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产城人深度融合探索现代化路径 东莞在行动
围绕产城人深度融合探索现代化路径 东莞在行动
省党代会报告36处提及“珠三角”,要求珠三角地区努力打造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引领带动全省向更高发展水平迈进。
作为珠三角重要城市,东莞提出,围绕人的现代化、产业的现代化、城市的现代化,对标发达国家和世界一流标准,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先行探索现代化路径,努力在建设现代化先行区上争当表率。
围绕产城人深度融合探索现代化路径,东莞已在行动。当前我市正在实施“十大行动计划”,“提升高效集约发展水平”“全面深化产业国际合作”“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清晰地勾勒出东莞建设现代化先行区的路线图。
报告指出,强化珠三角全球重要现代产业基地地位,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以珠三角为龙头的全省产业协作新体系。
东莞发展起步于制造,扬名于制造,制造业是东莞发展的基石和命脉。同时,东莞制造在起步之初就积极对接国际市场,被誉为“世界工厂”。近年来,我市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东莞制造2025”战略,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国际制造名城。
当前,我市正实施以支持科技创新、业态与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总部经济、兼并重组、产业链整合、资本运营为重点的“倍增计划”,计划在3至5年内推动1000多家企业实现规模和效益倍增。同时,我市还大力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设更多国际合作平台,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进军国际产业分工高端。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载体。报告要求,制定实施珠三角全域规划,提升城市建设现代化水平,打造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为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我市深入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的城市定位,坚定“产城人”融合的理念,以“适度强化中心城区首位度、打造魅力小城、建设美丽村居”为方向,努力把东莞打造成为珠三角乃至全省全国最适宜创新创业的城市之一。
为提升城市承载功能,我市将大力推动轨道交通尽快成网、高快速路网络完善、公共交通水平提升,推动与周边城市道路及市内断头路全面贯通,促进全市各组团之间紧密联结,进一步提升东莞在珠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中的融入度和影响力。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补齐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短板,确保如期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富裕、更加健康、更有保障、更有发展的美好生活。
为了让群众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大力提升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拓宽群众创业就业渠道,让群众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高水平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的有力支撑。我市将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创建省级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引进海内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和科研团队,加强本土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技能人才培养五年行动计划,培养现代产业工人队伍,培育出更多“名城名匠”。
未来几年,珠三角地区都肩负着“打造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的共同使命,东莞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争当表率,为全省探索先进经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东莞产城人深度融合应当积极破解哪些问题?昨日,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接受了本报专访,给出了他的答案。
“制造业是东莞的基业,东莞要实现现代化首先要在制造业上实现现代化。”林江认为,加工制造业是东莞的一大特色,它为东莞集聚了大量外资企业、外来人口,使东莞成为了广东乃至全国开放的先行地。他认为,在现代化进程中,东莞要着力推动加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为全省、全国探索更多好经验。
在林江看来,在现代化进程中,产业、城市、人口升级相辅相成,其中人口群体的升级尤为重要。林江表示,城市需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同时服务发展也需要稳定的城市人群。林江说,目前东莞常住人口800多万,其中户籍人口不到200万,“市民”主体还不够强大,不利于城市的稳定发展。他建议,东莞未来要着重做好公共服务的供给,吸引更多人口在东莞安家。
“现代化的城市不仅仅要有高楼大厦、轨道地铁,更要有一大批有朝气、有能力的人才。”林江说,在现代化的城市里,产城人之间的融合联动更加紧密——没有人才,产业不来;没有产业,人才也不会聚集。他建议东莞,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尤其是代表未来趋势的大数据产业、互联网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等,吸引一批有创意、有能力的人到东莞发展,加速东莞现代化进程。(来源:东莞时报)
下一篇:桥头莲湖荷花盛开惹人醉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