减负”的同时确保经济不减速,则考验的是决策者的智慧与谋略。
 
  东莞凯励电子公司副总经理易建军算了一笔账:公司有400多人,每年的社保也是不小的开支,但去年工伤保险费率降了0.25%,单是这项,预计为企业减负超过1万元。今年3月1日起,东莞失业保险费率又降至0.7%,今年整个社保费调整后,公司预计可再降成本2万-3万元。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在他看来,东莞减负政策一方面是为企业带来了看得到的实惠,但更重要的是让企业看到了政府的诚心与决心,给企业带来了信心,给市场带来了信心,更带来了外界对于东莞经济增长的预期。这种实惠、信心和预期将为东莞经济增长带来看不见的动力。
 
  有数据为证,2012年到2015年,虽然遭遇国际国内各种挑战,但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的情况下,四年来,东莞经济依然实现总体平稳增长,平均增长速度达到7.93%。
 
  “对于东莞这么大体量的城市而言,接近8%的增长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在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看来,越是在经济下行压力情况下,政府对企业减负的政策效应就越显现出来,是“雪中送炭”。
 
  对于企业来说,减负最直接的另一个积极作用,是让企业无后顾之忧地推进转型升级,从而推动了整个东莞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
 
  通过生产设备自动化改造,位于松山湖的东莞市瑞必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月产触摸屏玻璃从最初的每月10多万片变成800万-1000万片,相当于最高增效100倍。“机器换人”后,业绩每年增长80%以上。
 
  瑞必达只是东莞“机器换人”热潮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东莞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机器换人”,因为“换得最早,换得最超前”,去年10月,央视财经频道推出长达60分钟的报道《“机器换人”的东莞样本》,向全国介绍东莞“机器换人”经验。
 
  有一组数据,有力证明了近年来东莞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2015年,东莞先进制造业增长8.5%、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0.2%,两者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此外,去年东莞还净增了30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的16.7%,稳居全省第三。
 
  时间拉回到今年,一季度,东莞经济实现“开门红”,7.8%的经济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快1.1和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快1.1个百分点,增速与佛山、珠海并列珠三角九市第四位,并列全省第七位,一举扭转自2010年以来连续20个季度排位在全省、珠三角靠后垫底的局面。
 
  “不能简单看待减负这一政策,它带来的连锁反应会让整个东莞经济受益,”林江认为,减负既是减轻企业负担,也是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激励,还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东莞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关键词 优
 
  造最优营商环境,兴新一轮投资热潮
 
  “减负”与增速并行不悖,不仅如此,东莞还凭借在“减负”领域强有力的政策红利,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再度成为外商眼中的投资热土,新一轮投资增资热潮方兴未艾。
 
  东莞百利达健康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草彅和彦,几年前被总部派往东莞后,也曾带着在亚洲再设一个新厂的任务,率队前往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考察。不过,东南亚相对低廉的土地和人工成本,似乎并没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草彅和彦带队在东南亚考察一圈之后,公司最终放弃了这个计划,并且决定将东莞工厂的产能每年扩大10%。
 
  在草彅和彦看来,东莞优越的投资营商环境,较低的物流成本和完善的产业配套,是越南等东南亚地区难以比拟的,这也正是该公司不断增资东莞的原因所在。
 
  对于东莞优越的营商环境,陆逊梯卡集团董事长李奥纳多也深有体会。“集团多年来一直扎根东莞,东莞工厂肩负起集团超过6成的产能,非常感谢东莞政府的支持,每次公司有什么问题,政府总是第一时间来帮我们解决。”李奥纳多透露,该公司计划今年在莞增资1.6亿,以满足中国越来越大的眼镜消费需求。
 
  作为东莞最大的港资企业,东莞玖龙纸业有限公司今年计划在松山湖投资1亿人民币打造现代服务业项目。谈及东莞的营商环境,玖龙纸业董事长张茵表示,东莞对企业的吸引力依然存在。“我觉得东莞还是非常有优势的,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都非常高,还相当务实,否则我也不会留在东莞了。”张茵说。
 
