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摩拜ToVC的商业模式套路太深 德媒不解批其“白痴经济”

  近日,摩拜以“新四大发明之一”的自称大张旗鼓地进驻欧陆与英伦三岛,先后入驻曼城、米兰及伦敦等地,并计划2017年底拿下全球200座城。摩拜的高调亮相在吸引诸多视线的同时,亦引发了海外媒体及用户对其盈利模式的好奇。然而,这种好奇到目前为止似乎并不是什么正面的。
 
  据环球时报引述德国《经济周刊》报道,德媒认为摩拜单车模式其实是“白痴经济”,只是虚假繁荣,迟早会破灭。该媒体为摩拜算了一笔账:摩拜每辆车约合人民币1978元,每天必须使用 5 次,才能在一年里拿回本金。而摩拜单车的顾客平均 4 天才借一次车,每小时用车成本为12 欧分,约合人民币 0.9元,这样的价格似乎很难盈利。


 
  事实上,造成摩拜盈利难的原因不止限于成本回收周期长,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其成本实在太高:在其海内外的极速扩张活动中,高昂的铺车成本造成巨大的资金缺口,纵使摩拜坐拥67亿人民币的巨额融资,也填补困难。
 
  
  据摩拜称,其在全球已投放超过600万辆单车。亦曾有摩拜供应商称其订单如洪水爆发。结合其单辆1978元的造车成本保守估算,至今摩拜已投入超过118亿资金来造车,几乎是其融资总金额的两倍。
 
  在摩拜实现后续“拿下全球200城”的目标过程中,必然会增加更大的造车成本,运维等人力成本也随之衍生,并成正比暴涨。下一个600万单车衍生的118亿缺口,在其未明晰盈利模式的状态下,还是需要投资人接连不断的高额资金扶持。
 
  所以,在务实的德国人看来,摩拜单车造车成本过高,扩张过分着急,在盈利模式不明晰、成本回收周期过长的情况下,靠烧钱硬撑,实属“白痴经济”。而从行业内来看,摩拜单车高成本的商业模式本确实存在发展悖论。那么,摩拜为何仍旧执着扩张?
 
  深究其原因,再联想到最近摩拜除了急速扩张进驻海外市场以外,诸如接广告、做周边、开主题餐厅等花式营销,似乎总有一点“欲盖弥彰”“卖力讲故事”的嫌疑,我们也有理由怀疑摩拜现在的套路开始从To用户,变成了圈投资人(ToVC)。如此之深的套路,也难怪老外们看不穿!
 

上一篇:金吉列留学境外战略发布 引领行业服务升级新趋势
下一篇:41团草湖镇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
返回首页