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区

中堂环境卫生水平改善明显

  中堂环境卫生水平改善明显
 
  文明创建整治提升行动以来,中堂镇的社会环境悄然发生着变化。在中心区的新兴路、振兴路等路段,路面干净了,硬件设施完善了,群众卫生习惯提升了,环境卫生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在中堂市场,以往杂乱的场景不复存在,变得井然有序;在北王路三涌段、东泊段等,这里曾是乱堆放的“黑点”,如今得到较好的整治管理……广大群众感受到环境的变化,同时享受到文明创建的成果。
 
  日前,笔者获悉,中堂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多措并举,协同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接下来,该镇将继续发力,完善与提升,积极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同时希望得到更多群众的支持与参与、广大经营者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大家齐心协力,为打造和谐美丽中堂出一分力量。
 
  文明创建整治提升行动,聚焦在经济社会的众多层面,影响着广大群众的生活环境与行为习惯,是一项滋润人心、催人奋进的民生工程。
 
  东莞市精神文明建设“补短板、促提升”动员部署会议召开后,中堂镇高度重视,迅速行动部署,实施了一系列的举措。包括镇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究布置工作;镇领导班子带头到各村(社区)实地走访督导;多次组织职能部门及各村(社区)负责人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制定整治提升行动方案;召开十多次督促会和推进会,推进文明创建工作落到实处等。
 
  中堂接连推出整治提升举措,逐渐形成文明创建的氛围,受此影响,各村(社区)纷纷行动起来。陈先生是东泊社区的监督管理员,他与同事每天走街串巷去“发现问题”。有一次,陈先生发现大新围路和陈屋东兴路存在不少违法广告及占道经营等问题,该社区获知后非常重视,由社区书记担任组长,由两委班干部担任副组长,各村小组长、治安队员为组员等行动小组,联合中堂城管分局合共约65人,共清理违法灯箱18个、占道经营9例,村居民积极参与和响应,获得明显的整治效果。为了确保形成长效的管理效果,该社区对这两条路组织各3名专职卫生巡查员,分三个时段每天8小时开展巡查督导工作。
 
  中堂在文明创建中突出重点,全力推进。该镇紧紧围绕文明创建整治提升“十大行动”,突出抓好“户外广告、城市‘牛皮癣’、环境卫生、‘涉黄’、交通秩序”等整治工作。另外,各职能部门、各村(社区)协同配合,调动全镇上下的支持与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确保文明创建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文明创建整治提升工作事关发展大局,中堂在做好排查摸底、氛围营造、巡查督导等基础上,积极实施像“每周五集中整治行动”、“落实举报有奖机制”等做法,探索以长效的管理机制。
 
  本周五“清理乱拉乱挂、集贸市场、公共厕所及周边环境卫生”,下周五“清理内河涌、下水管道、沟渠、建筑工地”……这是中堂镇“每周五集中整治行动”安排表的部分内容。该行动已成为中堂的例行举措,不仅在党员干部、基层人员中深入人心,同时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
 
  该行动也是中堂推动以学促做“五个一”助力文明创建的举措之一。中堂广泛发动党员积极投身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要求。
 
  “五个一”项目还包括:每名党员一份倡议书,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每月一个主题活动日,由驻点团队及广大党员走街串巷入户,大力宣传和带头开展工作;创建一批文明示范岗,在镇行政服务中心、20个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以及大部分机关单位的对外服务窗口,每个单位至少创建1个文明创建党员责任区、先锋岗等载体平台;营造一种文明新风尚,推动广大党员在带头提高认识、发动群众、争创佳绩、正面发声、树立文明新风等“五个带头”上做出公开承诺等。
 
  落实举报有奖机制,是中堂为有效整治“牛皮癣”,提升城市环境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像东泊社区积极落实举报有奖机制,成效明显,该社区的张贴“牛皮癣”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村容村貌得到较好的改善。截至9月上旬,中堂镇核查“牛皮癣”号码617个,查实移交停机处理48个,立案处理9宗,并清理“牛皮癣”6259处。
 
  让文明成果看得见、摸得着,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文明创建带来的变化,这是中堂推动文明创建工作的立足点。中堂同时借力文明创建的契机,加快转型发展,尤其推进城乡环境建设,提升城镇发展品质,努力为群众营造整洁、舒适、优美、便捷、功能齐全的环境。
 
  中堂狠抓“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完成该镇约80公里截污次支管网的铺设,同步扩建镇污水处理厂。另外,该镇对100多公里的内河涌进行新一轮清淤,进一步修筑完善水利堤围系统等,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中堂同时完善镇内及外联交通路网系统,大力推动沿海公路(中洪支线)、望中路、增莞大道、新派高速连接线等道路建设,与原有的“两横四纵”路网接驳,而且完善公交、绿道、公园、供水、供电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停车场、街心公园、商业步行街等城市配套。
 
  加快村居环境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感,是开展文明创建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中堂加快村居环境建设,将各村(社区)原有的生态资源、历史文化等优势融入美丽幸福村居建设,打造“留得住绿水,系得住乡愁”的美好环境。该镇大力推动民生实事落地,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将创建一批文明村、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推动文明创建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争创“省文明镇”。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市民文明素养,是中堂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该镇创新多渠道宣传方法,包括: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和诚信教育,深入开展志愿服务;修缮一批古建筑、古祠堂,完善各类基层文化设施,提高公共文化供给水平;推广龙舟、粤曲、广场舞、篮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传承和发扬水乡特色文化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获得“中国龙舟之乡”“中国龙舟文化之乡”“中国曲艺之乡”等荣誉,该镇在年底前推出三本书籍,借力文明创建之机,推动对水乡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由东莞市志办和中堂镇编修的《东莞市龙舟志》,全面系统记述了东莞龙舟的发展历程,客观翔实地记载了东莞龙舟事业的成功与辉煌。由中堂文广电中心编写的《中堂的龙舟制作》,展示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堂龙舟制作技艺”的魅力。
 
  由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堂镇文广电中心共同策划和组织,并邀请华南农业大学郭靖宇先生和他的团队到中堂进行为期一年半的走访、研究、撰写,完成了《岁月留痕——中堂镇传统村落与建筑文化》一书,详尽描述和展示了一幅岭南传统古老乡村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的画面。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感,显然是与中堂镇党委、政府根据市的要求和部署,结合本地实际,立足民生事业的定位是一脉相承的,也将促使城镇环境更加靓丽,城市管理水平更加精细,城市文明程度有效提升。(来源:南方日报)
上一篇:石碣打掉一抢劫团伙 曾连续作案18起
下一篇:茶山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成果显著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