  事实上,在如今制造业利润微薄的环境中,每一笔成本的节省对企业的生存发展都弥足珍贵,而东莞重拳减负所带来的营商环境优化,对外企而言也意义非凡。
 
  一项数据有力地反映出外企增资东莞的热潮。统计显示,2015年东莞实际利用外资53亿美元,增长了17%,在全省排名第三。而在这53亿美元当中,70%为现有企业的增资。
 
  显而易见的是,有能力增资的企业选择频频加码东莞,表明东莞良好的营商环境得到了广泛认可。有数据表明,外资企业在东莞增资扩产总额从2008年的17亿美元提升至2015年的42.9亿美元,平均增资项目规模增长了2.9倍, 由此可见,企业扎根东莞发展的意愿依然强烈。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轮增资潮当中,港资企业的表现尤为突出。据相关统计,目前有超过6200家港企在莞投资,去年更有超8成港商在莞增资扩产,投资额突破30亿美元。据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任重诚介绍,数据还显示投资力度逐年增大,2013年到2015年在莞港企用于增资扩产占总投资的比例分别为69.3%、76.1%和86.9%。
 
  新一轮投资东莞的热潮正迎面扑来。
 
  数说减负
 
  80多亿元
 
  2012年至2015年,东莞共为企业减负80多亿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已基本实现“零”收费。 189亿元
 
  2016年4月,我市出台了东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2016-2018年)及五个行动计划。降成本行动作为五个行动计划之一,打出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组合拳”。到2016年底,将为全市企业减负约189亿元,企业综合成本下降约5%到8%。
 
  100多项
 
  2012-2015年,我市共取消、停征、免征和降低100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为企业减负30亿多元。从2016年4月1日起,我市减免堤围防护费、村镇设施配套费等34项国家、省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市级收入,预计年可再为企业减负超20亿元。
 
  20%
 
  2014年,东莞出台《关于进一步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全省率先对堤围防护费按照现行标准下调20%,并对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免征出口商品检验检疫费等,共减负8.07亿元。
 
  专家观点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
 
  大力度减负推动经济向好发展
 
  近年来,东莞密集出台减负政策,体现出为企业减负的信心和决心。在林江看来,东莞出台的一系列减负政策较为完善,同时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减负工作,在各大场合反复强调为企业减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出东莞减负的决心。
 
  林江认为,从东莞今年以来经济运行的情况看,几年来的减负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统计显示,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498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快1.1和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快1.1个百分点,增速与佛山、珠海并列珠三角九市第四位,并列全省第七位,扭转了2010年以来连续20个季度排位在全省、珠三角靠后垫底的局面。林江表示,今年东莞经济取得“开门红”,与近年来持续的减负不无关联。接下来,东莞应继续落实好各项减负政策,进一步提升东莞的投资营商环境。
 
  另外,林江建议,东莞应进一步加大以减负促进企业投资增资的力度,并发挥东莞在物流、电商等产业方面的优势,从物流、配套等角度来进一步优化企业的发展环境。
 
  企业声音
 
  过去一些反响大的收费项目目前已基本取消,这几年东莞在为企业降成本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企业绝大多数是满意的,也愿意扎根发展。
 
  我们希望今后政府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工作,能够更多地听取意见及建议,在一些涉及省级以上的项目收费方面(残疾人保障金)多做一些工作,进一步为企业减负,提高东莞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
 
  ——东莞徐记食品有限公司政府事务经理卢莹
 
  从外部发展环境来说,这几年企业压力很大。在这种局面下,东莞市委、市政府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的力度很大,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取消了很多收费项目,切切实实地让企业得到了优惠。具体的数字没有计算过,但成本的降低是显而易见的。
 
  虽然当前的经济环境并不乐观,但我们对公司未来在东莞的发展仍然信心十足。近几年,我们一直都在谋划就地扩产,未来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公司都会在东莞继续做大做强。
 
  ——东莞金杯印刷有限公司行政总监杨源源(来源:东莞日报)
 
上一篇:东莞干部援藏三年 绘就三个“新巴宜”
下一篇:“首席技师”正式进入申报阶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