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6年发生28起经营性游泳场所溺亡事故

东莞6年发生28起经营性游泳场所溺亡事故
炎炎夏日,游泳是消暑的良药。殊不知,就在我们身边的小区泳池也是暗藏危险,屡屡成为“吃人”泳池。今年7月16日,在大岭山凯东新城小区里的游泳池里,一名年轻的业主就不幸溺水身亡,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
东莞市体育局统计数据显示,过去6年多来,经营性游泳场所溺亡事故发生了28起,其中2010年5宗、2011年4宗、2012年5宗、2013年3宗、2014年4宗、2015年3宗、2016年4宗(截至7月31日,东城1宗、凤岗2宗、大岭山1宗)。
其中,有24宗发生在小区泳池;发生在公共泳池或专业游泳馆的有4宗(2013年万江水乐坊、市体育中心游泳馆、2014年南城活水世界、2015年东城水立方)。经营性泳池溺亡事件中,受害者主要为青少年,年纪偏大出现遇溺的,主要是因为自身身体问题(如心肌梗塞等),性别以男性居多。
市体育局分析认为,近些年来,东莞经营性游泳场所出现溺水事件主要发生在住宅小区游泳池,每年约有3至5宗,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游泳项目被列为高危体育项目,其安全风险是较高的。现阶段东莞群众对游泳的安全意识还是有点不足,群众夏季在小区泳池参与游泳,基本上是作为休闲娱乐、消暑的节目,没有完全作为健身运动。
“参与游泳运动是需要量力而行,自我保护,安全第一,如未成年人需要家长陪同、尽量不到深水区嬉戏、严禁跳水、酒后饭后不能马上参与游泳等,所以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引起重视。”
其次,小区泳池作为房地产配套设施,其管理物业公司一般缺乏经营泳池的专业知识,也缺乏专业救生人员,一般是承包给第三方经营。经营主体不规范,既有物业公司自行经营,也有承包给专业公司经营的。
另外,小区泳池一般是露天的,开放时间一般只有两三个月,持证救生员在小区泳池就业意愿不强。公共游泳场所的溺亡事件并不多,主要是因为泳客自身身体原因(如2013年万江水乐坊)或根本不会游泳(2013年市体育中心游泳馆遇溺事件),又或者是泳客不遵守游泳场所的安全规则(2014年活水世界)。
小区泳池设计为园林式 遮挡视线
据介绍,国家、省体育行政部门都非常重视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东莞市体育局对泳池监管也异常重视,每年在5至8月会集中对全市游泳场所进行检查,主要采取各镇(街)自查,市局抽查的方式。安检频率是每个泳池每年至少一次,对往年存在问题的泳池检查频率高些。在近年安检过程中,发现东莞泳池主要存在两大问题:
第一个方面,住宅小区游泳池普遍设计成园林式游泳池,按照新的游泳场所开放标准(G B 19079-2013),这些泳池设计上存在不足,或有弯位、或有拱桥、或有树木花草阻挡救生视线,存在有不少视角盲区,还有部分泳池的池壁、池底采用深色瓷砖,存在安全隐患。但大部分难以整改或房地产公司不愿整改,甚至有部分是无证开放。
第二个问题主要是缺乏救生员。因为救生员是季节性工种,每年大都只能上班两三个月,合格的持证从业人员存在不足的现象。
市体育局称,对查出各类问题的泳池,该局按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停业整改或罚款的处罚。
44间不合格泳池28家在小区
在夏季来临前,东莞市卫生计生部门对东莞全年开放的泳池进行了监督检测,并于今年6月中旬公布了首批监测结果,22间泳池中,仅东城水立方游泳馆因恒温池尿素超标,成为唯一不合格泳馆。
