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坑、洪梅将试办“护养院”

东坑、洪梅将试办“护养院”
养老问题是个大问题,尤其是对于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护理更是困扰着千家万户。统计显示,2015年,东莞老龄化率达15.26%。人口老龄化呈现基数大、增速快、寿龄高等特点,家庭养护难以为继,养老机构尤其是具备医疗功能的养老机构需求越来越大。
在这次政协会议上,农工党东莞市委会建议“建立护养机构,补齐东莞医养结合短板”,让一些无法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能到医养结合的护养院养老,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让失能、半失能老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有一个有尊严、稳定而安全的就医养老环境。
市卫生计生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局已在1月5日于官网公布,就《东莞市关于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今年将建成一批医养结合结构,其中,东坑医院和洪梅医院将马上启动试点。
广东医科大学养老产业研究院院长谢培豪告诉记者,目前东莞大部分养老机构着重于集体照护生活,呈现“能医不能养,能养不能医”局面,能为患慢性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几乎没有。
农工党东莞市委会在调研后发现,由于受传统医疗保障模式的限制,东莞基本医疗保险主要参保人住院治疗、门诊大病治疗的费用,社区和家庭的医疗护理保障尚属空白。“在医院和普通养老院中间应该有一个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过渡地带,让能够自理的老人居家养老,或选择入住普通养老院,而一些无法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则可以选择医养结合的护养院养老。”
农工党东莞市委会建议,可先建立医养结合公立护养院,先解决失能、半失能老人医疗照护问题,鼓励现有养老和医疗机构结合,走合作、共同发展道路,建医养结合“公立护养院”。而对于东莞一些病人不多、设备简陋的镇街医院而言,从医院转型成“护养院”是一条难得的出路。
市卫生计生局副局长张亚林1月5日参加一个会议时也表示,在医养结合方面,东莞存在短板,今年开始,东莞在医养结合方面会有一个崭新的面貌。市卫生计生局官网同日挂出的“关于公开征求对《东莞市关于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的意见”公告佐证了张亚林的说法。上述实施意见称,今年东莞将建成一批医养结合机构,培养一批符合需求的专业化医养结合人才,发展一批有能力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根据上述实施意见,今年,东莞选择两家公立医院、两家公办养老机构、1~2家民办养老机构或民办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其中,东坑医院和洪梅医院将马上启动试点工作。
上述实施意见特别强调,镇街医院特别是床位使用率不高的医院可设立老年病科或组建医养结合病区、护理院,转型为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接续性医疗机构。
《东莞市关于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几大利好:
利好一:老人就医将有绿色通道
80%以上的全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设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
利好二:养老机构要提供医疗服务
各类养老机构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开展协议合作,确保入住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
利好三:社区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
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合作,为社区及居家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等服务。这意味着,社区须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机构。
利好四:小区内增办社会养老机构
在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内增加社会办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建筑面积的,可不增收土地价款。(来源:广州日报)
下一篇:东莞1817个事项有望纳入“一门式”政务服务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