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向阳:将探索卫生系统人才倾斜政策
叶向阳:将探索卫生系统人才倾斜政策
东莞新闻网 工作压力大,风险高,薪酬待遇不如意,诸多因素已导致医疗人才紧缺问题愈演愈烈。在昨日东莞市人民医院的座谈会上,多个学科带头人均提到了人才流失、招聘难题,现场有学科带头人坦言,东莞人才吸引力在持续下降,薪酬待遇等竞争力不及周边城市,该科室连续多年招一个博士都困难。“目前,东莞高级人才占比在珠三角都比较低,若没有任何政策倾斜,东莞将会成为医疗洼地。”市卫生计生局局长叶向阳表示,计划在全市人才政策基础上,探索卫生系统的人才倾斜政策。
现状
人才流失严重
部分科室6年走了27人
在昨日举办的座谈会上,21名来自市人民医院的学科带头人、博士等高层次医疗人才在发言时,无一例外地提到了目前医疗系统面临的人才窘境,其中人才流失问题最为突出,特别是集中在重症监护、急诊、儿科、产科等专科。
产科是位居全球医疗风险前两位的科室,而且工作压力较大,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黄素然就提到,近年来产科人才流失问题严重,“今年我们有一名优秀的医生就递交了辞职信,提到原因,医生坦言产科已让他有阴影,而且工作太累也没有办法拍拖。”
产科医生流失问题在全市多个医疗机构已凸显。黄素然就提到,这两年常平医院已经走了10名产科医生,塘厦走了4名,很多都去了深圳,“还有医院由于妇产科人手不足只能合并了,还有医院产科主任都50多岁了,还要上一线。”
“前段时间,我们普济分院产科还打来电话,说实在没人了,都排不了班了。”黄素然坦言,她也没有好办法了,“马上12月,我自己都在考虑是否要参加医院学科带头人竞聘了。”
昨日,东莞市人民医院表示,近年来,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白炽化,深圳、广州等周边医疗机构竞争挖人,该院骨干人才及普通专业技术人员均出现了流失。市人民医院数据统计,2011年~2016年该院高级职称医疗人员调走或辞职的人数达到了27人,近5年,护士每年平均调走或辞职达到了60名左右。
吸引力不够
发放招聘连应聘简历都收不到
人才流失的同时,人才招聘却困难重重。“在人才引进上,东莞整体吸引力都在下降。”东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肖卫民就分析,目前,东莞医疗待遇相比内地已不具竞争力,同时,东莞还有来自广州、深圳等周边城市的竞争压力,人才引进急需要加大力度。
现场多名专家还提到,多年来已很难引进优秀人才。“我在跟外科主任交流时,就听他说到,近10年外科系统都没有引进到很优秀的外科医生了。”麻醉科主任张曙就坦言,现在内地对于外科医生人才的政策上倾斜力度很大,“很多医生已经不愿意背井离乡了。”
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张平也坦言,“已连续几年招一个博士都很难,希望在优秀人才上面能够给予倾斜政策。”
东莞市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该院面临着结构性人才短缺,口腔颌面外科、心外科、精神科等学科缺乏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重症监护、急诊科、儿科、产科等学科医疗人才紧缺严重,已经一定程度影响临床排班,但这些专业的招聘工作非常困难,甚至部分专业在网站、报刊、高校等多途径发放招聘启事接近一年,一份简历都收不到。
对策
将出台卫生系统倾斜政策
针对医疗系统面临的人才难题,近期,东莞市卫计局已分成多个小组,对全市医疗机构分片区进行了全覆盖的高层次人才座谈调研。“我们希望借此活动来充分收集医疗人才的意见和想法,梳理之后,尽可能地解决问题,稳住人才队伍。”座谈会上,市卫生计生局局长叶向阳介绍,目前,东莞高级人才比例在广东乃至珠三角确实偏低,东莞处于广州、深圳两个医疗高地之间,“如果两个高地越来越高,东莞若没有任何政策倾斜,东莞就会成为医疗洼地。”
叶向阳也对去年人才流失做了统计,东莞高级人才主要流向了广州、深圳、佛山这三个地方,副高职称以上人才,流向深圳30多人,佛山14人,广州20多人。“同时,去年东莞也引进了70多位副高人才,从绝对数来看,净流出6~8人,虽然数字上没有太大差别,但是,这种趋势是不好的,毕竟引进的人才原本就是在系统内,只是没有入编的。”
面对人才引进难题,叶向阳则分析,待遇只是其中一方面的问题,“我们的待遇低其实只是相对的,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要重视人才,关心人才,做好人文关怀。”叶向阳举例,此前东莞就有一个医生提出了离职,卫计局特别打电话去问了原因,“原来是夫妻分居两地已8年,妻子一直没法调到东莞,最后去了珠海。”
