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携手护”莞草文化保育项目改善困境妇女经济收入

“巾帼携手护”莞草文化保育项目改善困境妇女经济收入
“很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全职家庭主妇美莲告诉记者,参与莞草编织,她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特别是有人买了自己的织品,心里真的感到非常满足。
东莞市沙田镇虎门港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白玉兰中心)的“妇女创新天”莞草项目实施至今已有两年多的时间,现已发展成为“巾帼携手护”莞草文化保育项目,成为东莞市唯一获评 “广东省基层妇联社会工作创新示范点”的项目。
该项目的实施,改善了50名困境妇女的经济收入。
昨日,记者来到白玉兰中心,看到来自立沙花园几个村的阿姨围坐在一起做手工。只见她们先用铁丝做个模型,再把一根根草缠绕上去,慢慢地,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就显现出来了。她们手中的草,就是东莞得名由来的“莞草”,而这种手艺则是濒临失传的莞草编织。
该中心社工叶锦南告诉记者,做手工的阿姨全都是莞草妇女合作社的成员,均为全职家庭主妇。市内一个企业了解到这个莞草文化保育项目,定做了30个手工制作的莞草编织灯笼用作店庆挂饰,预计将带来近千元的收入。
“莞草编织所得的收入,85%会返还给编织妇女,15%作为互助会基金,为项目的困境妇女或者合作社公益活动服务。”叶锦南说。据统计,莞草妇女合作社成立两年以来,已创收超过7000元,改善了50名困境妇女的经济收入。
记者了解到,莞草文化保育项目的实施使沙田镇虎门港困境妇女改善了自身的经济情况,同时也寻找到互助与展现自我的平台。
美莲是一名全职家庭主妇,一次活动中,她加入了莞草妇女合作社,在编织莞草中找到了自我价值。“在参加项目之前我除了接送小孩就是看电视、玩手机,参加莞草编织后,我找到了自己的兴趣,而且看到别人买自己的织品,感觉是别人在认同自己编织的作品,很有成就感和满足感。”美莲说。
谈及莞草文化保育项目的启动过程,叶锦南告诉记者,近年来,白玉兰中心社工在调研中了解到沙田还有不少贫困妇女,她们均有学习技能、增加收入的意愿。
“怎样帮助贫困妇女创收呢?我们想到了东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莞草编织。当前越来越少人接触莞草编织莞草,组织这些贫困妇女学习莞草编织,既可以帮她们增加经济来源,又可以传承莞草编织手艺,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叶锦南说,于是,“妇女创新天”莞草编织生计项目应运而生。
“这个项目一方面让更多人重新认识莞草编织技艺,在日渐工业化、城市化的生活中,找回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另一方面,通过发动妇女参与莞草相关的社会活动,让她们学到一定的技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体现自身价值。”叶锦南表示。
目前,莞草文化保育项目处于摸索及合作探索阶段,将与自媒体合作开展以莞草文化保育为主题的线上线下推广服务,增强各方对莞草编织技艺的基本认识。
叶锦南表示:“将来,我们将在莞草妇女合作社初步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广度与初步深度的结合发展,通过莞草技艺保育来增强社区妇女的社区参与,提升对社会参与的动力和归属感,培育社区居民对莞草文化营造的认同感。最终目标是莞草妇女合作社成为一个可以自主研发、宣传、销售、提供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团体模式,可复制到市镇其他村(社区),以各村特色文化为切入点,推动妇女参与社区事务和社区建设。”
据了解,莞草文化保育项目首创以“妇女合作社”的方式,成立莞草妇女合作社,旨在通过莞草文化保育,发挥基层妇女干部引领和凝聚妇女群众的作用,带动她们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和社区建设项目。该合作社作为东莞市首个试点,将复制推广到全市其他镇街。
目前,莞草文化保育项目以立沙花园“妇女之家”为展现平台,通过镇港妇联组织、立沙花园基层妇联组织、项目妇女及社工等,以“妇女合作社”方式联动多方,调动安置区内四个村妇联及妇女的能动积极性,结合社会工作服务,开展莞草文化保育服务,重现莞草编织技艺,保护和传承这项技艺,并逐步在镇港扩大影响人群。(记者 刘满元)(来源:广州日报)
下一篇:东莞文化馆普及全民艺术 完成文化惠民演出903场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