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高层次人才和旁听人员座谈会举行

东莞高层次人才和旁听人员座谈会举行
昨日,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了高层次人才和旁听人员座谈会,来自多个不同领域的10名高层次人才和55名旁听人员参加了会议。他们提出利用文化馆为产业工人实施“文化服务”、建立社会帮扶网络关心吸毒人员子女等意见和建议。
据悉,座谈会上搜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市人大将转送给市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处理。
“东莞外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接近80%,他们绝大多数是一线产业工人,对东莞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东莞市文化馆馆长黄晓丽作为高层次人才发表建议时表示,由于产业工人文化素质相对不算高,给社会管理带来一定压力。
“是否可以用‘文化维稳’的理念来做文化,借助文化服务为桥梁,让产业工人在这个城市有更强烈的归属感、存在感。”身为东莞市文化馆馆长的黄晓丽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产业转型发展的“倍增计划”,其实也可以融入产业工人素质“倍增”的内涵,使东莞不仅成为产业先进的“世界先进制造之都”,还是产业工人素质一流的“先进制造之城”。
如何实现产业工人素质“倍增”呢?黄晓丽建议,要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发挥文化馆、镇街文化馆(站)、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作用。目前,东莞是国家数字文化馆试点城市,将有铺开全民艺术普及行动计划,并将在33个镇街建成数字文化馆总分馆制。如果能够重视文化馆领域的资源,积极尝试与有关部门进行“跨界合作”,让文化馆的资源能成为普法、科学、社保、安全、医疗等部门开展宣传教育的平台,将有利于助推社会城市文明创建。
来自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李茂荣作为旁听人员参加座谈会。他透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东莞市早教机构有800多家,而广州有超过1200家,深圳超过900家。东莞的早教机构基本上都是私人办学。由于一直没有规范的管理,早教机构的门槛不高,对师资的准入条件也没有相关规定,从而导致东莞的早教机构的教学质量良莠不齐。
李茂荣认为,东莞应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由政府出面,拨出专项资金重点扶持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课题研究,推动政府主导的0~3岁儿童早期家庭教育公益服务模式的建立,强化公益服务特色。围绕“早期综合发展”目标,建设东莞市有影响力、公办的科学育儿示范基地,为东莞家庭、社区、儿童提供全面优质的、公益性的0~3岁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理念示范、功能示范、队伍示范、行动示范,打造优质示范性早教机构。
此外,还应加大早教师资培训力度,为市内早教机构输出优质师资力量。
旁听人员肖岱彤关注的是吸毒人员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问题。她在昨日的座谈会上表示,吸毒人员子女是近年来逐渐衍生和正在成为一个需要广泛关注的特殊群体。截至目前,东莞市累计查获在册吸毒人员3万多人,仅2016年强制戒毒人员就有5034人,不少强制戒毒人员家庭中有未成年子女。
“吸毒人员未成年子女由于缺少亲情的关怀和爱护,性格和行为容易偏激,价值观容易扭曲。”肖岱彤认为,目前,社会救助机制缺失,在打击毒品犯罪的同时,对涉案人员的子女关注力度不够,缺乏系统性、体系化的社会关爱和救助机制。
对此,肖岱彤建议东莞应建立社会帮扶网络,集纳社会各方力量,发动各种社会力量开展送温暖活动,并使之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利用民间和社会团体等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力量,如团体、基金会等,大力发挥第三部门和社会志愿者的支持作用,积极发展专门为吸毒人员子女提供支持、保护和服务的慈善机构。
同时,涉毒人员子女的心理帮扶也需兼顾。“司法机关在办案中,可邀请心理学专家、社会调查员提前介入。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涉毒人员子女,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帮扶,排解其心理障碍,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对在经济上缺乏生活保障的涉毒人员子女,社区和民政部门可以不定期地上门看望、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对没有合适监护人的涉毒人员子女,福利院、社会机构可介入照顾未成年子女,协助指定监护人等。” 肖岱彤在建议中还这样谈到。(来源:广州日报)
下一篇:建议:构建胸痛急救体系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