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东莞36条政策措施加快解决制约企业发展共性问题

  东莞36条政策措施加快解决制约企业发展共性问题
 
  6月30日上午,东莞召开了2016年的非公经济工作会议。会议当天,大会印发了《东莞市开展“亲企清政”工程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18年底全市民营经济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比、研发投入质量等一系列关键指标。为保证目标实现,《方案》从财政资金奖励扶持、降低企业综合成本、保障人才土地等要素、打造高效对企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实打实的36条政策措施,以加快解决制约企业发展共性问题。
 
  力争注册户数增至75万户
 
  市经信局提供的相关起草说明称,力争到2018年底,全市民营经济登记注册户数(含个体工商户)增至75万户,注册资金增至7000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提高到50%左右,规模以上民营经济工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35%以上,民营企业研究与开发(R&D)投入占其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6%。
 
  据悉,这一目标主要依据《关于引导民营资本发展实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并结合全市民营经济现实发展状况提出。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民营经济登记户数(含个体工商户)达70万户,注册资金突破6000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48.4%,民营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34.1%。
 
  四大行动24条措施“助企”
 
  《方案》还提出精准发力,打造“亲企助企”政策体系,包括四大行动计划:配置新资源新要素、大力提升对企服务效能、壮大一批骨干型民营企业、引导民营经济向中高端领域迈进等。在这24条措施中,13条提出了具体奖励、资助额度,20条措施提出了具体数据目标。
 
  其中,“资源配置”方面涉及设立撬动百亿元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租赁;投入超百亿元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支持千家骨干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投入35亿元创建高水平理工大学;培育百万技能人才;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队伍等。
 
  “对企服务”方面包括打造“千干扶千企”线上线下服务机制;创建网格化中小企业服务模式;构建民营资本投资服务平台;培训万名民营企业管理者等。
 
  “壮大骨干型企业”方面包括按梯度发展优势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行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跨国民营集团;扶持企业兼并及改制重组;奖励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等。
 
  “中高端产业”方面包括依托莞产品牌建设中国机器人产业先行市;推进“互联网+”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产业;打造绿色发展模式等。
 
  减免各类涉企费用是“重头戏”
 
  《方案》最后一部分提出深化改革,营造“清政清风”发展环境的三大政策保障,包括全力降低实体经济综合成本、全面打造公平法治的市场环境、构建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共涉及税收优惠、费用减免、土地供给、子女教育、投资准入、知识产权、行政审批等12条具体事项。
 
  其中,“重头戏”是减免各类涉企费用。《方案》提出,对《关于免征中央、省设立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省级收入的通知》(粤财综〔2014〕89号)中,已免征省级收入的23项国家规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从2016年4月1日起,全部免征市级收入。
 
  此外,还要落实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包括从2016年4月1日起,免征特种作业安全技术考试费、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工本费等11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
 
  同时,全市还将下调失业保险费率,将缴费费率由1.5%下调至0.7%;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将全市住房公积金缴存上限从20%降低至12%,缴存基数上限从月平均工资的5倍降低到3倍。(来源:南方日报)
 
 
上一篇:“眼科医学学术会议”东莞举行
下一篇:到2018年年底东莞民营经济登记注册户数将达75万户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