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东莞社保通让参保市民享有更多社保改革获得感

  东莞社保通让参保市民享有更多社保改革获得感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进步的“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和社会公平的“调节器”。
 
   社保志愿者平均每人每年回答1372条问题,打造东莞社保政务微信服务百万粉丝,让每个村(社区)坐拥近2个社保医药定点机构,推动非莞籍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降低企业社保费率,还给企业与职工发放补贴……
 
   近年来,东莞社保通过不断提升一系列服务质量,增加高质量的社保公共服务供给,让广大参保市民享有更多社保改革的获得感。
 
   “医疗生育保险怎么报销?”“社保怎么购买?”“养老保险怎么领取?”“社保账户怎么查询?”……每个手持社保卡的东莞人都会遇到这样形形色色的问题。
 
   东莞市社保局曾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统一分类,发现问题主要涵盖社保关系、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5大领域。
 
   东莞市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些年来,即便全市社保部门在不停地做社保知识宣传与讲解,但市民们遇到具体的问题总会想起咨询社保部门。
 
   为了应对市民咨询,除了传统的咨询服务热线,在网站流行的年代,东莞市社保局还组织人力接受市民们网上咨询。后来,微信成为市民们普遍流行的社交与获取信息的工具,东莞市社保局又在微信公众号开放咨询端口。
 
   为了方便与及时回复市民咨询,最近两三年,东莞市社保局发动全市社保部门,组织了一支129人的社保志愿者队伍。这支队伍熟悉社保政策法规,都是社保业务的能手。
 
   数据显示,仅在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这支129人的社保志愿者队伍利用下班时间、周末时间、节假日等业余时间,解答网友问询176933条。这相当于每个社保志愿者每年要回答1372个问题。若换算成每天的话,则每个社保志愿者每天要回答3.75个问题。
 
在社保志愿者当中形成一条不成文的共识,那就是每一个提问在24小时内必须予以解答。一个叫“lg莲”网友评价道,“(东莞社保)以最默默的方式陪伴着我们。”
 
   “小磕小碰,有你在旁; 失业茫然,有你担当; 大病之时,有你护航,因为有你,一路暖心同行。”一名“社保姐姐”的粉丝这样留言道。
 
   为了主动适应市民社交与获取信息的新习惯,2014年4月,东莞市社保局推出“东莞社保”官方政务微信公众号,并很快在微信公众号里打造“社保姐姐”亲民卡通人物,推出暖心沟通与服务,深受市民认可与热捧。
 
   截至今年5月底,“东莞社保”微信关注量突破110万人,也就是说,在我市826万常住人口中,每8个市民,就有一个是“社保姐姐”的粉丝。
 
   东莞市社保局利用该政务微信大号“做足了文章”。据记者统计,3年来,“东莞社保”陆续推出了多项便民服务功能,在线答疑、参保查询、缴费计算器、社保卡查询、社保定点机构位置导航服务等,不断提升市民的办事便捷性。 
 
   其中,2016年,通过微信公众号在线答疑的问题就超过15万条之多,所有的解答都是出自统一的称谓——“社保姐姐”。“社保姐姐”也因此被东莞媒体称作“政务服务网红”。
 
   2016年6月,“东莞社保”查询服务因优质高效、反响热烈,荣获2016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最喜爱的城市服务”单项奖。同年12月,“东莞社保”被评为广东省“最具影响力政务微信公众号”。
 
   除了利用微信这样的软件提升服务质量外,东莞市社保局还注重利用硬件来提升服务质量。
 
   市社保局和全市各镇街社保分局的办事大厅均设置“东莞社保自助服务终端机”,办事群众可在终端上进行各类个人社保业务的查询和打印参保缴费信息,每月参保人利用终端查询信息、打印资料均超3万人次,个人自助服务约占前台总业务量的1/4。
 
   对于每个东莞社保卡的持卡人来说,都希望自己就医买药时能够非常方便地报销。
 
   近年来,我市社保部门依照相关规定,扩大定点医药机构的认定。截至今年5月25日,我市社保定点医药机构已达到992家。
 
   通过系统与社保定点医药机构的实时联网系统,实现了基本医疗费的现场结算,每月在医药机构进行现场结算超百万人次,月均结算金额超4亿元;通过推出“诊疗一卡通”自助服务系统,让参保人在“诊疗一卡通”自助服务终端上,使用社保卡可完成挂号、就诊、划价、缴费、社保结算、查询社保信息和个人健康档案信息等,实现诊疗过程的全自助和全透明。
 
   我市在社会保险定点医药机构准入工作中,按照国家对定点医药机构“简政放权、强化监管、优化服务”的管理要求,社保部门统筹考虑医药服务资源配置、服务能力和特色、医保基金的支撑能力和信息系统建设以及参保人就医意向等因素,与符合条件的医药机构签订服务协议。依法设立的各类医药机构可根据自身服务能力,自愿向社保部门提出申请,签订服务协议后,即可向参保人提供医保服务。
 
   由此看来,我市定点社保医药机构将在今年超过1000家,届时相当于平均每个村(社区)拥有近2家定点社保医药机构,这将大大方便市民看病买药时用社保卡结算支付。
 
   据市社保局今年3月底通报,省内外异地就医结算方面,我市已确定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5家异地医院作为首批接入省平台直接结算的异地医疗机构,选取东莞第三人民医院等4家市内医院作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
 
