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未来五年发展经济是重头戏
东莞未来五年发展经济是重头戏
与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比,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更全面、内涵更丰富。“我们必须在确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阔步迈上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才能避免错失当前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才能走出一条经济结构更优、发展动力更足、体制机制更活、城市环境更美、人民生活更好的发展新路。”市委书记吕业升如是说。
吕业升认为,东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迈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将形成历史性交汇。那么,东莞在未来五年将如何率先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阔步迈进呢? 报告所透露的一系列举措中,发展经济绝对是重头戏。
吕业升在报告中表示,改革是引领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突破发展瓶颈的不二法则。目前,政府投资项目融资渠道较为单一,财政资金撬动效应不强,必须下决心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要编制中长期政府投融资规划,完善政府债务管理,积极推广运用 PPP 模式和研究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注重政府公共财政的放大撬动功能与市场主体的产业发展追求相结合,构建有系统规划、有政府财政支持、有社会资本参与、有市场主体投资运营及管理、有项目投资综合回报的投融资体系。
有效利用和对接资本市场,重点创新交通基础设施、环保基础设施、园区开发建设、民生项目实施的投融资模式。探索设立园区、境外投融资机构。统筹整合市属金融资源,灵活运用金融工具,鼓励社会直接融资,提升投融资效率。探索金融开放创新,用好用活政府引导基金,促进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基金、融资租赁等新型金融组织集聚发展,拓宽跨境融资渠道,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打造金融强市。
大力推动“放管服”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吕业升表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经济转型是东莞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事关东莞前途命运的一场硬仗。要深入实施“东莞制造 2025”战略,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推动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东莞创造、东莞服务提升,构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格局。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形成物联网协同、智能化管控、大数据服务的智能制造模式。着力培育莞产机器人品牌,完善智能制造产业链。
现代产业的集群化,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优势与持续发展优势的支撑。吕业升在报告中强调,东莞要着力将新一代电子信息、半导体、高端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培育成东莞新一轮优势主导产业。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培育发展“四新”经济,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优势产业融合。
吕业升表示,东莞要持续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支持加工贸易企业成立研发机构、加强技术创新、创立自主品牌、开拓内销市场、发展高端制造,培育一批产值超百亿元的骨干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报告提出,东莞的未来五年,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计划,推动环境质量根本性改善,努力建设高品质现代化城市。要坚持科学治水、系统治水,创新体制机制,落实镇街(园区)属地责任,开展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推进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化,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全面实施“河长制”,全面完成重点流域、内河涌污染整治和生态修复,彻底根除河道及内河涌黑臭现象,全面改善东莞市水系水质。
同时,着力打造一批水清岸绿的生态景观,提升一批森林公园、农业公园、湿地公园、街头绿地,形成“拥江抱湖、河海汇流、山水辉映”的城市魅力。
“国家赋予东莞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任务,是我市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的重大机遇。”吕业升表示,东莞要积极探索开放型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园区协同开放新机制、国际投资合作新方式、质量效益导向型外贸促进新体系、金融服务开放型经济新举措,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东莞经验。重点围绕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学习借鉴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
面对国际经济格局的深度调整,东莞必须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建设广东(石龙)铁路国际物流基地,打造“一港一铁”、“多式联运”工程。高标准规划建设中俄贸易产业园,构建中俄、中欧优质产品进出口交易平台。深化产业国际合作构建国际经贸合作网点,借助海外招商服务机构、海外重点商会等渠道,加强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地区的经贸联系以及高端制造、先进技术、新业态的招商引资。建立国际技术转移平台,加大支持企业“走出去”力度。积极争取承办国际高端会议展览、顶级赛事,加快建设国际社区,推进国际合作办学,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深度合作,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此外,东莞还需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拓莞港澳台服务业合作新领域,大力推进深莞惠“3+2”经济圈建设。广泛借助广州、深圳在科技、资本、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主动加强与广州、深圳在交通对接、产业互动、协同创新、环境治理等层面的全方位合作。
东莞非户籍人口数量庞大,不同类型的村(社区)并存,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任务艰巨。报告提出,未来五年,东莞要务实探索“政经分开”改革,厘清基层党组织、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组织的权责关系,稳妥推动基层组织重构,积极推进集体经济转型创新、稳步发展。逐步解决农村土地等历史遗留问题,夯实基层稳定根基。
完善非户籍常住人口融入东莞的制度设计,推动非户籍常住人口参与基层治理、共建共享发展成果研究出台租赁房屋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定企业信息公示和信用约束管理“两张清单”。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报告指出,东莞市土地开发强度大,空间资源紧缺,依靠传统的要素驱动和增量空间拉动经济发展已难以为继,必须走效益挖潜、内涵提升的集约发展之路,全面提升产业集约、资源集约、空间集约水平。
东莞要通过进一步完善产业用地政策措施,推进土地供应方式改革,加强用地指标统筹分配,提高土地供给效率。强化土地收储管理,探索设立封闭式土地收储基金。加强项目用地准入把关和批后监管,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组建城市更新机构,加快“三旧”改造,完善“工改工”政策,创新工业用房管理和土地开发模式,形成土地利用“倍增效应”。
吕业升强调,要创新园区开发模式,突破制约园区发展的行政管理、土地开发、投融资、交通联通等共性问题,“一园一策”推动园区加快发展。
东莞将以松山湖(生态园)、水乡管委会两个区域统筹平台与周边镇联动协同发展为试点,实施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服务前移,高标准开发建设片区重点区域,积极探索片区内在规划融合、土地开发、招商共享、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布局、干部交叉挂职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形成各大片区协同发展。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吕业升在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让东莞的发展更有“温度”,让群众的幸福更有“质感”。
公共服务是民生幸福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健全教育资源规划建设机制,新建扩建一批公办学校。完善积分制入学和阶梯式购买学位政策。推进办学模式改革,积极创建省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优化整合医疗资源,加快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实现分级诊疗。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积极打造健康东莞、卫生强市。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专业社工和慈善事业,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保障。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来源:广州日报)
下一篇:东莞累计查处61宗涉及市管干部要案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