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举重在困境中坚守前行

东莞新闻网 抓起、深蹲、起立……动作一气呵成,164公斤稳稳抓起,坐在体育馆看台上,12岁的杨静涛注视着“师兄”唐标强,内心激动不已,一旁的队友欢呼了起来,杨静涛暗下决心,“以后也要参加这样的大赛”。
2016年全国男子举重冠军赛刚刚落幕,作为国家级年度赛事,比赛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优秀运动员参赛,让石龙镇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作为家喻户晓的“举重之乡”,石龙镇被称为“奥运冠军的摇篮”。不过,曾经的辉煌难掩现实的困境。值得庆幸的是,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石龙举重逐渐有了起色。
石龙举重从鼎盛走向衰落
10月23日,2016年全国男子举重冠军赛正式收官,这是石龙镇近年来举办的最高规格全国性体育赛事,比赛吸引了全国近300名优秀运动员参赛,运动员为历年最多。
作为“举重之乡”,又是此次赛事东道主,石龙输送的运动员自然备受关注。此次比赛,石龙举重健儿共有3名,分别是唐标强、谢安海、邓世伟。其中,谢安海、邓世伟角逐成年组69公斤级比赛,而唐标强则参加成年组85公斤级比赛。
广东体彩代表队表现突出,高闯以227公斤的成绩创造了男子105公斤级的全国挺举新纪录,成为本次比赛一大亮点。而在22日的比赛中,石龙举重健儿唐标强以164公斤抓举成绩夺得成年组85公斤级比赛抓举铜牌。
也许,一枚铜牌不足为奇,尤其在石龙举重辉煌的成绩面前,但这枚奖牌仍让人眼前一亮。
众所周知,石龙举重以陈镜开为起点,数十年来,走出了1000多名举重健儿,在国内外举重赛场上各领风骚,诞生了曾国强、叶浩波、陈伟强等众多冠军,让石龙囊括了举重领域几乎所有重要荣誉,“举重之乡”威名远扬。
不过,曾经的辉煌已渐渐远去,衰落随之而来。如今,国内外举重大赛颁奖台上,已鲜见石龙人的身影,成绩“一落千丈”。
“这些年来,石龙举重成绩起伏很大。”石龙举重训练基地主任、体校校长陈苏媚感叹道,无论是运动员选材、资金投入,还是家长观念等,每一个因素都制约着石龙举重发展,尤其是选材难题。
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应表告诉记者,经过前期调研发现,石龙举重从鼎盛走向衰落原因有很多,如人才积累、教练队伍建设、领导重视程度等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希望通过此次冠军赛,能够对石龙举重事业有所推动。
广东省男子举重队总教练陈伟强表示,石龙不仅是广东举重的起源,更是广东举重的福地,本次赛事广东队在比赛中发挥出色,取得了近年来最好的成绩,希望大家一起携手共进,创造广东举重新辉煌。
基地不拘一格选“苗子”
“通过举办这次比赛,无疑令全国再一次将目光聚焦到石龙这块举重热土上,这对当地体育事业极大鞭策和鼓舞。”石龙镇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年来石龙举重在艰难中前行,在困境中求突破,尤其在培养青少年人才方面。
14岁的蒋海斌练习举重已一年多,他是学员中为数不多的石龙人,经由父母推荐,到石龙体校练习举重,“我不怕吃苦”。不过,他内心早已定下目标:2018年省运会。
和蒋海斌不同,10岁的卢荣燊进入体校练习举重则有些偶然。记得有一次,体校的陈校长去卢荣燊家的饭馆吃饭,偶遇了卢荣燊,陈校长觉得他有练举重的天分,于是征求了家长意见后,卢荣燊很快成为举重基地的一员。
而10岁的李梓则是通过老乡介绍,一年多前,他坐车时遇见了一名老乡,“听说老乡在石龙练举重,就跟了过来”。