   同时,我市已全面推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强化医保基金收支预算,积极探索总额付费制度,与卫计部门共同出台推进基本医疗保险按病种付费的实施方案和具体细则,确定具体病种的付费标准,明确按病种付费的具体操作,通过支付方式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5月下旬,市社保局发布《调整我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继续治疗有关规定(征求意见稿)》,专门对患有恶性肿瘤在市外继续治疗的结算工作与范围进行了调整与放宽。继续住院治疗期间,参保人享受医保支付待遇的环节不再限定于“放、化疗”过程,还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例如检查等相关治疗环节。
 
   过去一年,我市在惠民服务在提升社保服务供给质量,扩大社保受益范围等方面做了诸多探索。
 
   从2016年3月1日起,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非本市户籍职工在莞就读子女参加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使更多非本市户籍职工在莞就读子女公平享受医保权益。
 
   市社保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5月底,非本市户籍职工在莞就读子女参加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达2.76万人。
 
   在推动非莞籍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方面,我市调整了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政策,放宽了省内、省外户籍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条件,降低了参保门槛与缴费比例,预计受益人群超过4万人。
 
   为充分保障我市群众的社保权益,尤其是企业职工的社保权益,市社保局强化日常巡查工作,严肃查处用人单位不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违法行为;及时妥善处理群众投诉举报案件,切实减少从众性的社保诉求。
 
   惠民服务最重要的举措是提高社保待遇水平。
 
   2016年,我市同步调整提高了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待遇。调整后,其中,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基本养老金达2427元,增长154元,增幅6.79%,村(社区)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达1040元,增长81元,增幅8.46%。
 
   医疗保险待遇方面,我市同样进行了大幅提高。2016年1月,我市将基本医疗费用最高支付限额由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提高补充医疗保险各段支付比例5%。7月份,我市又将康复综合评定等20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我市社会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并将医疗康复定点机构范围放宽至所有符合条件的单位。
 
   为了更好地服务我市的企业,东莞市社保局为企业开通网上申报功能,参保企业登记审核后就可以在网上办理增减员业务、申报缴费工资、查询台账等业务。
 
   为了让企业职工更好地了解社保政策,东莞市社保局组织业务骨干进企业送政策、送服务,举办各类专项宣传咨询、开办社保大讲堂、进行微信查询身份认证、联合银行进行社保卡激活等服务。
 
   据统计,去年全市累计组织各项服务近900场。
 
   在为企业减负方面,市社保局继续保持失业保险费率全省最低。推迟按省要求将失业保险单位缴费上调至1.5%的计划,去年1至2月保持失业保险单位费率为1%;去年3月起,将单位费率1%下调至0.5%,降幅达50%,执行期至2018年2月,2016年为企业减负6.5亿元。 
 
   同时,继续保持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低费率运行。2016年继续减少企业0.5个点的基本险缴费,维持企业的单位费率为1.8%,降幅达21.74%,并将政策执行期延长至2018年底,全年少收企业医疗保险费8.6亿元。
 
   不仅如此,市社保局继续将企业稳岗补贴发放到位。由失业保险基金对符合不裁员或少裁员等条件的申请企业提供稳定岗位补贴。
 
   据统计,2016年全市有550家企业申请了稳岗补贴,通过审核的有525家,全市累计核发企业稳岗补贴3820.09万元,补贴金额最高的企业获得了488.27万元。
 
   同时,继续将生育津贴发放到位。由生育保险基金为生育职工所在企业发放生育津贴,弥补企业为生育职工发放工资待遇支出,减轻企业招用妇女的成本,全年共为企业发放生育津贴2.56亿元。 
 
   当前,广东部分地市社保养老金基本耗尽,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都是个问题。不过,东莞社保基金累计结余仍保持千亿规模,全市33万离退休人员不仅能按时足额收到养老金,过去一年人均还增加400多元。截至2016年底,全市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260.93亿元,同比增长14.22%。 
 
   据省人社厅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广东省基本养老、医保、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累计参保2.75亿人次,基金累计结余1.14万亿元。不过,2016年初,湛江、汕头、韶关、清远、英德等市累计结余基金已基本耗尽,无法确保当期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省紧急预拨15.09亿元调剂金,有效缓解了以上地市基金支付的风险。
 
   市社保局提供的《2016年度东莞市社会保险信息》显示,2016年,全市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六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433.58亿元,总支出170.91亿元,当期结余262.67亿元,滚存结余1388.33亿元。
 
   2016年底东莞全市社保基金累计结余规模占全省的12.17%。其中,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1260.93亿元,同比增长14.22%,完全可以保障全市养老金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市社保局的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末,全市社会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为33.01万人,比2015年末增加2.18万人;2016年10月1日前完成了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基本养老金人均增加101元/月;全年平均养老金1429元/人·月,同比增长2.63%。
 
   在过去一年,全市可统计参保人有2034.60万人次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24594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7.33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15.83万领取了一次性失业保险金。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二孩政策全面开放,2016年全市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达到81885人次,同比增长138.91%,生育的医疗费用平均5977元/人次、生育津贴平均11839元/人次,计划生育费用平均1146元/人次、计划生育津贴平均1479元/人次。
 
   截至2016年:
 
   ●全市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260.93亿元,同比增长14.22%
 
   ●全市33万离退休人员能按时足额收到养老金
 
   ●逾8万人次享受生育保险待遇(来源:东莞时报)
 
上一篇:我市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初见成效
下一篇:寮步十二项公共文化活动吸引50余万人次参与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