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东莞援藏干部蹲点28天 铸就“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珠曲登小康示范村文化广场全景
 
  “如果不抓紧时间工作,三年援藏终将一事无成。”3年援藏,一晃而过,东莞援藏干部不仅探索出了一套切合巴宜实际又极具特色的援藏“东莞模式”,同样再现了“东莞效率”,全面推动了林芝市巴宜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数据证明了一切:
 
  3年间,巴宜财政收入由2012年的5888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2.06亿元,年均比增51.75%,成为林芝市财政收入唯一突破2亿的县(区);
 
  3年间,巴宜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63亿元,年均比增21.3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8万元,增长42.37%;人均纯收入过万元的行政村达57个,占比达85%;
 
  3年间,巴宜获得“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卫生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奖、“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区)”等国家、自治区和市级荣誉170多项,连续三年在林芝市综合考评中位居榜首。
 
  6月22日,记者走进群山环绕的珠曲登小康示范村,只见村中心新建的村文化活动广场和卫生室等整洁大方,红顶灰砖述说着藏族风情,房前墙外到处可见沉甸甸的红苹果压弯枝头。
 
  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考察珠曲登村后曾说:“珠曲登村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示范村。”
 
  事非经过不知难。这个由东莞制造名镇长安镇结对帮扶的小康示范村,过去是一个“木材村”。原来村里主要依靠丰富的木材资源,以破坏生态、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自从当地实施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项目以来,“木材经济”难以为继,经济发展一度遭遇瓶颈。
 
  东莞援藏干部、巴宜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孙世宏在深入调研当地资源禀赋特征后,作出了建设珠曲登村小康示范村、将其打造为水果村的决定。然而,惯性的思维让村民们不愿放弃眼前利益,不愿拆除乱搭乱建的猪圈。对此,孙世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次次一遍遍苦口婆心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在蹲守珠曲登村规划建设小康项目的28天里,孙世宏与施工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制定措施、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支持项目建设,建起860亩水果基地,改良土壤595亩,新建水渠1200米,种植苹果树、梨树等600亩,并引进企业资金200万元,以农户土地入股的方式与圣域农牧公司合作,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推进传统种植业向现代生态种植业转变,既建设起了广东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对口援建巴宜区的第一个小康示范村,又为林芝市小康示范村建设树立了标杆。
 
  2015年10月,珠曲登村一举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林芝市委书记赵世军评价说:今后林芝地区的小康示范村建设要以珠曲登村为标杆。
 
  请缨入村:带领林芝最贫穷村走出赤贫
 
  王栋身材高大,像个康巴汉子。他是第一个驻村的援藏干部,把深入基层做到了实处。
 
  作为年轻的援藏干部,2013年王栋主动请缨,住进了加乃村的村公房,自己烧火做饭,帮助村民拉来养殖项目,使村集体每年增收120万元,带领这个几乎是林芝最贫穷的村走出了赤贫的历史。
 
  原来,加乃村距离318国道直线距离不超过1公里,是从深山中整体搬迁出来的,土地资源特别多,八一镇甚至是巴宜区都把很多重点项目放在这里,帮助村民抓紧致富。
 
  其中关键的是宇高集团的一个养殖项目,这个项目将加乃村村口的一块地租了下来,按照本地方法饲养猪和牛,每年会向村里支付租金120万元。“对于加乃村来说,这笔资金给了他们实实在在的帮助,所以村民都很支持,自发地把那块地用石头围起来,保护好。”八一镇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王栋说。
 
  王栋说,希望自己在任期间能帮助加乃村实现致富造血功能。村委会主任达瓦乔说,自从王栋来了,不仅村里的条件改善了,村民们的思想观念也变了,“我们一定会记住他的。”
 
  此外,王栋还积极寻求东莞镇街的支持,先后推动东莞市桥头镇援赠10台全新办公电脑给八一镇、东莞市凤岗镇援赠20万元专项经费给八一镇, 大大改善了镇里办公条件和工作条件。
 
  在一周的采访中,东莞援藏干部们一再要求不要报道他们个人,要多宣传林芝的旅游、巴宜的变化和东莞各界的大力支持,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林芝、援助巴宜、共话莞藏情谊。他们说,比起那些长期在藏干部的付出,他们3年辛苦算不了什么。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谦逊与低调,才使他们这段可以用“惊心动魄”这类词汇形容的岁月不为大众所知,甚至很多被广东省委、省政府、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肯定的援藏工作亮点,也没有转化成新闻传播开来。
 
  然而,真诚的付出和奉献,使东莞援藏干部得到了熟知这一群体的人群的高度认同。在我们的采访中,林芝、巴宜很多干部群众对于援藏干部孙世宏、王栋、魏建坤等人所干的事、所吃的苦,都能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不少藏民朋友竖起大拇指说:“亚古都”(藏语,意为“好得很”)。
 
  这些声音汇聚到一起,得到的是勤政善政为民的东莞援藏干部好形象。事实上,对于援藏工作来说,只要多一个人了解援藏干部,就会多一份感动。(来源:东莞日报)
上一篇:“飓风10号”专案行动 东莞警方抓获290人
下一篇:东城街道迎“七一”党员干部无偿献血活动举行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