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需造就一支结构优良人才队伍
东莞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需造就一支结构优良人才队伍
人是第一生产力,创新驱动的实质就是人才驱动。在日前结束的东莞市高层次人才活动周上,市委书记吕业升强调,东莞正处于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将以构建国家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为契机,努力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实现新的目标,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良的人才队伍。
为做好东莞的人才工作,东莞市人力资源局以创新理念为导向招引人才,根据东莞人才存量实际,抓住“引才”这个重点环节,注重工作实效,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东莞各项事业中来。与此同时,按照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要求,主动服务企业,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的人才条件,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通过持续深入地实施一系列人才战略,东莞日益成为集聚高端人才、迸发创新活力的“聚宝盆”,人才、产业、城市等逐步呈现齐头并进、共同出彩的多赢效应。
电影《钢铁侠》里的装备将要变成现实。“千人专家”吴代成领衔开发出了我国首个机器人外骨骼项目,同时实现我国第一套商业机器人外骨骼量产。这款机器人外骨骼跨界融合了电子、机械、仿生等领域技术,把从身体搜集到的数据发送到骨骼作出反应,指导设备工作,可作为医疗康复和辅助行走的智能设备。
11月24日,东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举行项目路演,包括“辅助行走机器人”在内的31个项目实现与投资人和企业的成功对接。据了解,活动共组织43个国内外创新创业项目参加,还特别邀请来自德国的专家携带7个项目参会。
笔者注意到,路演项目涉及人工智能、设备制造、医疗、基因工程等高科技前沿领域,又与东莞正在大力发展的智能制造、医疗器械等产业息息相关。因此,本次路演专门邀请创业导师、行业专家、企业家、风投参与点评,进行项目资金的对接,以促成高层次人才项目落户东莞。
据了解,仅在今年的活动周期间,达成高层次人才求职意向的有173人次,其中国内121人次、国外52人次;达成项目合作意向有18项,其中国内项目10个、国外项目8个。
事实上,东莞吸引人才离不开人才政策的优势。近年来,东莞根据企业呼声需求、政策落地情况以及国内外形势变化,通过建立“1+N”人才政策体系升级版等系列重大举措,进一步强化人才工作导向,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重磅打造人才型城市。
近年来,东莞密集出台了30多项人才政策,多项措施为全国首创。去年底又重磅推出《东莞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实施办法》《东莞市成长型企业人才扶持试行办法》《东莞市鼓励柔性引进海外专家来莞工作试行办法》《东莞市名师、名医、名家特殊津贴管理试行办法》《东莞市人才入户管理办法》《东莞市技能人才培养五年行动计划》《东莞理工学院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人才引进工作实施办法(暂行)》等系列政策。
目前,全市已经建立起了“普遍性人才政策+个性化人才政策+不同行业企业人才政策+特殊人才政策”的系列人才政策体系,涵盖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技能人才、高新企业人才等领域,如磁石一般吸引各类人才来莞。
蒋中林是东莞引进的第五批市创业领军人才,2014年来到东莞后,他创办了东莞市魔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得益于东莞良好的配套环境与政策支持,企业一年内便进入规模化量产,今年营业额将突破3000万元。
“东莞人才政策优厚,产业配套齐全,政府部门的服务结合企业实际,效率很高,来这里创业非常合适。”蒋中林说,公司在全国多个城市均有基地,相比而言,东莞对人才的扶持力度更大,这对企业招引人才都很有帮助。据了解,该公司成立至今已经引进60多名高素质人才来到东莞。
良好的人才储备让魔方新能源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短短两年多时间,公司已先后申请专利25项,获评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正在筹备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一名高层次人才可以带来一个科研项目,一个科研项目进而带动一个产业,人才优势最终将转化为发展优势。蒋中林的例子是东莞引进人才带动产业转型的缩影。
统计显示,这几年东莞已成功引进55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集聚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高端人才,通过这些人才带来的新思路、新产品、新技术,让不少相关的行业和产业发生了积极的“鲶鱼效应”。
近年来,大疆无人机红遍全球,而大疆无人机早已被引进到东莞。该企业进入松山湖短短几年,便打造了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孵化出李群自动化等国内高端机器人企业标杆,还带动松山湖集聚156家机器人相关企业,推动机器人产业在东莞发展壮大。目前,已初步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到系统集成商的完整机器人产业链条。
机器人产业能否在全球新一轮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据松山湖(生态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透露,通过全球化引智,松山湖已引进与机器人相关的院士1名、省国际科研创新团队2个、国家“千人计划”3人,已形成了一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世界级的机器人协同研发创新队伍。
不仅是机器人产业,东莞2013年在大朗镇成功引进了迈科锂离子动力电池研发与产业化创新团队,只用了3年时间,就实现三个科研项目的产业化,并且推动东莞动力锂电池产业在全国占据了领先位置。
“东莞的人才工作不仅细致扎实,而且注重服务与引导,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东莞华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经理宋永明是东北林业大学生物材料工程博士,他来到华立之后不断完善企业研发平台,使企业装饰面材等核心产品品质进一步提升。
去年,宋永明入选东莞第四批市创新领军人才,得到100万元的项目资助,研究方向为功能化木塑复合材料开发及产业化。在宋永明看来,这笔资助不仅是对人才的支持,更是一笔引导资金,引导人才向更高层次创新,实现更大价值。
目前,宋永明受资助的项目已经投产并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利润,预计明年4月在项目验收时,还会有进一步的完善。“这些人才政策都是留才的保证。我来东莞没有任何不适应,政府和企业对人才的支持和重视,都让我感到非常温暖。”宋永明说。
“主动服务企业,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的人才条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这是我们人才工作的关键。”东莞市人力资源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根据企业需求开展人才服务,注重人才政策的实效,真真正正帮助到企业。
