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笑艳——85后美女古籍修复师
张笑艳——85后美女古籍修复师
“古籍是流转于岁月中的智慧结晶,是历史长河的见证者,延续文明的重要载体。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不被妥善保存的古籍会发生破损、虫蛀、焦脆等问题,而古籍文献修复师的责任就是将它们的‘病’治疗好。”85后美女古籍修复师张笑艳正是那一个古籍文献修复师,她用她的巧手让“患病”的古籍有了重新被阅读的意义。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前,记者走进了张笑艳的工作地点——位于东莞莞城图书馆内的“古籍文献修复室”,这也是东莞市首个且唯一一个“古籍文献修复室”。
张笑艳毕业于东莞理工学院的中文系,之前她从事过记者、策划等工作,机缘巧合下她结识了原省博物馆从事修复工作逾三十年的钟卫平老师,之后便痴迷上了文物修复,并成为了钟卫平的徒弟。
之后的8年,张笑艳只要有时间,就会往东莞的“榕树头”古籍地摊市场跑,去淘那些价廉的、别人都不要的破烂古籍,好用它们来练手。
2015年,张笑艳受命成立东莞市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古籍文献修复室”。8年来,她参与修复的作品有东莞鸦片战争博物馆馆藏清代人物象牙扇、明代仇英手卷等。而单独完成的修复作品有莞城图书馆馆藏民国《非非画报》、木鱼书及原东莞博物图书馆古籍《诚斋集》等。目前,张笑艳已经是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会员。
“古籍的‘伤病’主要有虫洞、粘连、霉变等,不同的伤病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有时还得自己创新。”张笑艳告诉记者,一般的古籍修复业内都是选用塑料薄膜来做修复打底,但在修复木鱼书的实践中她发现这种方法根本行不通,后来她想到了用无纺布来做木鱼书书页的修复打底。“木鱼书太焦脆,看上去好像完好,但实际上非常脆弱可能稍不注意就全部碎掉了。”
张笑艳通过自己不断实验,终于寻找到了新的办法解决了木鱼书的修复难题。因岁月侵蚀,大多书籍已布满灰尘,破损不堪,有的甚至絮化到不能打开。修复过程中,张笑艳几乎都需要完全将整本书拆散,然后对损坏页修补,首先就需要用无纺布来做修复打底。修复过程中需要用专用的弱碱性水来给古书页脱酸。这个浸泡过程约需要1分钟,之后张笑艳需要小心地用湿毛巾慢慢地将书页上的水吸干,再用小毛刷均匀地将糨糊涂抹在受损或缺失古书页边缘,把修复用的竹纸小心地贴补在缺失的部位,最后需要用小镊子沿着古书页的一些焦脆边缘,将一些多余的竹纸一点一点地清除。
书页的缺损部位修补好后,就可以对虫洞进行修补了。将虫洞修好后,张笑艳还得再用皮纸进行“加固”工作。“每一环节都极度考验技术和耐心。”张笑艳笑称,修复古籍是一项急不得的工作,有时一个月都不一定能完成一本,但每次修复完一本古籍,自己都会有很大的满足感,“经过修复,部分古籍则能重新被阅读和使用,得以继续流传。”(来源:羊城晚报)
下一篇:横沥将举办系列“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