入夏后,东莞第二批主要在夏季开放的泳池迎来了“体检”。日前,东莞市卫生计生局公布,第二批共抽检198间游泳场所,44间不合格。从公布的不合格泳池来看,在小区、酒店、社会泳池等各类别泳池中,小区泳池水质最差。44间不合格泳池中,小区泳池共28家,超过6成,包括了位于南城东莞大道的百悦尚城游泳池、位于万江的阳光海岸花园游泳池、位于虎门镇的龙泉豪苑等。
“不合格主要原因之一是小区泳池新水补充量不够。”市卫生监督所有关人员解释,小区的泳池多由私人承包管理,承包管理方往往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忽视了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按要求及时补充新鲜水,“而按照要求,泳池需要保证日均换水量在10%以上。”
此外,该工作人员还表示,住宅小区泳池水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不熟悉消毒药剂的配制方法,而投药的方式又多为人工投药,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故难以科学地将池水的余氯控制在有效的范围。
面对小区泳池问题,此前,市卫生监督部门也坦言,监管也有无奈。“泳池只要经营就要求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而实际上,现在不少小区泳池都是无证经营,也给监管带来了难题。”
小区泳池溺亡数据
●过去6年多来,经营性游泳场所溺亡事故发生了28起,有24宗遇溺事件发生在小区泳池;发生在公共泳池或专业游泳馆有4宗(截至7月31日,东城1宗、凤岗2宗、大岭山1宗)。
●经营性泳池溺亡事件中,受害者主要年龄层是青少年,年纪偏大出现遇溺的,主要是因为自身身体问题(如心肌梗塞等),性别以男性居多。
●2015年7月3日,南城江南第一城小区泳池内,一名8岁小学生暑假第一天在小区游泳池溺水身亡。
●2015年7月19日下午5点15分左右,南城景湖时代城一名4岁男童在小区游泳池游泳遇溺抢救无效身亡。
●2016年6月18日下午4点到5点之间,一名谢姓小学生溺亡在东城下桥蔚蓝星湖小区的成人游泳池内。
●2016年7月16日,在大岭山凯东新城小区里的游泳池里,一名年轻的业主不幸溺水身亡,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
记者走访
南城东骏豪苑
6名救生员巡视
孩子想入成人池被阻
小区共有三个泳池,其中两个室外泳池,一个室内泳池。小区的业主多是选择在室外泳池里游泳。两个室外泳池相连,一个是成人池,一个是儿童池,为了防止儿童游进成人泳池里,两个泳池中间用铁栏杆拦住。“这主要是为了安全起见。”小区泳池救生员说。
记者注意到,小区泳池周边绿化比较好,有几棵绿化树甚至就种在两个泳池中间的连接处。由于绿化树的枝叶比较茂盛,容易挡住视线。站在泳池的一端被绿化树挡住,很难看清另一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也正因此,在泳池连接处,特意安排了一名救生员站在旁边看管。一名孩子原本想爬过栏杆进到成人泳池内,很快就被身旁的安全员劝阻离开。
整个小区泳池的安全员有6名。他们的安全救护资格证书都张贴在小区售票处。其中一位安全员说,他们均是通过了岗前培训才开始工作的。至于水质问题,安全员说,小区里的水几乎每天都有更换,通常三四天水池里的水就会换个遍,业主不用担心水质问题。
石龙龙城国际
救生器材随意摆放
龙城国际小区内的游泳池呈长方形,水深最浅处不到1米,成人区水深为1.6米,游泳池内壁上有标示深浅水域。下午5时,是前来泳池游泳的高峰时段,泳池边虽有两名救生员巡视,但说起是否拥有职业资格证,对方没有回应,只是表示入职前有进行相关救生技能的培训。在泳池的入口处,也未看到职业资格证的公示信息。
记者在现场看到,救生员通过池边巡视的方式观察泳池动静,尽管如此,部分孩子将戏水玩具带入水池中嬉闹,有些孩子在水中潜游,这些危险举动就出现在救生员眼皮底下,但并未进行劝阻。泳池区域虽设有救生器材摆放点,但现场显得有点杂乱,部分救生器材就随意地丢在一旁,一根救生杆摆放在数米远的泳池边。