今年7月,根据东莞企业的实际需求,市人力资源局与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合作,选派了16所高校的34名博士,组成“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团东莞分团,派驻东莞中子科学中心、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正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和博士后工作平台开展驻点工作。
驻点期间,博士生积极开展工作,将自身专业优势和企业需求对接,有效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发挥了显著作用。统计显示,共梳理分析企业技术难题62项,提出企业生产工艺优化方案41个,参与编制企业科技计划项目11项,撰写技术报告27份,开展各类科研试验19次,协助解决技术难题32项,为驻点单位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支持。
而为了让企业更深入地了解人才政策,该局从相关业务科室抽调多名业务骨干,组成人才政策宣讲队,深入镇街(园区)人力资源分局、大型工厂企业开展博士后工作站、莞籍人才深造资助、柔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成长型企业人才扶持等人才政策宣讲10余场次。同时,通过上门服务的形式,进一步拉近了与企业的距离,取得了企业的信任,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做出了应有贡献。
■数读
实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计划
2009年开始,东莞每年引进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先期给予100—200万元的启动资金扶持,后期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再给予100—300万元的创新创业奖励。经过近几年积累,已成功引进55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其中省级领军人才2名,累计财政投入6000多万元,取得较为明显的人才集聚效应,带动引进人才200多人,形成237个专利成果,带动企业研发投入1.69亿元,11个领军人才项目实现产出。
实施博士后培养工程
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33人,在站博士后54人。2016年东莞新获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9个,截至目前,共建立各类博士后科研工作平台68个。东莞博士后科研工作平台已与超过50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主持参与国家项目26项,承担省部级重点科技项目56项;累计获批专利285项,发表论文论著达305篇;相关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累计达11亿元。
实施专业技术人才提升计划
通过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认定15个市级继续教育基地,每年完成继续教育培训近8万人次。目前,东莞取得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总量突破20万人,其中,高级职称1.1万人,占5.5%;中级职称7.3万人,占35.6%;初级职称12.1万人,占58.9%,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逐步提高。
优化人才相关政策办理流程
优化人才服务,提供各项优惠政策,完善人才入户、政策资助和人才交流等各项服务措施和流程。
■举措
以创新理念为导向东莞大力招引人才
海内外“千里马”云集到来寻“伯乐”,成就了东莞人才结构的改善变化。
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7.5万名高层次人才,其中,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31名,省市创新科研团队55个、省市领军人才55名,技能人才近30万名。高层次人才总量和人才载体建设情况均居全省前列。
在今年的东莞市高层次人才合作周上,众多企业与人才成功“牵手”,达成如此高效的合作,其背后是东莞人力资源部门创新理念的诸多扎实工作。
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为帮助企业招引更多合适人才,市人力资源局提前向全市企事业单位征集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技术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需求,力争早宣传发动,及时掌握企业实际需求,做好精准服务对接,并给企事业单位预留了充足的需求梳理的时间,使得上报的需求具体详实,富有针对性。
与此同时,组成专项调研小组,实地调研了部分镇街(园区),了解其人才和项目需求,并通过上门服务或召开座谈会的形式,有针对性地掌握了广东(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等20家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
经过前期筛选,共邀请43家单位携200多个高端人才岗位需求和19个合作需求项目到人才交流洽谈会现场设展,参会单位既有科研院校、事业单位、高科技企业等往年积极参会的单位,也有一批往年较少参会的,如TTI科创集团、兆生家具等因转型升级急需高层次人才支撑的传统制造业骨干企业。
在此基础上,组织报名参会人员与企业逐一对接,筛选出海内外博士、高校代表294人邀请到会,其中国外院校152人,国内院校142人。通过安排高层次人才与企业的提前对接安排,有效提高人才与企业的匹配度和洽谈成功率,在人才洽谈会短短的2个小时内,已达成求职意向的173人次,其中国内121人次,国外52人次,达成项目合作意向18项,其中国内项目10个,国外项目8个。
名企名校行活动渐成品牌
今年以来,东莞在成都、哈尔滨、西安举办了“2016东莞名企名校行”招才引智活动,并组织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东莞中子科学中心等121家重点企业和科技创新平台参加活动,共面试高校毕业生8000多人次,即时达成录用意向932人,其中硕士以上101人。
活动已经成为东莞招才引智的关键品牌。今年活动促成东莞5家企业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3所高校达成6项合作项目。活动期间还组织27家企业参加由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在哈尔滨和西安举办的全国博士专场招聘会,发布招聘岗位162个,达成招聘意向63人。
此外,市人力资源局还利用参加各类人才展会机会开展人才招聘。参加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第七届高级人才洽谈会,现场共洽谈49人,其中博士31人、硕士18人。参加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共吸引了150多位海外高层次人才交流洽谈,其中有创业意向的20多人、就业意向的30多人、寻求技术交流合作的20多人。组织东莞高科技企业参加第十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并拜访和参观了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中关村创业大街、启迪创业孵化器,详细了解他们在人才引进和孵化服务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并建立日常联络机制,为东莞引才牵线搭桥。(来源:南方日报)
下一篇:东莞供电局全力做好供电保障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