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ofo被疑数据“造假” 在透支用户公信力?

  近来一直因为机械锁漏洞和车辆损坏率高而陷入用户舆论旋涡的ofo共享单车,又被外界曝出“造假”。而且,还有用户历数了小黄车从数据到公关,从市场份额到技术的N宗“造假”事件,让人大跌眼镜。
 
 
  4月17日,ofo共享单车宣布进入遵义,同时宣布这是其进入的第70个城市。而很多眼尖的用户指出,就在两天前的4月15日,ofo共享单车还在自身APP内称“ofo第46城桂林,我们来了。”时隔一天多,这个数字竟然神奇的变成了70城。要知道,投放一个城市光单车运输也要一个城市,更不用说前后端对接等琐事。所以说,这种凭空而生、坐火箭般的数字,沦为了业内人士的笑柄。
 
  4月17日上午10时,记者再次登录ofo共享单车APP发现,ofo进入桂林时的图片已经找不到,只剩下ofo进入遵义的图片。
 
  ofo共享单车被各界质疑“造假”,已不是一次两次。今年3月底,ofo宣称自己日订单量超过1000万单,这个数字出炉后立即遭到专业人士的质疑甚至是抨击。根据权威数据调查公司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2017中国共享单车行业研究报告》,今年2月底,ofo的周活跃用户量仅为369.1万人,平均每天仅为约53万人。如此低的活跃用户量,如何在短短1个月内暴增近20倍?大概只有“造假”这一种解释。
 
  而且,有一位虎嗅网用户指出:很多时候使用ofo共享单车,输入密码后解不开锁或输入密码后才发现是故障车,有几次甚至接连遇到三四辆没法骑的小黄车,这种情况下ofo共享单车是不是都算作了日订单?
 
 
  其实,ofo被各界质疑“造假”并不冤枉,很多时候ofo急功近利的行为的确太过“直白”。3月30日,ofo多地微信公众号推出头条宣称3月2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ofo小黄车骑行闯世界”,并放出报纸截图。可很快就有人们拿出当天的《人民日报》,并发现头版根本没有任何ofo的消息——人民日报头条居然是ofo公关PS的。在被网友指出造假前,不少微信公众号,甚至是门户网站都进行了转载。“勇敢”造假的ofo引发如潮质疑。
 
  还有用户指出,ofo几乎堪称全方位“造假”——连客服电话都不是真的。ofo 官网上公布的客服热线是虚假号码,根本打不通,用户只能通过微信、邮箱留言等待处理。很多退押金的用户,也被“绊倒”在假客服上。
 
 
  共享单车逐渐进入到“技术致胜”的下半场,以数量战为核心策略,依然在使用机械锁并且不具备技术优势的ofo共享单车,为了获取到话题热度和公众注意,采取了剑走偏锋“造假”的做法,可这种做法即使博得人们一时的关注,代价却是一次次失望,消费和透支用户公信力的结果恐怕只能是被市场抛弃。
 
上一篇:周航这次把投资人的职业情操踩在了脚下
下一篇:摩拜赖着押金不退 靠垃圾短信轰炸用户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