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

南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
“十二五”以来,东莞南城坚持不懈深化改革,破解难题,在关键领域推出多项具有南城特色、有利长远的改革措施,啃下了一批困扰多年发展的“硬骨头”,增强了发展活力,城市中心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也实现了新的跨越。
特别是近年全力推进“六个之城”建设,南城在经济转型、城市建设、环境保障等方面积蓄的厚实能量逐步释放,新的综合竞争力正在形成。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南城生产总值达到352.58亿元,是2010年199.6亿元的1.77倍,年均增长12.05%;税收总额、人民币存款余额等多项重要发展指标实现五年翻一番。
展望“十三五”,中国共产党东莞市南城街道第十次代表大会报告指出,未来五年,南城主要发展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工商税收总额年均增长10%左右,经济发展继续走在全市前列。通过努力,实现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城市品质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治理能力显著增强,民生福祉显著改善、党的建设显著加强。
南城将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高水平建设城市中心为总目标,以全力打造东莞总部基地、金融中心,争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区为总要求,围绕将南城建设成为富裕之城、美丽之城、生态之城、文化之城、法治之城、平安之城的工作思路,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2016月11月18日,广东沃杰森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新三板”,成为东莞为数不多率先登陆资本市场的环保技术企业。
这本是市内一家普通的环保企业,2012年前后,在位于南城的东莞市清研公共科技服务中心帮助下,沃杰森与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展开产学研合作,此后企业环保技术在多个方面取得跨越式突破,并由此进入了高速成长的快车道。
2015年前后,沃杰森将企业总部整体搬迁到位于水濂山的联科国际信息产业园,为企业的发展插上另一对腾飞的翅膀。作为广东省重点项目,联科一期项目交付使用前后不过一年多时间,便已成功进驻创新型企业70余家,园区通过发挥从IDEA到IPO全链条孵化服务的优势,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企业提供差异化的精准孵化服务。
以沃杰森为例,针对这类成熟型企业,联科引入“一券三师”等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上市辅导与培育,扶持企业上市,并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多种形式的融资和再融资,最终帮助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实现共赢发展。
沃杰森和联科的发展,无疑是近年来南城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缩影。
据统计,“十二五”以来,南城先后建设完善了6个科技产业园,目前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省级孵化链条建设单位1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科技载体数量和质量处于全市前列,并孵化和培育了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
目前,辖区拥有在孵企业超2000家,聚集了创新型人才超2万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比2010年增加41家,仅在2015年就增加24家。五年间,街道专利申请量总数达7384件,专利授权量总数达5423件。2015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达54.03亿元。
同时,南城也积极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以及商贸服务提挡升级,一批优质项目持续引进和就地增资扩产,为南城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就在上周,全球碱性电池生产企业——金霸王正式提出,计划从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陆续从美国搬迁6条碱性电池生产线到南城,项目总投资7000万美元左右。届时,年产电池15亿粒。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金霸王实施“倍增计划”的前不久,海金杜门也在南城增资扩产。这家全球领先的定量吸入器(MDI)深拉深铝和不锈钢罐生产商,拟在位于南城的东莞海金杜门厂内的空地新建一工厂,用于生产医药医疗器械产品——定量吸入器(MDI)。新厂厂房面积为2000平方米左右,生产设备投入5500万元,年产量初步预计1亿支。
一连串全球行业巨头逆势增资扩产的举动显示着,世界各地投资者对于南城创新驱动发展的信心。
面对全新的发展机遇,南城街道党委书记陈桂明表示,未来五年,南城大力实施创新主体培育,让发展动力更足,新动能逐步挑起大梁,旧动能不断焕发生机;争取到2020年,南城在孵企业达4000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00家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R&D)达到4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00亿元以上;辖区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300件以上,引进和培育一批省市创新科研团队、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完善建设一批高质量科技孵化器、加速器。
他透露,南城将研究出台鼓励政策,从经济奖励、学位供给等方面入手,对总部企业进行鼓励,吸引更多的企业在南城设立总部,争取到2020年,培育出不少于10栋税收亿元楼,努力使南城逐步成为区域性科技企业总部基地。
在东莞,南城被普遍认为是城市金融中心所在。过去这些年,南城也一直全力向这一目标迈进。仅过去五年,南城便新建了东莞众创金融街,在全市成立首个“镇级”金融办,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保姆式服务。
至2015年,辖区聚集各类金融机构289家。金融街签约进驻企业31家,为全市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融资额累计达90亿元。
2015年,在国地税组织的税收当中,金融保险业各项税收30.9亿元,增长44.5%,是拉动街道税收增长的主引擎;当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8.3亿元,同比增长12.7%,拉动GDP增长2个百分点。
金融业对南城经济增长贡献度日益提高的同时,南城也成为东莞众多金融试点的先行区。
就如南城党代会报告所言,未来数年,发挥金融中心优势,持续探索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有机结合的机制体制,将成为这一城市中心区进一步发挥创新强核作用的重要工作。
根据报告,“十三五”期间,南城将重点加强东莞众创金融街建设,进一步促进金融业集聚发展,争取到2020年再吸引不少于40家金融机构在南城设立区域性总部;积极开展金融街管理服务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产品创新,全面加强对科技型、创新型、创业型企业的金融支持,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益。
在此基础上,南城还将探索建立民间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孵化中心、民间金融商会等服务平台,推动金融资源整合;研究出台金融人才奖励、上市政策奖励、重点企业落户奖励、总部经济政策待遇等政策措施,切实增强金融企业发展动力;同时探索聘请专业第三方,对辖区中小金融机构定期进行风险巡查,及时防范发现处置金融风险,通过多方面努力,全力把南城打造成东莞的“金融绿洲”。
衡量一个城市中心区的发展水平,除了要看是否拥有过硬的经济指标,也要看有没有能吸引人才不断前来发展的城市魅力。