叶向阳也表示,接下来,希望医院领导层能够真正对人才做到人文关怀,全方位了解人才的生活以及诉求。此外,针对目前高层次人才所反映的问题,市卫计局也会在全市人才优惠政策基础上出台卫生系统的倾斜政策,尽可能稳住人才,同时加大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数读
医疗人才流失有多严重
◎这两年常平医院已经走了10名产科医生,塘厦走了4名,很多都去了深圳。
◎市人民医院统计,2011年~2016年该院高级职称医疗人员调走或辞职的人数达到了27人,近5年,护士每年平均调走或辞职达到了60名左右。
◎去年,东莞医疗高级人才主要流向了广州、深圳、佛山这三个地方,副高职称以上人才,流向深圳30多人,佛山14人,广州20多人。
即日起,东莞各医院的高层次人才都将迎来一次特殊的面谈,来自东莞市卫生和计生局的领导将分批到全市所有医院了解他们的需求、建议。10月24日,东莞市卫生和计生局局长叶向阳在人民医院召开的座谈会上表示,除了“尊重人才,走进人才”的具体行动外,市里将尽快制定并出台相应政策,“三管齐下”最大限度稳住人才队伍,同步加强培养和引进,以最大力度向副高以上专业人才倾斜,用好专业技术人才。
临床医生严重紧缺
“东莞产科压力几乎都压在了东莞市人民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东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黄素然介绍,2016年1-7月,东莞市人民医院的分娩量和市保健院的分娩量分别排在全市第一位和第二位,且与省内其他医院拉开了明显的差距。
然而,让黄素然很无奈的是,面对庞大的分娩量,全市产科医生却严重紧缺。“有的医院因为产科人手紧缺,年近50岁的科室主任也得上一线;而有的医院实在是人员太少,干脆就把妇科和产科合并了。”黄素然说,就在座谈会的当天,她还接到电话,有医院向她打报告,产科实在是没人了,得赶紧想办法。
东莞市人民医院超声科主任谢玉环指出,由于二胎开放,社会需求大了,但从事这项工作的医生却少了,科室所有临床医生都在高负荷运转中,但仍难以满足医院和患者对人才的需求。现场也有医生指出,其所在的科室,医护人员每天从早上7时工作到晚上7时,都非常辛苦。
骨干人才流失严重
“人员很不稳定。”东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刘捷安道出东莞医疗系统人才引留的尴尬境地。医护人员紧张,一方面是因为人才的招聘难,另一方面,骨干人才流失相当严重。
“近几年来,受大环境影响,医院招聘很是艰难,通常只有东莞籍生源愿意来。”谢玉环说,通常情况下,年轻医生羽翼未丰,相对较稳定;但成长起来的高级人才常常流往深圳等地。“常平最近两年走了10个,塘厦最近一年走了4个……”黄素然用数据来说明东莞产科医生近两年来的严重流失情况。
东莞地处广深两个医疗高地中间,薪资待遇、医疗水平、创新基础等各方面条件均比不上广深,待遇方面甚至低于佛山和韶关等,在珠三角城市中没有竞争力。东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邹玉坚说,东莞的硬件设备不如广深;待遇跟其他珠三角城市,甚至内地相比,也已经没有吸引力。据他所知,从东莞流失的医生,有的选择韶关和梅县的。
据黄素然了解的情况,酬劳、医患关系、社保问题等等,都是医生选择离开东莞的原因。
“稳、育、引”三管齐下
东莞临床医护人员目前多处在高负荷运转中,问题如何破?东莞医疗系统高层次人才纷纷建言,希望出台相应政策,调整考核机制,以加强学科建设、打造学科品牌、搭建国际技术交流平台、提高人才待遇等方式,提升东莞医疗系统的吸引力。
对此,叶向阳给予了正面回应。他说,东莞非常重视医疗卫生工作。不过,东莞卫生系统高级人才占比在广东省都是严重偏低的,如2015年东莞卫生系统流出副高以上人才超过70名,主要流向广州、深圳、佛山等地。处在广深两大医疗高地中间,东莞要如何加强自身的实力,避免成为医疗洼地,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接下来,东莞将调整医疗机构结构性问题,解决资源不平衡问题。叶向阳表示,分片区座谈会后,市里将会出台相关措施,保障人才福利;卫生系统也将出台一些力所能及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卫生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最大限度稳住人才,同步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三管齐下。叶向阳提出,各级单位和医院也要出台相应措施,分头分工,包干落实责任,以最大力度向副高以上专业人才倾斜,并做好对人才的引进和培育等工作。(来源:东莞阳光网综合)
下一篇:市人民医院将试行东莞首个医疗意外险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