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东莞构建群防群治体系

  9月底,东莞市公安局出台《“全民创安·一呼百应”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各镇街公安分局探索建立“全民创安·一呼百应”工作机制。
 
  这标志着,发轫于万江的“全民创安·一呼百应”试点(详见东莞日报8月1日B01版深度报道《警民联防的万江实践》),已经正式开始在全市推广。“全民创安·一呼百应”工作机制建成后,将形成一个由警方领导的基础扎实、富有生命力的治安防控体系,旨在调动全民力量,直接参与街面治安防控。
 
  在全市设置相当数量的警民联防执勤点
 
  根据市公安局的通知要求,各镇街公安分局将在各自的辖区内,打造一支“全民创安·一呼百应”群防群治队伍。这支队伍的主力军包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单位的保安人员,银行、公司、工厂企业、楼盘小区、大型市场商场的保安人员,酒店、旅馆、沐足、歌舞娱乐等特种行业场所的保安人员,环卫、出租车等行业从业人员,出租屋二手房东,商铺店主,退休党员干部、医生、教师、民兵等治安志愿者。
 
  市公安局出台的《方案》指出,“全民创安·一呼百应”工作是群防群治全民参与共创平安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整合发动社会民力资源,在党政机关部门单位、楼盘、工厂、商场、企业等部位建设相当数量的警民联防执勤点,配备相应的联防执勤装备,建立以利用公网对讲机为主的指挥呼叫通讯模式,及时向各警民联防执勤点或联网的各行业区域发布治安信息,从而达到社会群防群治力量联动响应,实现在治安防控工作上的警民互通互动,形成全民创安的群防群治氛围。
 
  积极适应社会治安新常态的创新举措
 
  在特殊的治安形势和警力配比严重不足的双重制约下,东莞基础治安防控体系较为薄弱,对违法犯罪打不胜打,防不胜防,是长期困扰东莞基层公安工作最大的难题,也是影响市民安全感提升的最大瓶颈。市委党校副教授刘晋飞分析指出,“全民创安·一呼百应”建成后,将直接突破这一瓶颈,从根本上改变打不胜打、防不胜防的治安困境。
 
  刘晋飞指出,东莞警方全面启动“全民创安·一呼百应”建设,充分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对中央、公安部和省、市关于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的认真贯彻落实,是积极适应社会治安形势发展变化新常态的创新举措。
 
  焦点关注
 
  1、组织领导
 
  市公安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市公安局出台的《方案》,该局成立了“全民创安·一呼百应”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统筹指挥,组织“全民创安·一呼百应”工作的开展。
 
  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杨东来担任该领导小组组长,市公安局其他局领导担任副组长,足见该局对这一工作的重视。
 
  《方案》要求,各公安分局也要参照市公安局模式,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组织推进“全民创安·一呼百应”工作的开展。
 
  2、装备配备
 
  统一警民联防点硬件配备标准
 
  《方案》指出,“全民创安·一呼百应”工作是群防群治全民参与共创平安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整合发动社会民力资源,在党政机关部门单位、楼盘、工厂、商场、企业等部位建设相当数量的警民联防执勤点,配备相应的联防执勤装备,建立以利用公网对讲机为主的指挥呼叫通讯模式,及时向各警民联防执勤点或联网的各行业区域发布治安信息,从而达到社会群防群治力量联动响应,实现在治安防控工作上的警民互通互动,形成全民创安的群防群治氛围。
 
  对警民联防点的硬件配备,市公安局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具体包括两点:一是统一警民联防执勤点的标识和设备,各执勤点统一使用“全民创安一呼百应”标识,市民群众一眼就能认出执勤点的LOGO;二是统一个人执勤装备,执勤人员配备一台公网对讲机、一件反光衣、一支长棍或短棍、一个哨子、一个臂章、一本工作台账,有条件的可选配防暴头盔、防暴钢叉。
 
  3、队伍构成
 
  五大类人员将纳入群防群治队伍
 
  《方案》指出,“全民创安·一呼百应”群防群治队伍组建对象有5大类。
 
  1.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单位的保安人员;
 
  2.银行、公司、工厂企业、楼盘小区、大型市场商场的保安人员;
 
  3.酒店、旅馆、沐足、歌舞娱乐等特种行业场所的保安人员;
 
  4.环卫、出租车等行业从业人员,出租屋二手房东,商铺店主,退休党员干部、医生、教师、民兵等治安志愿者;
 
  5.其他适宜发动的对象。
 
  4、功能职责
 
  警民联防执勤点承担三大职责
 
  《方案》要求,在“全民创安·一呼百应”体系中,警民联防执勤点的功能职责主要有三项。
 
  一是接收公安机关发布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
 
  二是协助群众求助报警、举报揭发违法犯罪,主动提供治安信息和案件线索。
 
  三是条件允许下,协助公安机关扭送违法犯罪嫌疑人等。
 
  5、奖惩机制
 
  统一制定明确的监督检查与奖励激励机制
 
  为调动社会参与力量的积极性,市公安局要求各分局,要统一制定明确的监督检查与奖励激励机制,对向公安机关提供重要线索、发现报告违法犯罪嫌疑人、直接参与或协助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的,要视情况制定不同的奖励标准,依托见义勇为基金将奖金直接发放到有功群众本人。
 
  对参与警民联防执勤的人员,联合其所属单位,对其进行监督,及时发现不足并加以改正,提高工作实效。
 
  东莞警方将对参与警民联防执勤的人员开展岗前培训,明确职责任务、工作方式等内容,规范对讲机使用要求,确保合格上岗。
 
  专家解读
 
  市委党校副教授刘晋飞:
 
  东莞治安面貌将得到根本改善
 
  对“全民创安·一呼百应”试点,市委党校副教授刘晋飞一直在深入观察和思考。今年7月初,应东莞市委政法委的邀请,刘晋飞来到万江,实地调研了“全民创安·一呼百应”试点情况。
 
  刘晋飞指出,“全民创安·一呼百应”体系创造的平安红利效应,体现在多个层面:对警方来讲,首先是提高了警情的处置效率,警情响应时间大幅缩短;其次是违法犯罪警情大幅下降,2016年第二季度,万江违法犯罪警情数同比下降15.57%,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19.47%。对群众来讲,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治安有更明显好转,安全感显著提升。
 
  10月10日,刘晋飞接受东莞日报记者采访指出,从市公安局出台的《方案》来看,“全民创安·一呼百应”仅仅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排列组合,就打造出了全新的机制,将直接形成警民联动、守望相助的良性循环,因此能够牢固扎根基层,富有十足的生命力。
 
  刘晋飞指出,东莞市公安部门全面建设“全民创安·一呼百应”,充分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对中央、公安部和省、市关于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的认真贯彻落实,是积极适应社会治安形势发展变化新常态的创新举措。
 
  刘晋飞分析,“全民创安·一呼百应”在全市建成后,将真正实现让民众参与治安防控,做到上下联动、警民联动,通过良性循环,将从根本上解决东莞警力不足、基层防控薄弱等制约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的瓶颈。
 
  “长期坚持下去,能够实现东莞治安面貌的根本改善。”刘晋飞说,“全民创安·一呼百应”强调 “守望相助”、“友邻相助”等概念,还有助于培养东莞市民的公共精神,提升全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由此带动城市形象(来源:东莞时报 )
 
上一篇:2016年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总赛区活动新闻发布会举行
下一篇:徐建华率队赴寮步调研人口计生工作情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