记者注意到,该泳池入口处公示了水质的相关情况。对此,工作人员介绍,该小区的泳池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1.2米左右的水深,整个泳池注满水需要1天的时间,如果整池换水也要花上六七个小时,为了做到每天都对外开放,采取的是隔几天就部分换水的方式,每周换2到3次水补充一部分新水,日常期间靠投放消毒药来保持水质。
常平东田丽园富田居
设4名救生员 日换水100立方米
游泳池分为上下两个,上方的是个小型的儿童玩水区。大的游泳池中间用漂浮连串的瓶子划分为浅水儿童区、深水区。游泳池大小约是6×15米,现场有4名救生员,一名负责儿童区,一名负责深水区,一名坐在浅水区、深水区分界处,另外一名救生员来回走动巡查。在暗访期间的一个小时内,他们始终关注池内的情况。
这里的水肉眼看上去还算比较干净,但水面会漂浮一些池边绿化树掉下来的叶子、根系,走动巡查的救生员不时打捞清理。现场救生员说,整个泳池近1000方水,每天更换80至100方水,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消毒,所以小区游泳池的水质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现场未见到水质公示牌。
售票处附近贴有温馨提示,要求凡进泳池的泳客必须穿泳衣、戴泳帽,但大部分泳客未戴泳帽。管理方在淋浴和浸脚消毒池上,也未严格要求。市民基本是换完泳装后直接进入泳池游泳。记者注意到,该小区游泳池在更衣室至泳池路段设有一个浸脚消毒池,池内的水略显浑浊,不少市民都没有把脚放在里面消毒。
南城景湖春晓 未见水质公示牌 救生员持证上岗
游泳池分为左右两个,左侧的是个小型的儿童玩水区,右侧的为成人区。游泳池中间用漂浮连串的瓶子划分为浅水区、深水区。现场有4名救生员,一名负责儿童区,一名负责深水区,一名坐在浅水区、深水区分界处,另外一名救生员来回走动巡查。儿童区的救生员说,救生员都要经过岗前培训,完成200米自由泳、20米潜水等基本游泳技能测试以及掌握急救方法,领到救生员证才上岗。
这里的水肉眼看上去比较干净,安全员说每天都要进行泳池清洁,泳池的水都是循环的,每天抽掉2块瓷片换水,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消毒,所以小区游泳池的水质肯定是没有问题。但现场未见到水质公示牌。
泳池内游泳的人不算多,浅水儿童区大部分都是孩子在玩水,陪同的家长或跟小孩一起玩水,或站在池边看着。深水区大都是教练员教小孩游泳。售票处附近贴有温馨提示,要求凡进泳池的泳客必须穿泳衣、戴泳帽,大部分泳客也都遵守了。但管理方在淋浴和浸脚消毒池上,未严格要求。市民基本是换完泳装后直接进入泳池游泳。
虎门能源华庄 禁陪同家长看书玩手机
能源华庄是位于虎门大道旁的一个大型住宅小区。7月28日晚,记者前往泳池实地走访时,小区内的泳池正开放经营。在泳池入口处,一名女子坐在桌子前进行收费,“儿童10元/张,成人15元/张”。该女子称,小区泳池属外包经营,营业时间从下午2时30分至晚上9时30分,除了对小区住户开放经营外,也对小区外面的人群开放经营。
能源华庄小区的泳池分为成人泳池和儿童泳池两个区域,其中成人泳池水深最低1 .3米,最高1 .8米。在泳池周边的护栏上,经营方挂了醒目的横幅,“经体育局要求,禁止陪同小孩游泳的家长玩手机、看书!请配合!”在儿童泳池的旁边,还放有几张桌椅供陪同孩子游泳的家长休息。泳池周边的灯光光线比较充足,安排有一名救生员坐在救生椅的高处,随时关注泳池内的情况。当天,共有2名身穿制服的救生员在泳池周边巡视。记者巡查发现,在泳池入口的旋转楼梯上方,泳池经营者已经按照东莞市体育局的要求,张贴出各游泳救生员的上岗证。
寮步映玥明轩 未见救生员 显眼位置无张贴