从目前来看,东莞全市范围都面临开发强度偏高、生态负荷过重的制约与挑战,作为城市中心区,南城所面临的命题更加错综复杂。对此,南城党代会报告明确,“十三五”期间,当地将坚定不移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动美丽城市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一方面,南城将坚持科学规划,腾挪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建设美丽的城市中心。
具体来说,将按照全市“一中心四组团”的发展格局,以改善人居环境、保障产业发展和满足民生需求为重点,合理规划产业、生活、生态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同时突出西平新行政文化中心区建设,加快完善公共事业设施和大型商业机构布局,使之成为具有行政、教育、文化、商业等各种功能的集聚区域;推动城市更新,加快推进以支撑产业发展为重点的“三旧”改造,推动有条件的旧工业片区“三旧”地块由单一生产能力向城市综合功能转变,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承载力,将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努力打造一批城市景观新地标、产业发展新载体、宜居生活新社区,推动经济产业和城市面貌双提升。
另一方面,“十三五”期间将完善城市功能,推进供电、供气、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充足的城市资源供给。
具体来说,南城将积极推进生态水利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确保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增强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推进城市路网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利用地铁2号线开通的契机,完善公交路线、站点设施,开展人行天桥建设,构筑便捷顺畅的城市路网和公交、步行体系;推进交通综合治理,全面更新重点部位、路段交通安全设施,增加停车场点,加强交通管理,消除交通隐患,营造安全、畅通、文明的交通环境。
南城还明确,加快城市管理精细化进程,力争在一年半内取得明显成效,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实现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全面提升。
争取用2年时间,完成辖区14个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同时加快实施中心区灯光夜景工程等市政工程,为城市中心增加美丽亮点;并继续开展宜居社区创建,争取到2018年前完成7个社区的创建工作,使南城街道所有社区全部创建为宜居社区。
南城还将全面打响治水攻坚战,力争五年内整治污染河涌3465米,同时拟投资约4亿元,完成莞太路环城路桥底、新基河系统整治等项目。
通过大力实施“森林进城、森林围城”战略布局,南城还将利用“三旧”改造和社区建设的契机,实施一系列生态林业工程。加强总面积约179公顷的27个“小山小湖”的规划管控,强化社区公园和街角小公园建设,实施“见缝插绿”工程,提高城市绿化率和森林覆盖率,到2020年实现森林覆盖率超过36.5%。
在谈及东莞要坚持“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这一价值追求时,东莞市委书记吕业升曾深入解读,人民生活更好,群众有更高质量的就业、更好的教育、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高的文明程度、更安全的社会环境,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是衡量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
过去五年,围绕全力以赴惠民生、促进发展成果共享、实现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南城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推动民生事业迈向更高水平上作出了众多有益探索。
比如在教育领域,过去数年,南城实施“一校一策”,深挖学位潜力;规范招生工作,促进教育公平;停止南中高中招生,集中力量办好初中;深化教育机制改革,创新南中托管;盘活各类资源,加快学校幼儿园建设;积极外引内培,实行奖教奖学,强化激励机制,促进了教育事业显著进步。
目前,南城基本形成了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社区教育和国际教育在内的较为完备的多层次、多元化教育体系,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获得极大提升,被评为东莞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镇街和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
据南城街道办透露,“十三五”期间,当地将继续积极发展教育惠民,全面发展教育事业,重点抓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力争五年内再建三所公办小学和一所公办幼儿园,继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拓展丰富南城阳光教育品牌。
还值得关注的是,在公共医疗卫生领域,接下来数年,南城将发挥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优化就诊流程,完善功能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南城医疗大楼建设工程,选取1至2个重点学科进行专项提升,争取跻身市、省级医疗卫生重点学科,进一步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检验防疫基础建设,提高疾病防控能力。
未来,南城还将积极推广“诊疗一卡通”宣传应用,各险种由“逐步推进”改为“一步到位”,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以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灾害应急救助为基础,以临时救助和慈善援助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可以预见,在共享发展理念的整体统筹下,未来数年,南城的发展成果将在更多领域共享惠民。
■“六个之城”能量释放进行时
●富裕之城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1亿元,是2010年116.7亿元的1.6倍,年均增长9.9%
2015年,村组两级集体总资产86.14亿元、净资产77.88亿元,分别比2010年的73.59亿元、51.88亿元增长17.1%、50.1%
●美丽之城
五年完成街道属大小重点工程165项,完成建筑、装修、园林面积39万平方米,新建、改造道路13公里
14个社区获得“广东省宜居社区”称号,2个社区获得“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称号
●生态之城
先后有14个社区获得市级生态社区称号,涉农社区创建比例达100%
南城获得“广东省生态乡镇(街道)”称号,“国家级生态乡镇”顺利通过专家组评估检查
●文化之城
南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17个社区成功创建市文明社区,创建率达95%。白马社区被省命名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南城有5人被评为“中国好人”
五年间各类文艺创作大赛获得国家级金奖2个,省级金奖12个,市级金奖34个
蚝岗贝丘遗址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治之城
在全市率先建成综治中心,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资源整合
建成17个社区综治工作站、5个企业综治工作室
有效化解一批集体访、重复访的问题,自2013年起,每年信访总量减量在13%以上
●平安之城
五年未发生重特大恶性案件,2015年刑事案件破案数比2010年增长42%
五年无较大以上事故发生,无重特大火灾安全事故,无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五年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32万起,188人涉嫌危险驾驶罪和交通肇事罪被刑事拘留。(来源:南方日报)
下一篇:万江积极发挥优势条件扮演城市转型发展重要角色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