“现在选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到民办学校选,另一种是赴外地选拔。”石龙体校教练陈仲和告诉记者,以前石龙人崇尚体育,尤爱举重,选材根本没问题,从而创造了石龙举重的辉煌。现在,受诸多因素影响,只能从外地生源选拔,以广西、湖南等地为主。
选材也并非一帆风顺,因为体校和民办学校之间存在某些博弈。陈苏媚举了个例子,她曾到一家新莞人学校选材,确定了几名有资质学生,但学校就不肯放人,只因学生走了会让学校收入减少。
尽管选材上面临诸多困难,但石龙举重训练基地还是选拔了一批好“苗子”。目前,训练基地共有运动员44人,其中男运动员24名,女运动员20名。
“这批运动员还是不错的。”教练陈仲和告诉记者,将来应该会有很好的发展。陈教练带过很多运动员,其中包括刚获得铜牌的唐标强。目前,他还负责举重基地11名男运动员的训练。
整体而言,在青少年举重人才培养方面,石龙举重依然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去年11月,广东省青少年举重冠军赛在石龙举重训练基地举行,来自广州、深圳、东莞等17个城市近200名青少年运动员参赛,由15名石龙运动员组成的东莞队夺得12枚金牌、11枚银牌、7枚铜牌。
今年8月,广东省青少年举重锦标赛在潮州市举行,代表东莞参赛的石龙举重队以9枚金牌,7枚银牌,12枚铜牌总成绩,位列团体总分第三名。同时,东莞队还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
“这无疑是我们一直坚守的结果。”陈苏媚说,见证了石龙举重这30年来的变迁,还带出了世界冠军史丽华,也见证了石龙举重的衰落。十多年来,石龙举重一直没有放弃,一直在坚守。
举重训练应从兴趣入手
除了参加2016年全国男子举重冠军赛3名运动员外,目前在广东省队内,还有曾田甜、何尧延、吴海丰等6名运动员,这些都是近年来石龙镇输送的人才。此外,还有已取得一定成绩的陈幼娟。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石龙镇不拘一格选“苗子”,以及青少年举重人才培养密不可分。
在足球界,巴塞罗那的拉玛西亚足球学校颇有名气,其青少年培训体系十分完善,培养了许多世界级足球尖子,被称为“拉玛西亚”模式。经过多年努力,石龙青少年举重人才培养成绩不俗,这种模式或许可以借鉴。
这一点,陈仲和颇有感触。他表示,石龙举重要想取得好成绩,青少年人才培养方面必须进一步加强。首先,在选材问题上必须重视,尤其是相关配套建设。其次,必须进一步提高教练队伍待遇,打造一支优秀教练团队。目前,整个东莞仅有石龙一家基地,可以考虑扩大基地建行,进一步促进举重运动发展。
“在青少年举重训练方面,我觉得必须突破传统训练方式。”陈应表坦言,举重作为一项力量型项目,首先必须从兴趣入手,从小培养青少年兴趣爱好,让他们感受到“中国力量”的魅力,然后再进行专业训练。
但是,要想重振石龙举重雄风,光靠说说是不行的,石龙举重任重道远。对此,陈应表表示,除了优质生源外,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还要组建优秀教练团队,并形成一套成熟商业运作模式,但这些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接下来,希望通过国家层面来带动地方投入,进一步推动石龙举重发展。”陈应表说,石龙镇是中国举重“福地”,有着辉煌的历史,由于诸多因素造成,现在有所衰落。此次将冠军赛放在石龙举办,就是希望通过举办高规格比赛,吸引更多举重人才。
作为奥运会亚军,赖润明教练亲历了石龙举重的辉煌。2007年,他出任石龙举重训练基地教练,为省队输送了不少青少年人才,“未来,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毕竟石龙举重的底蕴摆在那里”。(来源:南方日报)
下一篇:中科院与广东院地合作 累计新增产值2600多亿元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