7月30日晚,记者前往寮步映玥明轩小区游泳池实地走访时,小区经营者表示,已经从物业管理处外包,经营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夏季炎热的6月至10月期间,既对小区住户开放,小区外的市民如想进来游泳,也可以购票进入。
记者走访发现,该小区泳池分成成人泳池和儿童泳池区域。其中,成人泳池最深的水位有1 .5米,最浅的位置有1 .0米。泳池的面积并不算大,傍晚的高峰期吸引了很多市民。在儿童泳池区域,几乎每个儿童都有家长陪同。走访期间,未见到泳池救生员在明显的位置,也未见安置在高处的救生椅。另外,记者未能在泳池的显眼位置,看到泳池的经营者贴出救生员的上岗证等资料,未能符合相关要求。
“泳池本来就不大,人又比较多,看不到救生员巡场,肯定会存在安全隐患。”小区住户黄小姐表示,现在已是炎热的夏季,东莞多个小区此前都出现过成人或小孩溺亡的悲剧,泳池安全保护刻不容缓,希望泳池的经营者能正视这一隐患,加强救生员的安全巡查力度。
南城江南第一城 去年事故后救生员增至5人
去年暑假期间,江南第一城小区的一名年仅8岁的小男孩溺亡在小区泳池内,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事后,承包该小区泳池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事故发生的原因一是溺亡小孩的大人没有在场,二是水面上漂浮的游泳圈太多,救生员未看到水面情况。
日前,记者再度来到该小区的泳池。该小区泳池共分两个水池,一个是儿童池,一个是成人池。相比去年记者所见到的场景,今年江南第一城小区泳池周边挂的提醒条幅多了不少,其中更是严厉规定,儿童游泳必须要有大人陪同。“这个陪同不是说要大人站在旁边,而是要求大人一同下到泳池里。”一位穿着黄色救生衣的救生员说。在暗访期间,记者注意到小区泳池管理员也是的确如此执行的,所有的儿童都有父母在身旁。
整个小区泳池共有5名身穿黄色救生衣的救生员。“按照体育局的规定,一般小区泳池只需要3个救生员,但鉴于去年发生过悲剧,我们特意多派了2个救生员在泳池旁边巡场。”救生员声称他们都获得了救生资格证,但记者在现场并未找到张贴出来的证书。
南城一小区 泳池被承包 业主最揪心
家住南城一小区的吴女士一提起小区的游泳池就生气,她称,原本以为小区游泳池只是属于小区业主使用的,没想到已经被物业承包给了私人,无论是什么人,都可以到小区来游泳,“像现在这种天气,基本上每天都是人满为患,且大多不是本小区的人。”
该小区分为一期和二期,拥有两个泳池,泳池成人区最深水深1 .8米,儿童区深0 .6米,儿童在家长陪护下也可入成人区内。泳池前则有游泳须知及安全卫生管理规定,还标有溺水事故应急处理程序。“泳池漏电的情况不会出现。”小区物业管理方表示,泳池当初设计时并没有在池底铺设射灯或者电缆。
据小区居民介绍,游泳池及救生员各方面证件还算齐全。泳池四周也设有观察台,紧邻池边设置了防滑道,有四名救生员在泳池四周进行巡视。记者在池边探访时发现,连日来大风暴雨天气,小区游泳池水面上漂浮着不少树枝,池水水面杂物较多,而一名清洁人员正在打捞水面上的落叶。
东城中信东泰花园 未按要求张贴救生员资格证书
由于东泰花园是个半开放的小区,外人可以随意进出,所以前来小区泳池游泳的不仅有业主,还有小区外的人,这也使得东泰花园小区泳池的管理较难。小区共有两个泳池,一个水深0 .8米的儿童池,一个水深1 .5米的成人池,两个水池相互隔开。
共有3个身穿黄色救生衣的救生员在现场,其中有2个坐在高位上,另有1个负责绕场巡逻。据一名救生员说,他们都是在体育学校获得了救生员资格证书。但记者在现场并没有看到他们按照相关规定将资格证书张贴在泳池出入口。谈及安全问题,东泰花园泳池的救生员告诉记者,为了防止工作时玩手机,他们救生员都严禁带手机在身旁,而且也不让抽烟。(来源:南方网)
下一篇:胡浩举:优化环境 争创全国文明镇“三连冠”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