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民对精神卫生知晓率仍偏低
东莞市民对精神卫生知晓率仍偏低
东莞市首条免费心理咨询求助热线22113311于2006年5月开通以来,共接到来自东莞市及全国各地的求助电话6万多人次,其中,抑郁、焦虑、强迫等相关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最多,婚恋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家庭问题等紧随其后。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热线负责人邓燕玲表示,从接到的电话来看,市民对精神卫生的知晓率还是偏低的。
来电多咨询抑郁等问题
前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在虎英公园开展了义诊活动,10多名精神心理专家为市民进行义诊和免费心理咨询,据不完全统计,现场共接受健康义诊咨询近350人次,主要集中在产后抑郁症、睡眠健康、老年精神健康、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等方面。
记者了解到,求助热线开通以来,由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每天轮流值班,为市民提供免费咨询服务。10年来,热线共接到来自东莞市及全国各地的求助电话6万多人次。专家们分析了今年前两季度的热线来电发现,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接到的咨询中,抑郁、焦虑、强迫等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最多,婚恋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家庭问题、性问题、工作相关问题、人际问题等问题也不少。
二季度有12例危机来电
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热线负责人邓燕玲特别提到,第二季度,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接听了12例危机来电(有自杀想法、自杀计划、正在自杀及自杀未遂),均属抑郁来电者。
小王(化名)也是抑郁来电者之一,他打进热线电话来就说这几年总感觉头部有紧绷感,即使是放假也不能放松,很想打发这种感觉,而且因为比较挑剔,也没什么知心的好朋友,30多岁了还没找到女朋友。邓燕玲说,经热线系统评估后,结果提示小王处于抑郁状态,“我们结合评估了解来电者对抑郁情绪的理解,以及平时是如何应对的,寻找内在资源积极应对现有的抑郁状态。”
邓燕玲提醒,由于现在社会压力大,很多人像小王一样,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不能自察,多以躯体不适为主诉,没得到及时治疗。这与不了解精神心理卫生知识有关,难以找到精神科医师或训练有素的心理治疗师,认为是自己的问题或因为害怕歧视而不愿寻求精神专科治疗;再者,身边的资源有限,甚至因为家人朋友对精神心理卫生知识不了解或有偏见,而不鼓励寻求精神心理专科治疗;或者非专业医务人员用处理躯体问题的方式来治疗抑郁症状。(来源:南方日报 )
下一篇:东莞将实现公共数据资源合理适度向社会开放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