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民生援藏”龙头作用凸显


  2015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50.83亿元,比2012年增长40.29%,3年间年均增长11.94%;全区完成财政收入2.0577亿元,比2012年增长249.47%,成为全市财政收入唯一突破2亿的县(区),实现三年翻两番目标。
 
  3年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2.27%;人均纯收入过万元的行政村达57个,占比达8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63亿元,年均比增21.34%;全区获得国家、自治区和市级各项荣誉170多项,连续三年在全市综合考评中位居榜首……
 
  这一系列的变化发生在林芝市巴宜区(前身为林芝县)。三年前,8位援藏干部从数千公里之外的南粤大地来到雪域林芝,三年间,这片土地见证了广东速度、广东智慧和广东务实进取的精神。
 
  智慧 引入市场机制盘活老林场
 
  西藏林芝县林场是林芝市最早的县办林场,始建于1979年。近年来,林场的发展遇到极大困难,连年亏损达427万元,职工住房危旧,13户职工亟需住房,企业无发展活力,负债累计551万元。
 
  来自广东东莞的援藏干部,巴宜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孙世宏自2013年7月分管国资委以来,深刻认识到国有企业在巴宜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多次前往林场调研。不久,解决方案应声而出:采取招商引资,由林场与综合实力强劲的西藏工布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协议,解决13户干部职工住房问题;由开发商在原址为林场免费提供一间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解决林场办公用房问题;由开发商补偿林场原临街铺面及租金收入400万元,解决企业无运营资金问题。
 
  签订协议后,13户职工得到妥善安置,林场重新焕发运营活力。在政府零投入的前提下,援藏干部引入市场机制盘活了国资委下属企业林场。
 
  速度 28天建成一个小康示范村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援藏干部以广东创新发展、提质增效的先进发展理念为统领。巴宜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径?初到巴宜的援藏干部一路高密度调研,边看边思考,用足迹“画”出了一幅旅游景点图,编制一套科学、持续、管用的援藏项目规划。
 
  “把资源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孙世宏等人认为,巴宜发展农牧业能自给自足,却难以致富,而独特的藏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却是“举世无双”的旅游资源。
 
  不久,援藏干部便作出了巴宜向旅游业“全面进军”的决定,以小康示范村为载体发展特色旅游业。如今,巴宜已建成13个小康示范村,数量创下历届援藏之最。负责项目的孙世宏体验了辛苦二字的真实内涵:“常年在工地跑,三年穿破了15双鞋”。
 
  珠曲登村最令孙世宏难忘。2014年8月,被选定作为小康示范村进行建设后,该村改造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孙世宏驻点在村,带队制定措施、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从动工到完工仅用28天。
 
  一个个小康示范村在巴宜如雨后春笋般建起,不仅改变了巴宜村落的面貌,也让村民吃上“旅游饭”。据统计,三年来,巴宜区共接待游客319.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97亿元,旅游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46元,创历史新高。
 
  务实 建全藏首个医疗免费县区
 
  “援藏就是要踏踏实实做事,做实实在在的事。”在援藏干部眼里,通过实施“惠民工程”“富民工程”让受援地群众最广泛、最实际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是援藏的重要目的。
 
  三年来,巴宜区第七批援藏队工作组安排了2.05亿元援藏资金建设县级幼儿园、27个乡村医疗卫生站、8个小康示范村、1个小康示范镇等民生项目的同时,还额外争取到韶关、东莞等地的1680万元资金,用于五保户集中供养中心建设、农牧民太阳能热水器工程等民生项目;争取到东莞虎门、长安等帮扶资金820万元增加建设4个小康示范村。
 
  医疗曾是巴宜民生事业的短板,农牧民更倾向于到拉萨、成都和北京等大城市看病,造成看病难治病贵,也弱化了区乡医疗机构功能。
 
  在孙世宏的主导下,工作组打出医疗改革“组合拳”。他们选定27个偏远村庄,建立27个村级卫生室,并配备两名村医。出台“全区户籍农牧民在区乡村医疗机构就医费用全免”政策。在县乡村实行医疗全免费,鼓励农牧民群众在县乡医疗机构就诊,方便群众就医,降低医疗成本,这项政策在西藏是第一个。
 
  打出医疗组合拳以来,巴宜“医改”一方面使村级卫生室基本能够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断和危重病人的应急处理及转诊工作。同时,完善了基础设施齐全的卫生服务网络,使全巴宜的地方病、职业病、结核病和血吸虫病防控、治疗覆盖率达100%,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村”和“县、乡、村三级免费医疗”全覆盖的目标,从整体上提高农牧民的健康水平。
 
  免费医疗政策实施两年多来,彻底解决了农牧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使得财政负担不增反减,大病统筹资金从2014年419万元下降到2015年324万元,减少95万元。
 
  如今,随着一个个民生项目在巴宜区的推进,“民生援藏”的龙头作用正逐渐凸显。(来源:南方日报)
 
上一篇:“首席技师”正式进入申报阶段
下一篇:关于征集东莞立法规划建议项目的公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