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之问:群众山林维权究竟难在何处?
钟凡平
日前,有关四川北部川陕交界处青川县姚渡镇平原村发生的一起群众山林维权难的深度调查报道,经过媒体披露后,不仅引起相关各方的关注,更在网上引发网民的广泛争议和评论,成为多方一时关注的网络热点。
在这篇题为《四川青川:一片5400多亩山林的流转谜团》的调查报道中,记者以翔实的材料,全面展示了平原村九社6户人家为了维护自身权益,纠正名下山林被强行转包而不断上访的艰难历程。
6户人家20多口人名下的5400多亩山林,在主人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姚渡镇有关部门的人员巧借名目,转包给了镇林业站的两位负责人。不管选择何种堂皇的辩护理由,都无法掩盖其侵犯群众利益的实质。
然而,就是这样一起简单的纠纷,却让利益受到侵害的村民们不得不从大山深处走上艰难的上访之路。由镇里到县里,再到市里直至省里的信访部门,一次次地上访,时间长达四年,问题却始终得不到解决。
那么,这样一起事实真相并不复杂的上访案件,为何居然能拖上四年迟迟不予解决?其背后的原因在哪里?解决这起纠纷面临的难题又究竟是什么?相信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提出这些疑问并希望有关部门给出答案。
4年多的上访无法换来一次有诚意的调解解决问题机会,这样的事实,首先表明了有关部门对处理解决这起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事情的冷漠态度,根本就没有对此事引起重视,自然就不可能去积极协调解决。
按照时下某些人的思维逻辑,可能会觉得这件事涉及到的只是大山深处6户人家的总共20多个普通村民,他们没有什么靠山、背景,即使再闹再上访,也折腾不出多大的动静,影响不了他们头上的乌纱帽。
然而,如果是这样看问题,无疑是在以一己之私,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群众利益无小事,习总书记一再强调,必须把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正是因为存在思想上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了某些部门的不作为。4年时间的持续上访,竟然都无法触动基层相关部门领导的神经,对此,我们强烈呼吁,这种在基层存在的领导干部漠视群众利益的现象必须予以纠正。
没有思想上的重视,就不可能有工作作风上的扎实深入。根据被侵害利益的村民反映,在4年时间里,只有镇里组织过一次协调会,从来没有一个干部到村民家走访调查,更不要说实地去查看那片山林。
原本并不复杂的事实真相,如果青川县政府有关部门领导予以重视,只要去当事村民家里认真调查,去相距镇政府不足10公里的山林实地踏勘,根本不用费多少功夫,自然就能掌握真相,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可是,在一千多个日子里,村民们的热望却并没有等到有关部门这样的做法。他们的耐心一点点地被消磨,得到的只是相关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扯皮、推诿,一拖再拖,根本看不到解决问题的希望。
在当前对各级政府实施信访考核的重压之下,单纯说青川相关政府部门不想解决问题也许有失偏颇。那么,他们在解决这起纠纷时遭遇到的最大难题无疑是要纠正错误,就必须要触碰某些既得利益者。
要维护群众的利益,就必须要鼓足勇气,大胆去动侵害群众利益者的“奶酪”,而不能怕得罪人,处处畏首畏尾。然而,这原本是天经地义,正大光明的事情,现在却因为某些人的害怕,使正义得不到伸张。
青川县山林维权上访事件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时下基层政府存在的痛点。相关部门应当以此为戒,尽快调整工作思路,切实负起责任,寻求解决之道,让群众满意,给这一事件尽早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完)
《四川青川:一片5400多亩山林的流转谜团》来源连接:http://www.sohu.com/a/139476941_484101
下一篇:花镇情感两度位列中国最佳创新公司50强 引领创业创新潮流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