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为全市提供新样本
麻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为全市提供新样本
上周三全市基层精神文明创建“补短板,促提升”工作推进会在麻涌召开,东莞市委书记吕业升点评道,精神文明创建与物质文明建设高度融合,可以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麻涌经验说明了抓环境整治就是抓经济抓生产力。麻涌在基层精神文明创建的“软功夫”与“硬招数”备受肯定,为全市各镇街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提供了一个新样本。
一条新基河环绕着新基村,河两岸花鲜树绿。在凉棚乘凉的72岁新基村民莫弟和告诉记者今年夏天他在河里游泳的次数已经有十次了。作为水乡人,夏天的记忆总少不了在家门口的河涌畅泳一番,莫弟和说在几年前这还是一种奢望。
新基村民莫弟和:“那时候垃圾、污水总是那些东西多,下去游泳不行,一下去皮肤就痒,我们都好长时间没有下水游水,有时下雨多或水闸打开换水的时候就游一下。”
“走进香飘四季乡村游”打造出了全程约10公里的陆上绿道和全程约15公里的水上绿道,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感觉就像生活在花园里。
新基村民莫萧敏:“现在政府那么大投入做文明乡村、美丽乡村,正所谓现在环境好很多,我们好像住在花园一样,出来就看到‘一番清水绿,两岸朝花红’,人都好开心。”
新基村党工委书记莫伟森:“我们是想通过环境改造以后,我们最主要的好处是我一直和村民说如果你这个房子周围是乱糟糟的是不值钱的,为什么别墅卖一千多万,因为它的环境,现在政府花这么大力气去整治环境让每家每户都是别墅,村民可以享受这个成果,出门很舒服,回家后出门坐凉棚里和住别墅一样。”
通过建设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美丽乡村,麻涌实现了“里面整齐、地面整洁、河水干净”,村里凉棚、榕树、祠堂、石桥与流水融为一体。当小村环境迅速好转时,经济转型升级也几乎同步进行。新基村早年一心只想招商引资,没有考虑后果,引来6家洗水厂、漂染厂等高污染企业,占地200多亩。村里就收点地租,每亩每年八九千元,这笔钱也曾是村集体的主要收入之一。
新基村党工委书记莫伟森:“当时招商引资麻涌比较难,没有什么企业来,当时的招商环境就是这样了,一般好点的企业都在长安、虎门。”
新基村民莫萧敏:“以前我们村一直都是古村落,但是由于上几年很多污染企业过来,所以污染比较大环境不太好,引进的企业都是洗水厂、电子厂这些多人的企业,环境污染比较大,这几年污染企业走了,政府投入像华阳湖一样,我们建美丽乡村投入比较大,环境变好了。”
在进行农村环境整治的过程中,新基村这些污染企业全部被清走,但对村里的“阵痛”影响并不大。目前,深圳创新维自行车有限公司已确定将研发、销售部门放在新基村,占地20亩,并承诺每亩产生的税收不低于30万元。按照这个数字计算,村里每亩地每年有2.7万元的收入。新基村的例子是全镇提升环境带来的产业升级成功的缩影。打造华阳湖期间,麻涌关停了70多家污染企业,在关停之后,京东、菜鸟网络等项目马上就来了。本来转型是一件困难而痛苦的事情,但麻涌主动通过环境升级来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麻涌依然保持着GDP年均两位数的增长,不降反升,且增速位居东莞前列。
麻涌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中,首先是干部的思想要提升,要对整个规划非常了解,并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其中。“软功夫”的工作,需要“硬招数”。麻涌不仅制定了一系列问责机制,也强化了领导干部带头作用。要提升文明程度,首先要改变人的思想观念,麻涌就是从抓环境入手促人的思想提升。
文明创建之路,不是“一阵风”。麻涌以制度的形式,创建一整套“文明体系”,通过组织和引导村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以大步村、东太村和新基村的试点经验,立足全面创建、创建惠民,来建立文明长效机制,继续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记者 梁惠敏 莫灿辉)(来源:东莞阳光网)
下一篇:石龙增设新型大容量垃圾箱减轻环卫工人负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