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将全面推进卫生强市建设
今年将全面推进卫生强市建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卫生强市建设,其中提到将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力争基层诊疗服务量占65%以上。对此,与会的代表委员都充满期待,并对我市早日全面实现分级诊疗提出了建议。
近年来,东莞以社区首诊、逐级转诊的社保报销制度为经济杠杆,以结算方式为动力,主动引导参保人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近就医。从08年以来,东莞市通过政府办、政府管的方式建设了401家社区卫生机构,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个,卫生服务站368个,服务范围基本覆盖了全市591个村社区,老百姓步行15分钟就能找到提供基本医疗的网点。
目前,东莞市社区门诊的参保人年就诊人次由2009年建设之初的686万人次,增长到2015年的1863万人次,年增长率达33%。2016年1至9月,社区门诊的参保人就诊人次已达到1454万人次。尽管如此,不少参保人依然选择往市中心或广州等地的大医院里挤,
在民革市委会日前提交的一份提案中指出,虽然目前已有许多惠民利民的医改政策,但“看病难”问题仍然突出。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基层医院、社区卫生门诊“门庭冷落”。大医院大专家在忙着看头疼脑热的“基层病”,而部分基层医院、社区卫生门诊的医生因“无病可看”,只好被“闲置”,这一热一冷突显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未来一段时期将全面推进卫生强市建设,其中,分级诊疗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力争基层诊疗服务量占65%以上。如何早日实现分级诊疗呢?市委书记吕业升在参加麻涌代表团分组讨论时提出,医改是今年东莞各项工作的重点之一。要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必须先练好内功。目前,市里正采用市镇共建的模式,统筹规划一批区域医疗中心,初步选点在石龙、虎门、塘厦、常平、麻涌等镇。他认为,在统筹全市医疗资源的同时,如何科学布局才是关键。对此,他建议,高端全科医院可集中在市区,镇区医院突出办专科,这样既提高收益,又聚集人群,另外又腾出了空间和资源,为东莞的医疗卫生系统培育和储备人才。
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分流逐年增长的就诊人员无疑是推进分级诊疗的有效举措,但是,群众是不是愿意去?基层是不是接得住?上级医院是不是愿意放?东莞市卫生计生局局长叶向阳日前接受记者访谈时也作了回应。
他表示,分级诊疗可以用16个字概括: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而区域医疗中心是处于市医院和镇街基层医院中间的层次,将来这个区域医疗中心会收归市属管理,一方面提高它们的体量、服务能力水平,方便他们吸引人才,也方便附近的群众到更高层次医院就医。这五个区域医疗中心建起来以后,整个东莞市医疗服务体系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当然,目前仍面临诸多难题,但卫计局已着手制定相关方案和细则。希望通过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分级诊疗制度,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为突破口,到2017年底力争东莞市民65%以上都要留在基层机构诊疗,到2018年底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
针对当前我市分级诊疗的现状,民革市委会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例如市各大医院应办成疑难、危重病的诊疗中心和教学、培训、科研基地,指导基层医疗工作,不盲目扩大规模,打造精品医院。各级医院要设立分级诊疗科,合理分流就诊患者,除急诊患者外,其它患者均应在社区、基层首诊,上级医院凭下级医院转诊证明,开通绿色通道,收住入院。同时要完善信息系统建设,依托信息平台为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制定基层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鼓励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工作,缓解医疗卫生系统人才紧缺的现状。(来源:东莞阳光网)
下一篇:东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水治理技术供需洽谈会举行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